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50万变成一个亿?
亚冠开打,中超四大豪门只获得一场胜利,那些花了好几个亿请来的大腕表现平平。这说明,如果不按足球规律办事的话,一掷千金、不惜血本的投入并不会换来胜利果实。
今年更多的俱乐部之所以要烧钱买人,大多是在还之前的债,他们要么目标模糊,导致自身的定位过高,和球队的实力出现偏差;要么遇人不淑,虽然花钱不少,却没有用在正地方;要么是自己瞎折腾,莫名其妙的就要换教练,结果一看形势不妙,又开始病急乱投医。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现在看看,建业队反倒成了那些中下游俱乐部应该学习的榜样。
前年还是保级困难户,去年却稳居联赛第五名,虽然建业的成绩有一定偶然性,但却不能抹杀俱乐部的进步和教练组的努力。自从贾秀全入主后,之前放言“年年打亚冠”的建业就主动调整了目标,不再盲目烧钱追求成绩,而是把重点转移到了后备梯队的建设。
从实际的情况看,贾秀全买来的外援虽然价格都不贵,加起来还不如那个“六百万先生”的马克斯,但却个个实用。他们不但将“防守反击”的战术贯彻的淋漓尽致,还通过比赛使自身的价值得到飞速上涨。比如30万欧元买来的伊沃,如果放在现在的中超转会市场上,就算再加一个零,也会引来疯抢,也会被认为物超所值。
外援整体质量的保证,一下子使球队的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看看以前的历史,虽然建业也有过不少引援成功的先例,但大多是个案,具备很大的偶然性。
去年主场大胜申鑫后,我在场边和贾秀全闲聊起了孙可的6600万的身价,如此疯狂的价码显然有太多的泡沫成分,贾秀全说:“主要还是国内的好球员太少了,物以稀为贵,再加上现在的俱乐部老板都肯花钱,这也就不奇怪了。”
一直在口头上坚持“理性投资”的建业,如今总算把做法落到了实处。就像“早期的鸟儿有虫吃”一样,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把困难想象的更艰巨,总是会得到“未雨绸缪”的回报。刚刚1500万卖给苏宁的李智超前几年一直在踢中甲,去年以自由身来到建业后,迅速成长为主力;而目前的国内球员标王毕津浩当年来到建业的转会费也只有50万,去年合同到期后,因为贾秀全的因素和建业续约,入选国家队后,自身的身价开始飙涨。
大致算来,建业今年从转会市场上赚的收入在一个亿以上,而他们的投入则可以忽略不计。按照这个手法,他们今年再次如法炮制,从石家庄转来的王国明和从深圳转来的牟善韬都是自由身,而申花的李晓明和黄博文则是毕津浩转会费的添头,他们明年的命运如何?会不会再次被点石成金,值得期待。
能够保留住中超这个平台,然后让大批的年轻球员得到锻炼,这显然会让河南球迷期待已久的“青春风暴”提前上映。那些“鲤鱼跳龙门”的神话也并不遥远,比如龙成,去年此时,谁会想到这个连中甲都踢不上的球员,竟然有机会和恒大这样的亚冠霸主大战三百合?并被提名为中超最佳新人?
一个准确而务实的定位,一位低调而内敛的主帅,一帮努力而团结的球员,这是建业能够有所作为的先决条件。
在挥金如土、烧钱如麻的环境里,能保持这样一份冷静和隐忍并不容易。进入了多年追求而未果的良性循环之后,建业的未来可期,等到那些羽翼渐丰的年轻后生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后,更大的惊喜就会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