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25阅读
  • 5回复

[西游记]揭秘:史上真实的唐僧到了西天后都拜见了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梦幻123

UID: 438342

精华: 1
级别: 得道成仙
 

发帖
6141
金币
18509
道行
1892
原创
37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初级认证
在线时间: 240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5-15
最后登录: 2019-12-2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5-12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0-02-18) —
  小说《西游记》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降妖捉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从西天佛祖如来那里取得真经的故事。由于历史上真有位法名玄奘的唐代高僧去印度“西天”取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有些人难免会将小说中的人物与现实中的人物混为一谈。事实上,神话小说《西游记》虽取材于玄奘取经的故事,然而书中描述的那位玄奘已经被神化,求法取经情节几乎都是想象编造出来的,至于玄奘的三位弟子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也皆属虚构。
  真实的唐僧一路上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妖魔鬼怪,但其历程也极其惊险。
  为什么出家?
  在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出生有着传奇的经历:唐僧的父母在船上被奸人所害,唐僧出生后也差点遭灭口,幸得母亲偷偷把他放入木盆顺江漂走,才算暂时保留性命。小唐僧在漂过金山寺时被法明和尚所救,取乳名叫江流,成人后取法号叫玄奘,从此与佛祖结下不解之缘。
  真实的玄奘出生经历至今还是个谜,他生于何时、何地,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玄奘于隋仁寿二年(602年),生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出家前姓陈名祎,玄奘是他出家后的法号。
  那么,玄奘出生时是否有什么异常迹象呢?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曾有这样一段故事:大师初生时,他的母亲梦见一位白衣法师向她辞行,法师说:“为了求法,所以要西行。”这位白衣法师就是玄奘。虽然这只是一段传说,但玄奘法师小时候的表现不同常人确有其事。
  另有一种说法是,玄奘大师是父母晚年所生,当时他的父亲大约在五十岁左右。晚年得子,让父母对他格外疼惜。玄奘幼年时聪颖早慧,过目不忘,日记千诵。
  玄奘大师是佛学奇才,那么他是如何出家的呢?《西游记》中记载,玄奘是如来座下金蝉长老转世,踏上西天之路是命中注定的。在《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都将玄奘出家的动机解释为对佛法的崇信。相比之下,道宣在《续高僧传·唐京师大慈恩寺释玄奘传》中的记载则颇为微妙,其中提到“少罹穷酷”四个字,似乎暗示玄奘是因为少年时期生活困顿才出家的。
  按照《续高僧传》的记载,玄奘的家境开始还是不错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其父陈惠曾是县官,母亲是隋洛州长史宋钦之女,玄奘法师是第四子。玄奘的母亲在他五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八岁前他的父亲又因年迈多病而辞官归故,这造成了玄奘幼年困顿的局面。
  玄奘的二哥首先出家,法名长捷,住洛阳净土寺,玄奘经常跟随他去学习佛教经典。十三岁时玄奘也出家了。成年后玄奘便云游各地,参访名僧。先后向慧休、道深等高僧学习贯通众多佛教经书,造诣日深。
  那么,是谁促使玄奘西行取经?他西去取经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在小说中是这么说的:观音菩萨在唐僧举办水陆法会时,问他是否会谈大乘法。唐僧正苦于在国内学不到大乘,就很虚心地向菩萨请教,菩萨趁机指点他到西天取大乘经普度众生。于是玄奘主动向唐太宗请缨,踏上了漫漫西行道路。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在中国历史上,早在玄奘之前就有很多人西行取经,这些事迹让玄奘心生向往。其中东晋僧人法显的成功及其所撰《佛国记》,更直接激发了玄奘求取佛教经典的决心。另外一个促使玄奘西行的重要原因是,玄奘在学佛过程中发现,当时佛教界对同一经典的诠释存在巨大差异,这种歧义不能相互统一、协调,对于佛教的发展是明显的隐患。
  唐武德九年(626年),玄奘在长安遇到来自中印度的僧人波罗颇密多罗,他是印度纳兰陀寺权威佛学家戒贤的弟子,能记诵大小乘经典十万颂。玄奘听到这个消息如获至宝,亲自登门向这位印度高僧请教。玄奘听他说戒贤深谙百家佛学经典,并且正在纳兰陀寺讲学,于是立下西行求法的决心。
  西行的真正障碍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僧西行途中的最大障碍来自妖魔鬼怪。在小说中,唐僧是由唐太宗亲自任命去西天取经的。临行前,唐太宗亲自将通关文牒交给唐僧,还与他结拜为兄弟,对他非常支持。然而,真实的玄奘在西行伊始,最主要的障碍却来自朝廷。
  初唐时期,国家初定,边界不稳,国人不允许出境。贞观元年(627年),玄奘几次三番申请“过所”(即通行证,小说中的通关文牒),以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此事并没有打消玄奘西行求法的念头,他决心寻找机会西行。根据当时规定,私度边关比私度内地关隘惩罚更重,所以他的这个决定非常危险。贞观三年(629年),长安遭遇大灾,政府允许百姓自寻出路,玄奘借机混入灾民中偷渡出关。那年,玄奘刚好二十七岁。从这一天开始,他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
  真实的玄奘具有坚定的勇气和过人的胆识,完全和小说中胆小怕事的唐僧不同。
  玄奘的西方行历程虽没有九九八十一难,却也危机重重,多次险些被抓,但他最终都能顺利过关。
  玄奘到达凉州(今甘肃武威)地界时,住了一个多月,为当地僧众祭坛说法,很受欢迎。凉州是甘肃河西走廊的一个大都会,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当时为防备颉利可汗的突厥军队侵扰,凉州都督李大亮接到朝廷圣旨:封锁边关,禁止人员西行。当玄奘打算继续西行时,凉州守关官兵不敢自作主张开关放行,只好先行呈报李大亮定夺。李大亮知道玄奘的名声,让部下转达他的命令:不许西行取经,立即回京。
  玄奘顿时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也许天无绝人之路,凉州有一位叫慧威的和尚帮了他。慧威是河西一带的佛门领袖,很有权威。慧威得知李大亮的限令后,决定帮助玄奘。他派了慧琳、道整两个弟子护送玄奘偷偷出关。白天官兵防守甚严,无法出关,于是他们夜半更深时找个无人处顺着绳索偷偷出城。
  玄奘在慧琳、道整两个和尚的护送下,一路上风餐露宿,昼伏夜行,几日后到达瓜州。瓜州刺史独孤达敬重佛法,听说玄奘法师来到,热情款待。此时凉州都督李大亮追访玄奘的公文很快也跟来了。他们对玄奘的身份产生了怀疑。一个叫李昌的官员私下将公文拿给玄奘看,并问道:“法师是不是此人?”玄奘迟疑着不敢作答。李昌又说:“请法师说实话,如果你就是玄奘,我为你想办法。”玄奘只得如实相告。知道实情的李昌为玄奘的行动和精神所感动,当着玄奘的面撕掉文书,让他尽快动身。离开瓜州后,他为了避开官府的盘查,不敢公然行官道,却又必须依傍官道,以免遭迷路,但随时有遇到官兵的危险。
  在瓜州以前,玄奘虽然也遇到了困难,但基本上还算是一路顺利。从瓜州开始,直到伊吾(今新疆哈密)之间的九百里旅途,才是玄奘西行求经最为艰难的一段。
  瓜州最大的自然特点是沙漠和大风。玄奘告别李昌后,景况就很不妙了。首先,他来时所骑的马死了,从凉州来的两个僧人也相继离他而去,再加上前路艰难,没有人愿意冒险给他带路,玄奘心里一片忧虑。就在这时,有个胡人石磐陀愿意与他同行。可是这胡人并非忠实的路伴,进入沙漠后,因为畏惧,中途丢下玄奘,回去了。无奈,玄奘只好一个人硬着头皮偷偷穿越五个烽燧,进入了八百里大沙漠莫贺延碛大沙漠。在穿越中,他差点儿被守护的士兵射中。进入沙漠后,虽然没有官兵的威胁,但来自大自然的危险更恐怖。沙漠中独特的海市蜃楼现象,犹如鬼魅魔影,时时缠绕着玄奘,而遮天的大漠风沙不时从他身边裹挟而过。此时,唯一的水囊又不幸失手掉在地上,水洒得一滴不剩。玄奘想到了退却,并且真的退却了。他往回走了十多里,但最终又折回头,向西而去。五天后,在没有水又迷了路的情况下,玄奘奇迹般地走出了沙漠,到达西域第一站伊吾,又过数日,到了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
  在高昌国内,玄奘再次遇到阻挠。
  高昌国王麴文泰听说玄奘到来,遣使迎候,并与玄奘结拜为兄弟。他希望用盛情把眼前这位博学的僧人留在自己的身边。玄奘的西行路途再一次受阻,他以绝食抗争,以表他西行的决心。到了第四天,玄奘已经非常虚弱了,鞠文泰只好同意放他走,而且提供了难以想象的丰厚物资。临行前,麴文泰要求玄奘从印度返国路过高昌国时,留住三年。还要求讲经一个月后才能走,玄奘一一答应。
  离开高昌时,玄奘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取经团队,总数达到了三十人。这个团队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随后的一场大雪崩和高原反应夺去了大多数人的生命,只有两个弟子和玄奘侥幸存活。
  631年,玄奘穿越了二十多个国家的国土后,终于踏上印度国土,看到了那烂陀寺。
  此后,他在这个世界上最早的佛教大学里,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学习。这期间,在戒日王举办的一次全国性的辩论大会上,玄奘的声名大噪,自此,玄奘在印度声名远播,无人能及。
  641年,玄奘辞别戒日王准备回国,他决定沿着丝绸之路北线,经过高昌国回长安。按照他与鞠文泰的约定,玄奘原本要在高昌国停留三年,但在东归途中得知,高昌王鞠文泰已经不在人世,此约定未能实现。两年后,玄奘回到中土,受到官方和民间热情的欢迎。
  徒弟和白龙马
  神话小说中,玄奘不仅在路上收服了四大弟子: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还带了观音的三宝:锦蝠袈裟、九环锡杖、三个金箍,以及御赐的金钵等。神仙开道,白龙御行,这是何等的威风,然而现实中的唐僧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非但不幸运,简直是不幸。
  玄奘一路西行得到很多人帮助,但不是徒弟,如果说一定要找一个徒弟的话,胡人石磐陀勉强算一个,只有他是主动请玄奘为他受戒的。
  由前文可知,现实中的唐僧起初只有一人,步行五万里才到达西域。当地一个叫慧威的和尚很同情玄奘,派弟子惠琳、道正护送他西行,他们昼伏夜行至瓜州(今甘肃省安西县东),两名僧人就回去了。玄奘在瓜州买到一匹马,但苦于无人相引。此时胡人石磐陀来请玄奘为他受戒,并自愿当玄奘的向导。有学者认为这个石磐陀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化身。石磐陀是玄奘收第一个弟子,而且身份是向导,这一点和孙悟空的身份非常吻合。而且自从玄奘为石磐陀剃度以后,石磐陀这个胡人就成了一个胡僧,胡僧与孙悟空的俗称猢狲在发音上非常接近,可能是在流传过程当中发生了音变,也不是不可能。但是这个胡人没有像孙悟空一样坚持到底,走到中途就一去不复返了。
  从这一刻开始,玄奘只剩下了孤身一人,而他的前方是茫茫沙漠。在沙漠中,玄奘迷路了,这本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没想到祸不单行,他的最后一个水囊也被打翻。在经过四天五夜滴水未尽的折磨后,玄奘奄奄一息,这位虔诚的佛教徒躺在沙漠中默念观音。对于玄奘而言,观音只是他保持生命的精神支柱,真正帮助他走出困境的是匹枣红色的瘦马。显然,这是一匹具有丰富旅行经验的老马,它把玄奘带到了一口泉水旁边。与英俊的白龙相比,这匹马连原型都算不上了。
  玄奘在西天拜见到了谁?
  在《西游记》中,唐僧要到达的目的地是西方天竺的大雷音寺,拜见的是如来佛祖。而现实中,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没有雷音寺,更没有如来。真实的如来即释迦牟尼,诞生于前六世纪,并于八十岁涅槃,而玄奘西行已经是六世纪的事情,中间已相隔千年,玄奘到那里当然见不到如来了。
  玄奘要去的是当时令众佛教徒无限神往的佛教圣地那烂陀寺(在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以东的巴腊贡村),它是当时印度佛教界的最高学府,在此大小乘并举,以大乘为主。玄奘到达这里时受到的迎接盛况和小说有得一比,那烂陀寺的僧众闻玄奘已抵金刚座,特派四位长老前往迎接,更有二百余僧与千余檀越捧幢盖花香前来迎引,在众人的赞叹围绕下将玄奘迎入那烂陀寺。
  玄奘到那烂陀寺时,正是德高望重的戒贤大师住持此寺。这时,戒贤已百余岁,据说是留寿等候玄奘的,可见他对玄奘异常器重。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五年以后,又四处游学,游历数十个国家,虚心向名师请教。随后又回到那烂陀寺,向他的老师戒贤汇报学习情况,受到戒贤的赞赏。
  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印度戒日朝的国王在曲女城举行了佛学辩论大会,请玄奘为论主,参加者有五印十八个国王、三千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两千人。当时玄奘讲论,大家可以随便提问题,但无一人能难倒他。此次辩论让他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五年一度、历时七十五天的法会。会后,玄奘决定启程归国。
  玄奘回国的消息传开以后,戒日王千方百计地挽留他,迦摩缕波国的鸠摩罗王表示,只要他留在印度,就为他造一百座寺院。可是,这些优厚待遇并没有动摇他回国的决心。
  回国盛况
  小说中对唐僧归唐的经过简单带过,直接由如来座下的金刚驾着祥云护送回国。只提到师徒四人回到大唐后,受到盛况空前的迎接。
  现实中,玄奘归国的路途确实是平坦无阻的,而且有人护送,但不是神仙,而是由几个国家的国王以接力形式护送回国。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返回长安,迎接的阵仗也是空前的,“道俗奔迎,倾都罢市”,无论僧俗都来迎接,以至于整个首都的市场都停了。玄奘回到长安的第二天,就在朱雀街之南陈列他从印度带来的佛经佛像。
  《西游记》的结局,说唐僧师徒将经书送回大唐后,又由金刚带回西天,如来给几个人分别授了职位。真实的情况是,玄奘回国后,唐太宗曾让他还俗辅政,但被大师婉言拒绝,他的心思都在翻译带回的经书上。
  玄奘回国后的大部分时间放在翻译工作上,他一生共译佛教经论75部1335卷,无论是翻译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空前的。他还创造性地发明了新译。以前的翻译方式叫旧译,旧译以真谛和鸠摩罗什为代表,旧译者多为外国人,这些人因不精通汉语,或者过于强调意译、直译,往往让中国人难以理解。玄奘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他既精通梵文,又精通汉语,所译经典既不失原旨,又通顺流畅,便于中国人阅读。
  玄奘回国后还写了一部重要的著作,就是《大唐西域记》,此书记录了西亚、南亚广大区域内的国家、地区的社会历史变迁及当时的状况,玄奘此书中有些资料,是其他书中所没有的,因此,这不仅让国人开阔了视野,也对印度考古界提供了大量史料。现在几乎所有涉及古代印度问题的书都会引用这本书中的内容。
  麟德元年(664年),一代佛学大师圆寂。在安葬玄奘那天,有一百多万人送葬,三万多人露宿墓旁。圆寂后,大师遗骨送往何处了,至今是个谜。(转载)
1条评分金币+15
jvcxp 金币 +15 感谢分享宝贵经验~ 2015-05-1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yyfyyf

UID: 500556

精华: 17
级别: 得道成仙

发帖
9121
金币
859
道行
2002
原创
434
奖券
790
斑龄
0
道券
2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41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7-30
最后登录: 2024-11-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5-12
反正,如来唐僧木见过,观音唐僧木见过,传说中的扫地僧,估计也木见过。

见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取回了佛经。

海外留学嘛,重要的是把知识带回来。

唐僧是中国最早的海龟。是海龟中的优秀代表。
1条评分金币+4
zhdf 金币 +4 鼓励一下 2020-02-20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7842949

UID: 1517278


发帖
96719
金币
-1217
道行
4200
原创
0
奖券
46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607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2-26
最后登录: 2024-09-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0-02-17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1条评分金币+4
zhdf 金币 +4 鼓励一下 2020-02-20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7842949

UID: 1517278


发帖
96719
金币
-1217
道行
4200
原创
0
奖券
46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607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2-26
最后登录: 2024-09-12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0-04-17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2条评分金币+3
zhdf 金币 +1 - 2020-04-23
魂之利刃 金币 +2 鼓励讨论 2020-04-1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se4777

UID: 2109717


发帖
3948
金币
-1499
道行
474
原创
0
奖券
2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54(小时)
注册时间: 2019-06-04
最后登录: 2022-12-18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20-11-09
小说《西游记》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降妖捉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从西天佛祖如来那里取得真经的故事。由于历史上真有位法名玄奘的唐代高僧去印度“西天”取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有些人难免会将小说中的人物与现实中的人物混为一谈。事实上,神话小说《西游记》虽取材于玄奘取经的故事,然而书中描述的那位玄奘已经被神化,求法取经情节几乎都是想象编造出来的,至于玄奘的三位弟子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也皆属虚构。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esunsohu

UID: 1663472

发帖
1960
金币
27
道行
105
原创
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5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13
最后登录: 2024-10-13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2-03-09
小说来源于真实的生活。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