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世纪,法国人就知道用紫丁香(又叫山羊豆Goat’s rue)来治疗多尿症。受此启发,Watanabe于1918年用具有胍类结构的紫丁香提取物山羊豆碱注射大鼠,发现能降低大鼠血液中血糖的水平。1957年Jean Sterne发表论文阐述口服二甲双胍(Metformin)能使人出现低血糖反应。1958年英国正式将二甲双胍用于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现在二甲双胍已经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标准药,二甲双胍因其卓越的降糖功能、极小的副作用以及胰岛素增敏功能而受到糖尿病医师及患者的青睐。然而,二甲双胍降糖的机理至今众说纷纭。毕竟糖尿病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二甲双胍的作用靶点可能是多方位的,近年来对二甲双胍的研究在逐渐深入,二甲双胍更多的作用也逐渐被揭开。
1、二甲双胍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研究表明二甲双胍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改善了高血糖引起的血管内皮的损伤。
2、二甲双胍具有抗癌的功能。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信号(mTO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胰岛素受体(IGF-IR)和肝激酶B1为代表的信号通路形成的真核细胞基础监控网络实时对环境中物质信号的变化进行应答,这些信号通路的失调导致了糖尿病及癌症,而二甲双胍正是通过对着几个信号的影响而其抗癌的作用,目前有报道表明二甲双胍对肺腺癌、乳腺癌、肠癌都有抑制作用。
3、二甲双胍可以抗衰老、延年益寿。2013年发表在《Cell》上的一篇论文提出,二甲双胍延缓了线虫的衰老。同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科学家提出给予小鼠口服小剂量二甲双胍达到了延年益寿的效果。Bannister等不久前在《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上发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指出,对比口服黄脲类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口服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延长38%,对比正常人群,口服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延长15%。可见二甲双胍具有延长寿命的作用。
总之,做为降糖药物而面世的二甲双胍从应用于临床到今天已近60年,其功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发掘,在未来可能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