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绵山,位于山西省中部,距离省会太原仅百余公里,绵延50余公里,海拔2O72米。绵山山势陡峭,多悬崖绝壁,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有北方小九寨之称,是感受晋山汾水魅力的不二选择。
绵山有着北方山岭的粗犷险峻,却不失江南山水的清新秀丽。只能用洞天福地来形容另类般屹立在三晋大地的绵山了。进入山中,到处是一片醉人的绿,但见层峦叠嶂,古木参天,林木荫翳,流水潺潺,扑面而来的首先是视觉上的清爽。不仅因为有春秋时期的介子推的故事而闻名,绵山自古以来就是北方的避暑胜地。这里年均气温只有10°C左右,最热月平均温度才24°C,且夏季雨多风凉。
绵山多故事,历史古迹随处可见,故事与传说更是多得数不过来。走入绵山,就像走进一座历史殿堂。春秋时,晋文公重耳的大臣介子推隐居此山,重耳感念介子推之功,于是封绵山为介山。唐初,李世民大败宋金刚并收降尉迟恭的经典战例也发生在这里。战国名士段干木隐居,中唐名相令狐楚立堂修学,南宋李武功抗击金兵南侵都在这里……从左丘明、屈原、庄周、司马迁,到杜甫、贺知章、白居易、李商隐、苏轼、李清照、顾炎武,许多文人名士的诗文里都能找到绵山。
绵山多建筑,寺庙观宫多达88处,其中许多道教建筑极其雄伟。道教认为神仙所居住的天界有36重,最上面的一层为“大罗天”。大罗宫意为建在大罗天上的宫阙,是绵山规模最大的一组建筑群。相传大罗宫建于唐代,现在的建筑是在原来的五岳殿、三宫殿等基础上恢复扩建的。它依山而建,层层设殿,巍峨华丽,真如天上人间。云峰寺则是一座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的佛教古刹,坐落于抱腹岩的怀抱之中,依岩而建,层楼叠阁、栈道悬空,浑然天成。而抱腹岩之腹更是大到可把云峰寺200余间殿宇僧舍抱于其中而绰绰有余,这在中国建筑中绝无仅有。其他建筑如宾馆等人文建筑,大多依山就势,巧借地形施展鬼斧神工。或建于绝壁山崖之腹,或倚在半空山凹之处。这些地方多被荫影遮盖,山风送爽。找张椅子,手端香茗,丝丝凉意便沁人心脾。若是临悬崖远眺,满谷松风过林涛,万壑千岩生烟云,其险绝之美,更令身心生出阵阵寒意。
绵山多树,古树参天,以柏著称于世。粗大无比、奇形怪状的古柏数不胜数,其中一棵树围竟达十几米,比陕西的“黄帝手植柏”还粗2米,堪称柏树之王。
绵山多洞,无洞不幽。椤严会、李姑岩、蜂房泉、天桥、朱家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银公洞等数以百计的天然岩洞,更是消暑纳凉的宝地。特别是抱腹岩,更是让人流连忘返。抱腹岩因形如两手抱腹而得名,为绵山岩洞之首。说抱腹岩是洞穴,其实更像一个天生地设的石质大礼堂——抗战时期也确实把这当成了大礼堂,抗日民主政府的全县军民大会便在这里召开。抱腹岩岩高60米,深50米,长180米,抱二百余间殿宇禅房及一两万游人于腹内而不显得拥挤。徜佯山石“腹中”,四壁生出的凉意,有如岩壁上生出绿苔一样。更惊喜地发现有清泉从高深处的石穴里汩汩流出,带出种透彻的清凉,不觉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神仙般地逍遥。
绵山多水,流水潺潺。消夏游绵山,最为经典的去处还数后山的水涛沟。水涛沟,就如其名字一样散发着湿漉漉的清凉。行走在峡谷里,两旁青峰入云,树荫重重,密不透日。沿途的怪石、奇树、山花相映成趣。贯穿沟底的清溪从南面沁源县的马跑泉发源,萦萦绕绕,蜿蜒而上,时而平缓,时而激湍,成为30里岩沟中最动人的音符。越往上走,山愈险峻,石愈奇崛,水愈清冽。大大小小的瀑布飞珠溅玉,叮叮咚咚的泉水终年不断,从天然石乳上滴落的甘泉形如珍珠断线,音脆可人。
水涛沟的终极点是水帘洞。到这里,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西游记》里花果山的水帘洞。此处的“水帘洞”是道二叠的瀑布,中间有个平台,沿着栈道能走上平台。在平台上,仰看飞流直下,俯看万丈深渊,溅起的水雾不时地打湿我们,真的是飘然欲仙。
外面已是酷暑季节,可在绵山小住,可谓清爽绵绵,犹如进了无寒暑之分的神仙洞府,白天太阳再晒,可找处荫凉,凉风便无请自来,让人暑意顿消。晚上望着幽旷山谷上的那轮明月,睡时还需盖上棉被。盛夏季节的“温暖”着实让人有别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