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中秋节,迎来期盼已久的十一小长假。每逢佳节胖三斤,其实,不合理的饮食,不仅会引起肥胖,还会引起各种疾病的突发。识别下面6大饮食误区,帮你轻松度过七天小长假。
1. 甜饮料当做饮用水
外出旅行,很多人倾向把甜饮料作为口渴时的备用水。仔细阅读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不难发现,大部分甜饮料营养价值较低,主要成分是水、糖和食品添加剂(甜味剂和色素等)。而过多糖分的摄入,不仅会带来过多热量,不利于控制体重;而且会增加儿童龋齿和老年人患糖尿病的风险。
提醒:尽量选择纯净水和矿泉水等无糖无添加剂的水作为旅行备用水。如果运动量大,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也尽量选择低糖、低热量的运动饮料。“低糖”是指每100ml饮料中的糖含量低于5%; “低热量”是指每100ml饮料中的热量低于80kJ(约20kcal)。
另外,旅行中要注意主动饮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正常成年人每天额外补充水至少1200ml,可根据当天运动情况和天气温度适当增加饮水量。
2. 贪恋地摊上的特色小吃
旅游过程中,除了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品尝特色小吃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认为当地地摊上的小吃最有特色,好不容易来旅行,一定要好好多品尝一下。其实,这是错误的。地摊上的食品缺乏监管,卫生状况难以保证,很容易造成胃肠道不适,给旅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提醒:考虑到外地就餐的安全性问题,尽量选择有工商部门批准的带有营业执照的小吃店就餐,保证就餐的安全、干净、卫生。
3. 早餐、中餐一起吃
旅行中时间紧张,很多人因匆匆赶路把早餐、中餐放在一起吃,其实这是错误的。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外出旅游也不能忽视。不吃早餐,因上午能量供应不足导致旅游时无精打采,而且也极易导致中午吃太多,致使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腹泻、腹胀等现象。
提醒:如果早晨时间紧,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牛奶、水果、全谷面包等食物作为第二天的早餐,吃好早餐,才能有精力享受旅行过程。
4. 聚餐饮食无节制
和亲朋好友一起外出旅行时,因为讲究排场,会点很多菜,边吃边聊天又会无意中进食过多食物,造成能量过剩。而暴饮暴食不仅会引起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而且还会增加心脏病急性发作的风险。
提醒:根据大家的饭量,适量点餐。另外注意不同种类的食物搭配,点餐最好包括谷类、鱼类、肉类、豆制品、蛋类、蔬菜;另外要注意清淡,少油腻、油炸食品,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
5. 偶尔一次大量饮酒没关系
每逢聚餐必喝酒,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俗。酒类为纯能量饮品,基本上没有营养。即使是偶尔一次大量饮酒,也会造成酒精中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严重者会导致酒精性肝硬化、高血压、痛风的急性发作。
提醒:饮酒适可而止。如果非喝不可,尽量选择啤酒、葡萄酒、黄酒等低度酒。聚餐时,成年男性每天饮啤酒不能超过750ml,女性不要超过450ml。虽有研究表明成年人适量饮酒可降低发生冠心病的风险,但大量饮酒还是会危害健康。
6. 以肉食替代水果蔬菜和主食
无肉不欢的今天,很多人习惯以肉食代替主食和果蔬,在外出旅游中更为常见。这种饮食模式会增加身体总能量摄入的同时,也增加了脂肪的摄入,没有水果蔬菜的饮食,不仅增加便秘和心血管病的风险,而且对控制体重也是不利的。
提醒:外出尽量避免肉食为主,每天保证250g谷类主食的摄入,最好有50-100g的粗杂粮食物,同时保证至少300g蔬菜和200g水果的摄入,控制体重的同时又预防了便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