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493阅读
  • 1回复

[三国演义]三国兵法中的计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186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5-16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0-09-02) —
        <<孙子兵法>>是我国一部享誉全球的古代军事理论著作,作者是孙武.该书阐述的有关战争的理论和知识,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此著作比西方奉为"战争之父",德国人克劳塞维茨所著的经典现代军事理论巨著<<战争论>>,要早上千年了.而在<<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家喻户晓,老少咸知的我国古代著名长篇历史军事小说中,<<孙子兵法>>的内容得到了最有效最全面的阐释.


       <<孙子兵法>>中的头一篇叫"计篇",而用计则是三国一书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也可以说是整部小说的精华所在.孙子在"计篇"里着重强调了5个方面的重要性,曰:一道,二天,三地,四将,五法.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第一政治,第二天时,第三地利,第四将领,第五法制.孙子认为这是决定战争胜负成败的5个最关键的要素,把它们放在兵法的第一篇里,并认为这就是作战中最重要的“计”.足见作者对此的重视程度.孙子甚至还发出了"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看看,如果你不听他的话就扔乌纱帽了.那么这些孙子口中的计真的有这么重要吗?三国里就可以证明.


      一,道,也就是政治.克劳塞维茨在他的<<战争论>>中有一段名言:"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延续,当政治不能解决问题,就只能靠战争来解决.但战争结束后,还得靠政治来解决."三国中最经典的政治,就是曹操著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口号,其实也就是他的战略大纲.曹孟德从中得到的好处,就是他的集团在政治上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别小看这个口号,它带来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在宣传上的优势,特别明显.皇帝在曹操手上,朝廷在曹操手上,曹操又担任着"总百官以己听"的丞相一职,其地位绝对不容挑战.再加上他的军队又处在百战百胜的情况下,不说小老百姓,就连比较高级的士大夫都一致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拒之不顺",如东吴的张昭,张纮等文臣;刘表的谋士蒯越,傅巽,王粲;就连张绣的唯一智囊贾诩都是如此劝谏主子,及早投降算了.书中还有不少地方都有这样的描述.反观当时势力最大的军阀,"四世三公"的袁绍却在谋士郭图的建议下,丢弃了这个香饽饽,因为他认为"现在的情形和秦末大乱一样,谁有实力谁就是老大,要不要皇帝无所谓".结果被曹操捡了一个大便宜,等到袁公明白过来,已经晚了.要说玩政治,袁本初的确玩不过曹阿瞒,他和曹操比起来,对于政治的认识几乎是个盲人.在第22回中,田丰向袁绍献了一条"献捷天子"之策,粗看无多大用处,就是派个人到许都,向那个已是孤家寡人的傀儡皇帝报个我们打了胜仗的喜讯,其实内中奥妙无穷.首先向全天下表明我们是忠于皇帝的忠臣,事无巨细,都来向你早请示晚汇报;其次,如果你曹操横加阻拦,不让我们见到皇帝,那我们就可以向天下宣布,你曹某人才是大奸臣,皇帝被你挟持了,我们讨伐你是名正言顺的,是为了救皇帝,是正义之举.这就是为发动战争在宣传上喊的政治口号,也就是一个非常光明正大的政治理由.所以受到了袁公另一智谋之士沮授的推崇.老沮更说明,如果不采纳老田的计谋,去攻打曹操,就是兴无名之兵,在政治上站不住脚.但十分遗憾的是,他们的主子袁绍实在不是一个玩政治的高手,更像一个爱打群架的地痞流氓,只愿意以多胜少,而不讲策略.与其说袁本初最后失败在军事上,还不如说他失败在政治上.要说玩政治把戏,袁绍是怎么也教不会.


       另外,曹操会玩政治还表现在对待汉献帝的态度上.在书中,曹大丞相对反抗他的人毫不留情,甚至连皇后,贵妃,皇亲国戚都成为了他的刀下之鬼.但唯独对于献帝却始终网开一面,未动分毫,所有的礼节待遇不变.因为他深知皇帝这块金字招牌的重要性,有了皇帝的存在,才能证明他的存在是合法,合理,合情的.不是曹操不能杀汉献帝,而是实在是杀不得,并且还得好好地保护下去.尽管这个没有权力的顶头上司屡次三番想除掉自己,但为了政治,曹操还是咽下了这口气.但不等于说曹操就真的打算一直保留着这块遮羞的幌子,他在手下强烈要求废帝自立时,坚决拒绝,却以目视长子曹丕曰:"后事非吾所知也".就表明了自己的最终态度.心领神会的儿子和部下终于知道他们该怎么做了.这就是政治的虚伪.同样,第108回,司马懿在夺取魏国大权后,也成为新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继承者后,特意嘱咐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要他们不要篡位,但等你们死了之后,就不要管后面的事了.玩的也是政治.尽管人人都知道他们实质上就是皇帝,但出于政治的需要,司马氏父子宁愿做得比曹操更一本正经的像个忠臣,而不愿直接了当,痛痛快快的做个反贼.政治,要的就是个高大上的脸面以及形象,政治家们玩的就是如何把这张脸面玩得看上去比别人更漂亮一些,因为政治需要的就是冠冕堂皇.又比如三国中另一大政治游戏,"禅让"也是政治,魏晋二家都拿它当作自己政权得来的合法性和正统性,虽然让外人觉的十分的虚伪可笑和拙劣幼稚,但这却是政治上不得不走的非常滑稽的程序和步骤.而三国中凡是不会玩政治或政治玩不过人家的诸侯,都被灭了.


         三国中另二大成功的政治家,刘备,孙权也是玩政治的高手.刘备的政治口号是"匡扶汉室",理由就是自己的血统-----汉室宗亲,以此作为号召力.虽然最后他自称为皇帝,但他一开始只是自称汉中王,作为过渡.此举也是向曹操学的,暂时免于自己像淮南"冢中枯骨"的袁术一样,成为众矢之的.而他当皇帝的借口是汉室被曹魏给篡夺了,原来的皇帝被杀害了.其实人家活得好好的,不过玩政治的人从不讲究事情的真伪,他们做任何事,通常需要的只是一个借口.孙权也是自己给自己加冕的皇帝,他称帝的非常晚,在曹三代叡上台后才自说自话当起了皇帝.之前在第78回中还恬不知耻的上表劝曹操当皇帝,被老曹一眼看穿:"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第82回,吴蜀彝陵大战前,为避免二面受敌,孙权向曹丕称臣,亲自出城,恭恭敬敬迎接曹魏使臣,接受曹魏的册封,当了曹魏的臣子.但其真正目的,连曹丕都知道:"此欲退蜀兵故也!"而魏文帝丕根本就不相信孙仲谋的投诚,也并不是真心实意的接纳孙权的所谓诚意.他只不过欲坐山观虎斗罢了,双方都在玩政治.最后孙权胜出,不仅打败了来势汹汹的刘备,还打退了企图趁虚而入的曹丕.碧眼儿孙老二笑到了最后!而他之所以称帝这么晚,也还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毕竟自己的历史上有不光彩的记录,所以直到曹操,曹丕他们都过世了,才做起了吴大帝.因为这时候已有理由了:"我给老曹,小曹当小弟,那是没办法,我自己同意的.现在他们死了,紧箍咒没有了,我就可以自己做老大了."这就是政治,理由总要有的,至少我自己认为好看就行.因此,孙子把道,也就是政治放在"计篇"中五大成功因素之首,是极其正确的.


        二,天,也叫天时,三国中也屡屡强调它的重要性.第80回,曹丕篡汉,手下人给汉献帝上洗NAO课,第一就是强调天时,李伏以"上天示瑞",许芝,王郎皆以"汉气数已尽",规劝汉献帝要识时务,赶快禅位;刘备当皇帝前,光禄大夫谯周亦以天命作为理由劝主子登基:"近有祥凤庆云之瑞,成都西北角有黄气数十丈,冲霄而起.帝星见于毕,胃,昴之分,煌煌如月.此正应汉中王当即帝位,以继汉统";第98回,吴臣张昭劝主子孙权当皇帝,也有所谓的天时理由:"近闻武昌东山,凤凰来仪;大江之中,黄龙屡现".这些人提出的理由无一不在强调天时的作用.小说中也不断有与天时方面有关的论述和描写.但总的说来,这些所谓的天时东东都是假的,没人相信.连当傀儡当惯了的汉献帝都不相信:"祥瑞图谶,皆虚妄之事."并直接发出了抗议之声:"奈何以虚妄之事,而遽欲朕舍祖宗之基业乎?"当然在实际之事,刀枪的威胁下,他还是妥协了.不过天时也可以看做天气的表示,三国中就有不少战争与天气有关.尤其在赤壁大战中,借东风就是与天气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件事,而东风就成为了孙刘二家能否破曹的关键,最后天遂人愿,东风的到来,为周瑜率领的吴军获胜带来了福音,也让曹操吞下了他人生路上最大的一杯再也不能统一全国的苦酒;第59回,曹操在渭河与马超战斗,驱士兵担土筑城,因是沙土,筑起便倒,操无计可施.一老人,自称姓名曰娄子伯.相曹操献上一计.趁是日大寒大冻,令士卒连夜一边运土,一边泼水.比及天明,土城已就.曹操依言行之,沙水冻紧,土城得以顺利筑完.马超领兵观之,大惊,疑有神助.第103回,诸葛亮设计将司马懿父子诱入葫芦谷中,放火烧之.懿父子相拥大哭曰:"吾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正哭之间,忽狂风大作,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懿父子乘机杀出重围,逃得一命.老天帮了司马懿父子一个大忙.这就是天时在三国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最简单最直观的例子.在现代战争中,气候也往往是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一大关键因素,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盟军诺曼底登陆,前苏联的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都与天气有密切的关系.而在古代那就更重要了,三国中与天时有关的事例还有不少,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再去仔细翻阅一下.


       三,地,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地利.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吴国在地利上的优势就是长江天险,为此在赤壁一战中战胜了强大的曹操.而曹军吃亏就在于,部队因为以北方骑兵为主,普遍缺乏熟悉水战的人才和技能,要么被浪涛给晃晕了头,不服水土生了病.根本打不了仗;要么勉强上了船,却被对方打了个落花流水.地利在赤壁大战中成了孙刘联军取胜的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一向以仁义出名的刘备之所以不顾道义,从有同宗之谊的刘璋手里夺取蜀地,作为自己的大本营,正是看中了这块宝地所独具的地利优势.第38回,诸葛亮在为刘备"隆中决策"中就曾指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张松在第60回也曰:"蜀为西郡,古号益州.路有锦江之险,地连剑阁之雄.回还二百八程,纵横三万余里.田野肥沃,岁无水旱之忧.所产之物,阜如山积.天下莫可及也."蜀地外面被难于上青天的群山环抱,内部是广袤无际的肥沃大平原.出去不容易,别人攻进来也难,自守是没有问题的.怪不得曹操在得知益州已被刘备夺取,并自称汉中王后,暴跳如雷.因为他很明白,自己不但已奈何不了刘玄德了,而且大耳贼已成气候了!地利不仅在政治上的意义非同小可,在军事上也发挥着重大作用.如三国中最著名的战役----赤壁大战,诸葛亮的七擒孟获,胜家的取胜都与地利有关,他们或是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地利优势,或是借助他人的帮助,克服了自己在地利上的劣势,使己方最后在战役上取得胜利.而在地利上失败的案例也很多,如第84回,刘备在淲亭连营七百里,魏主曹丕得知后大笑曰:"备败矣.兵法云:包原礘险阻屯兵者必败.岂有连营七百里可拒敌者乎?旬日之内,吴捷音必至".后吴帅陆逊果以火攻大破蜀军.诸葛亮六出祁山,终告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地利上吃了大亏.由于蜀道太过于艰难,导致蜀军粮草不济,而魏帅司马懿只要采取简单的一招,"坚壁清野,按兵不动",便大功告成.由此可见地利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三国里关于这方面的介绍也有不少,这里就不再一一叙述了.


        四,将,顾名思义,就是将领,也就是军队的统帅.说起帅才,曹操无疑是三国中的佼佼者.第97回,诸葛亮在他的<<后出师表>>中,对曹操的军事领导能力也是大加赞赏:"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仿佛孙吴".拿他和古时最著名的二个军事家孙子,吴起来比,可见曹操在军事方面的才能.非常有意思的是,三国中的东吴,最多的是帅才,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周瑜打赢了赤壁之战;鲁肃维护了孙刘二家的和平相处,使它们免于被曹操各个击破;吕蒙智取荆州;陆逊则打胜了彝陵之战.孙子在他的兵法中,对优秀将的要求概括为:智,信,仁,勇,严五个标准.足智多谋,对于上述几位都是小菜一碟,他们的表现在三国中多有描写,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赏罚有信,爱抚部属.曹操是其中做得最出色的一个,书中屡次出现他重赏立过功劳的将士,甚至在第16回里,他在宛城被张绣打得大败后,还不忘重赏持军严整的于禁:"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今之名将,何以加兹!"乃赐以金器一副,封益寿亭侯.吴国的几位在书中几乎没能看到有关描述,不过以他们在军中的威望来看,相信在这方面做的不会比曹操差多少;勇敢坚毅,树立威严.三国中的陆逊在这方面最受人称道.少年老成的他顶住巨大的内外压力,取得了吴蜀彝陵大战的胜利,除了他的智慧,靠的就是他个人无比坚强,坚定的毅力.第83回,当手下的那些二朝甚至三朝元老的部将们出现集体抗命的情况后,小陆毫不妥协,毅然决然地擎出孙权赐给他的尚方宝剑,厉声曰:"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汝等只各守隘口,牢把险要,不许妄动.如违令者皆斩!"陆伯言以他的强势压住了部下们的桀骜不驯.最后以事实说服教育他们,以智慧征服赢得了他们的爱戴.曹操和其他几位在这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下面再讲.总之,曹操和江东四大将在为将之道方面是值得称赞的.反观蜀汉就逊色了许多,其最重要的大将关羽因大意丢失了荆州.表面上是关公由于太骄傲,被东吴的吕蒙,陆逊合演的双簧给骗了.但根本原因是关云长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将之才.尽管他也取得了"水淹七军"的辉煌战果,但作为独当一面的统帅,不识人就是一个最致命的缺点,说明他缺了作为优秀将领最重要的一环----智!三国中的关羽以守信,仁义著称,但他一听到老黄忠也被封为五虎上将,便大光其火:"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一得知有人夸讲马超武艺高强,便立刻不爽,强烈要求入川与马孟起比武,一决雌雄.对待同事都不能虚心热情,哪有仁信可言.所谓的智慧,仁信,只不过是小智,小信,小仁而已。倒是对保持自己的威严很是注意.除此之外,唯一能值得夸耀的就是勇了.五项为将的准则,关公缺了“智,仁,信”三条,仅剩“勇,严”,所以他取得的胜利也只能是暂时的,长不了。他的失败也是必然的。而蜀汉王朝也从此只能局缩在西蜀一隅之地,难以再有作为了。造成这个局面,关羽难辞其咎也。


       五,法,不难理解,就是法制。纵观三国中的优秀将领,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无不言出必行,令行禁止。他们的取胜的一个重要方面,无不和纪律严明,赏罚分明,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有关。如第17回,曹操“割发代首”,虽为权诈,但收到的效果极其显著,于是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第96回,街亭战败后,诸葛亮依法斩了马谡,对此的解释是:“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纷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凡守法者必守信,第101回,蜀军中有兵八万,有一半人按规定应当轮换回后方,诸葛亮批准了。士兵们纷纷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正在此时,魏将孙礼迎雍凉兵去袭剑阁,蜀兵无不惊骇。长史杨仪请诸葛亮留下要换班的人马去退敌,待新兵来到之后再换。孔明曰:“不可。吾用兵命将,以信为本。既有令在先,岂可失信?且蜀兵应去者,皆准备归计,其父母妻子倚扉而望。吾今便有大难,决不留他。”即传令应去之兵,当日便行。众军闻之,皆感泣不已,纷纷请战不愿回家。以报丞相之恩。在众军士的强烈要求下,诸葛亮让大家趁敌人立足未稳之时,急攻之。魏兵初到,喘息未定。蜀兵人人奋勇,一鼓作气将魏军杀退。诸葛亮的法制观念在军队中获得了绝对的支持;而吴将吕蒙更是守法的典范,第75回,吕子明“白衣渡江”袭取荆州,下令军中:“如有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者,定按军法。”恰好他的一个同乡取民间斗笠盖铠甲被吕蒙发现。蒙曰:“吾号令已出,汝故犯之,吾固知汝为覆官铠,然终是不应取民间之物。当按军法。”叱左右推下斩之。枭首传示毕,然后收其尸首,泣而葬之。自是三军震肃。严明良好的军纪,形成了荆州良好安定的社会秩序。消息传到关公的军营里,立刻瓦解了荆州军的斗志,造成了战无不胜,名满天下的关羽败走麦城,最后父子被吴军擒杀的可悲下场;就连三国中的野心家钟会也是此方面的专家,第116回,先锋许仪乃魏国虎将许褚之子,因没有做好事先勘查地形的工作,使主帅钟会陷了马蹄,差点送命。钟会责之曰:“入为先锋,理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便行军。吾方才到桥上,陷住马蹄,几乎堕桥。若非荀恺,吾已被杀矣!汝既违军令,当按军法。”叱左右推出斩之。诸将以其父有功于国家为之求情。钟会曰:“军法不明,何以令众?”遂斩之,诸将无不骇然。而另一魏将邓艾因部将田续在偷渡阴平小路时畏难不前,欲斩之,被诸将告免。邓艾于是打骂了田续一顿就算了。可田续却就此怀恨在心,在成都魏兵发生内乱时,率人杀了昔日的领导邓艾父子。由此可见,军法既然有规定了,就必须严格执行。这不但是将军们的取胜之道,也是保身之法也。


         孙子在他的兵法里还说道: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在这一条上,吕蒙和陆逊将它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先让被关公无比警惕的吕子明告病辞职,再让年轻望浅的陆逊去接替,并卑词厚礼麻痹了关羽的戒备之心,趁其把大部队调离荆州后,趁虚而取荆州就是最好的例子;利而诱之,乱而取之,这一点,曹操做得十分到位。第26回,当众将对曹操放任文丑军队抢夺己方辎重马匹而不顾表示不解时,谋士荀攸已看出端倪了:“此正可诱敌,何故反退?”操急以目视攸而笑。攸即止。文丑军为抢夺战利品大乱,曹军急击之,丑军大败,文丑亦被关羽斩杀;亲而离之,曹操离间马超,韩遂就是三国中最精彩的一幕;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三国中的经典战役,奇袭乌巢,火烧赤壁,火烧连营都是对这一思想理念的最好的诠释!


       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何况无算乎?”曹操敢于夜袭乌巢并获得成功,是因为他算准了对手必然无备;而袁绍反攻曹操大营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根本就算错曹操;周郎之所以会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还在于他之前对敌情的正确分析,并及时做好了部署;陆子能赢得彝陵之战的成功,是他算准了刘备会出啥花招和伎俩,自己再采取相应的对策来破他。而刘备却根本没算出他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对手,在第83回里还做着:“竖子诡计,损朕二弟,今当擒之!”的美梦。殊不知恶梦已快要降临到他自己的头上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在他的兵法中的第一句就点明这个最重要的核心思想。确实在三国中,那些成功的帅才们,无不谨守着这一中心思路,来小心翼翼地进行他们的政治之路的,无论是曹操,还是东吴诸帅,包括蜀汉大丞相诸葛亮和他的老对手司马懿。看他们的用兵,一贯都是非常谨慎的,在不利中寻找机会,在危机中寻找突破口,一旦发现,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坚决不给敌人以任何可乘之机,这就是顶尖将才们的取胜之秘诀。


         在很久以前,中国有许多带兵打仗的人不但都不知道《孙子兵法》这部书,甚至听都没有听说过。但自从《三国演义》问世后,他们往往会按着小说中所说的套路来行军作战,这也成了中国社会上的一大趣事,和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这不能不说是小说的功劳。而老毛就是一个能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专家。他常常对手下那些文化程度偏低的将士们用《三国演义》来解释他的战略思想;而用《孙子兵法》向他的另一批文化程度较高的部下阐明他的观点和立场,收效奇佳。尽管有人讽刺他一生只会看二部书:《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他了解中国的国情,知道该用什么眼光来看中国,该用什么样的书在中国打仗,没人能比他更清楚了,所以他获得了成功。而其中有一本家喻户晓的书,名字叫《三国演义》!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20-09-01 16:28重新编辑 ]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186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12-18
古语有“计出万全”一说。当然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但也说明了用计需要谨慎和周密。
1条评分金币+3
zhdf 金币 +3 鼓励一下 2019-12-1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