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我国39种法定传染病中的丙类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腋下体温≥38℃)、怕冷、头痛、头晕、浑身酸疼、无力等中毒症状以及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但卡他症状不明显。少数患者也可能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腹泻和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流感还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会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诊断流行性感冒可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如果是流感流行季节,当地一个单位或局部地区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时,具备相应临床表现的可作为流感临床诊断病例。
据权威专业机构估计,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在全球每年导致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罹患流感,导致300~500万重症病例和25~50万死亡。我国北方城市每年流感相关的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的超额死亡率达到12.4/10万,其中86%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人。而且有数据表明,
在我国北方的冬春季节,南方的冬春季和夏季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随着近期北京地区天气逐渐转凉,按照流感的流行规律,北京又将进入新的一轮流感流行季节。截至目前,北京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流感样病例百分比和流感样病例数均低于北京市流感预警值。但随着温度降低,在未来一段时间,流感病毒活动度会不断增强。
流感流行季即将来临,我们如何来预防流行性感冒呢?
首先,大家要科学理性面对流行性感冒。既不要恐慌,也不能持无所谓的态度,要提高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譬如,适度的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合理的饮食让营养均衡,勤洗手减少双手携带细菌和病毒的数量等,做好预防。
其次,注意保暖。尽管“春捂秋冻”有一定科学道理,但是,根据天气情况,根据个体差异,随时调整衣物还是很重要的。喜爱户外运动的人们,要在运动后尽快擦干汗液,及时穿衣。天气突然降温时,要减少到室外活动的次数与时间,让身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还要注意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第三,讲卫生礼仪。尤其是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大家要知晓。特别是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否则应用臂弯遮掩口、鼻;使用后的卫生纸应丢进垃圾桶,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做手卫生。这种卫生礼仪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未确诊的患者、陪同亲友、以及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伴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第四,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人群拥挤、空气污浊场所活动。
第五,适当休息。不鼓励患病人员带病上班,而是应该在家休息几日,适量饮水,注意饮食。同时适当与家人隔离,不共用碗筷等。
第六,接种疫苗。对于老人、孩子及有慢性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员,可选择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患流感风险。
第七,及时就诊。当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持续加重时,及时到医院诊治,就诊时一定要按照医院“发热患者到发热门诊”的要求,戴好口罩直接到发热门诊挂号就诊,患者之间保持1米以上的空间距离为好,并注意手部卫生与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