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些困扰?
有急事却突然有了便意且无法忍耐;吃了冷辣生鲜等食品后,马上拉肚子……多数人并没有把这些症状当回事,往往简单地将其归咎于肠胃不好。殊不知,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源于一种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
1.肠道也会闹情绪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目前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0%~15%,西方国家的发病率约10%~30%。该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伴有情绪障碍,如典型性焦虑或抑郁等。患者会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腹胀腹痛反复发作等症状,进餐后症状加重,排便后缓解。
从症状类型来看,可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患者。腹泻型患者每天排便次数超过3次,呈糊状或水样便,或伴有黏液便;便秘型患者每周排便次数不超过3次,排坚果样或硬便,或伴有黏液便,排便费力,有排便不尽的感觉。患者也有可能出现腹泻和便秘交替发作的情况,且检查结果显示无异常。该病发生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就是肠道动力异常和内脏高敏感性。
从饮食上来看,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品和奶制品等不当饮食,会成为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诱因,诱发或加重肠易激综合征。心理因素对胃肠道功能也有显著影响,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都可能引发肠易激综合征。而患者在病症发作期间情绪不稳定也会加重病情,心理与肠胃互相影响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2.四道题可初步确诊
由于多数患者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不足,以为自己只是偶感不适,所以就诊率相当低。很多患者会随意服用一些消化类药物,甚至随便服用抗生素。殊不知,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腹泻,乱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等不良反应。
那么,如何区分是否患病?可以先做以下测试:
⒈腹痛或腹部不适反复发作,而排便后症状改善?
⒉是否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同时伴有粪便外观改变?
⒊以上情况是否已持续超过6个月?
⒋以上情况最近3个月内每月是否至少发生3天?
如果你符合以上四条,则可以初步确诊患上了肠易激综合征。当然,到了医院,医生还会帮你排除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炎性肠病、肠道感染、结肠憩室、结直肠肿瘤、乳糖不耐受、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胰腺炎及胆系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等。
3.患者生活质量 严重受损
虽然肠易激综合征一般不会发展或演变成恶性疾病,但作为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功能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根据生活质量自测量表测出的结果,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活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8项维度得分,均远低于健康人平均水平。
鉴于肠易激综合征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发病病因或诱因众多,个体化差异大,因此需要重视不同的症状表现。患者应及时就医,了解自身疾病的诱发因素、发病机制和当前病情发展程度,在医生指导下,正确规范地进行药物治疗。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解痉剂缓解相应症状,以及止泻剂/导泻剂对应改善腹泻/便秘的症状。还可通过益生菌调整肠道有益菌群,减轻腹部不适症状。对上述治疗无效且伴有焦虑、抑郁等症状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剂量抗焦虑或抑郁药。
饮食疗法
◆剔除饮食法:可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泻症状。生活中,要将患者不能耐受或过敏的食物,从日常饮食中剔除,如咖啡、海鲜、乳制品等,这样可避免诱发胃肠道反应。
◆增加膳食纤维:可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便秘症状。饮食中可增加膳食纤维素的摄入,如香蕉、桑葚、葡萄柚、胡萝卜、芹菜、燕麦、红薯、魔芋等。
心理治疗
◆心理认知:对患者耐心讲解,给予更多关心。
◆松弛训练:增加盆底松弛行为训练,以改善便秘等症状。
◆催眠治疗: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紧张和恐惧等不良情绪。[ 此帖被疾风-劲草在2015-08-16 08:2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