潘金莲有木有陪武大做过炊饼生意?书上好象没写。
估摸着,潘金莲刚入门那会,是帮着丈夫做过的,后来丈夫不让干了,原因有点复杂。
先介绍一下武大的炊饼。说是饼,其实更象包子,里面包着馅,只是外形是光滑的,没有花。
潘金莲刚入门那会,一直勤快地帮着丈夫,发面,作馅,包炊饼,以及上街市销售。
可问题是,有两个大问题。
一是潘金莲虽然争着做,可炊饼总包不好,总是既开口又开花,就象今天的烧卖一般。
二是街市上人员混杂,常有不少下流人物,潘金莲天天在街市卖炊饼,人又长得特别风韵,因此那些不正经的人物,老是用眼睛吃潘金莲的豆腐。潘金莲自己不觉得,因此慢慢街坊就开始觉得,潘金莲这个妇人挺风骚的。
因为这两个原因,武大渐渐不让潘金莲帮着干,潘金莲无事可做,也只好呆在家里。原先天天事多,又天天在街市上热闹,现在闷在家里,真是如何都不自在。老是闷着,自然免不了东想西想,各种浪漫的想法自然也免不了。所以,当潘金莲见了叔叔武松时,那感觉就别提了。所以,休怪潘金莲勾引武松。
潘金莲虽然不上街市卖炊饼了,街市上的各式人等,倒是觉得不习惯了,少了一道风景,眼睛也解不了馋了,自然背地里叨念起潘金莲了。当初大家不觉得潘金莲做的炊饼有什么好,只是觉得潘金莲人长得风韵,养眼。现在回头想想,忽然都觉得滋味好起来了。
背地里大家都议论着,说是潘金莲包的炊饼,是故意做成开口的,象花一样。传来传去,那传言也越来越神奇。说是潘金莲做的炊饼,就是按她自己的那个东西做的,惟妙惟肖。
有脑子快的商贩,开始贩卖开口炊饼了,不敢叫《莲花苞》炊饼,怕太明显了,就取了个隐约的新名词《烧卖》,意思就是这是《骚》妇潘金莲《卖》的炊饼,尝一口《烧卖》,就是尝一口潘金莲的那个。。。
结果生意出奇的好,其他商贩统统眼红于他,也纷纷动脑筋,想着这么招揽客人。
有人也做成一朵花,不过不是开口的,是闭口的,说自己的是尚未开 苞的《莲花苞》,更嫩,更新鲜。也不敢真叫这名了,就取名《包子》。
没抢着开头的商贩,自然也不甘落后,也琢磨着如何与他们争。
外形没多少花样可变,总离不开莲花的样子,那就拼馅子。有人搞出了《汤包》,说别人的炊饼没汁水,自己的炊饼有汁水,鲜嫩多汁。
再后来,花样越来越多,有人喜欢腥的,就有了《蟹粉包》,有人喜欢骚的,就有了《羊肉包》,还有喜欢洋婆子味的,就有了《奶黄包》。
反正,为了点买卖,越来越出奇。
再后来,为了同《莲花苞》一类的炊饼争,又出现了《春卷》。《春》不是春天的春,是青春的春。
刚开始的《春卷》,也是同炊饼差不多的做法,白白嫩嫩。只是有个缺点,就是软,软塌塌的。
于是,又有人想出了新法子,把《春卷》放油锅里炸,炸到金黄酥脆,自然就硬了。
后来有人嫌《春卷》短小,就又搞出了新玩意,《油条》。
那武大,就是死脑筋,死守着原来炊饼的做法,自然是生意萧条,日子更加窘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