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缺点是真诚 他信奉低调是金
在3月24日这天,流传最广的段子之一来自于某个球迷:
“我能想到最分裂的事,就是一边忍受着失去N种优雅的艺术大师克鲁伊夫的辞世,一边不得不像阿尔法狗一样猥琐地计算中国队出线的N种可能。”
从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中国球迷——这个世界上最为苦逼的群落最为生动的写照,因为他们必须随时随地感受足球世界的这种分裂状态,其具体表现包括,五大联赛的繁花似锦和本土联赛的一地鸡毛,天价外援的洒脱与国产前锋的低效,中国化教练的长袖善舞与不那么中国化教练的艰难前行。
比如目前的国家队主帅高洪波。
在现有对高洪波的评价版本中,除了少数业内人士能遵从足球规律给出相对比较理性的褒奖以外,多数球迷则延续着中国足球概念性的粗暴句式:有人称他为“二进宫先生”“二次郎”,有人将国足对学生军马尔代夫的40次射门和4次进球归咎于能力有限,还有人认为他存在性格方面的缺失。
我和高洪波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去年底国贸某高档酒店的咖啡厅。彼时的他,已经结束了某段中超教练的身份。而面对国内成堆高薪和橄榄枝,他毅然选择了前往荷兰俱乐部感受国外教练执教的原生态。在和我的交流中,他展示了自己外表儒雅内心坚韧的一面。印象最深的是那句是,“我只有人生信条,没有足球信条——做人做事要善良,这是我母亲从小教导的”。
在经历了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作为职业教练在国家队和俱乐部两条战线的喧嚣与沉浮之后,高洪波的这种不忘初心,让我对他的很多行为逻辑有了落脚点,也对他在教练队伍中的另类,孤独,拒绝合群有了更多的理解。
在传统的中国教练定义中,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人情世故中应该是应有之义:面对俱乐部老总,需要察言观色。和队伍的带头大哥,需要称兄道弟。面对掌握生杀大权的媒体打打电话曝曝料,与球迷三天两头进行一下互动。但我们看到的事实却是:高洪波从来没有和队员一起推杯换盏;面对老板,他从来都是给出自己的职业建议,偶尔还会为选外援争执几句;和媒体,和球迷,他更是信奉低调是金的信条。
他将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足球本身的教学工作中。朋友们都知道,他是一个足球的清教徒,专业的匠人,他几乎所有的时间,几乎都与足球有关。而他的思考角度,也大多来自于他国际化的视野。
他喜欢提携新人。在上次国家队主帅期间,他一口气创造了记录:21场比赛中用了完全不同的21套首发阵容。在地方俱乐部,从贵州到东亚再到江苏,年轻球员都获得了远比其他教练在位时更多的机会,但这样做的结果,也意味着他被众多大佬们排挤出队伍。在中超,大佬时间的减少,往往和奖金和薪水的降低划上等号。
他喜欢尝试不同的战术体系。他喜欢通过一种改变和创新,给死气沉沉的球队氛围注入一些全新的东西:以前打中后卫与后腰的张琳芃被高洪波改成了右后卫,里皮接手恒大之后都认为右后卫是最适合张琳芃位置。在贵州,高洪波曾经将自己队里的外援中后卫改造成了高中锋,三高战术直接把那年的广州恒大砸晕。即使到了江苏,被高洪波改造成右后卫的吉翔直接进了国家队,打上了亚洲杯。被他推上锋线的埃雷尔森差一点带领江苏在足协杯上翻盘。而在国家队,他的改革更是无处不在,打边前卫的荣昊被他改成了边后卫,原来是边后卫、边前卫的邓卓翔出现在前腰的位置。
有时候想,如果将高洪波的位置替换成某个大牌外教,或许他的推行节奏将会好得多,准备的时间长度也相对从容很多。但高的尴尬在于,自己不得不小心翼翼穿行于中国足球这样一个诡异而暗流涌动的灰色地带。于是我们看到的事实,一方面他创造着无数了不起的高光成绩,越来越多新人在高家军中崭露头角,另一方面,他又被队中大佬和各级主管们联手“做掉”。上支国家队就是最好的证明:与两支世界冠军交手一胜一平,打破32年不胜韩历史,夺得东亚四强赛冠军这些神奇的表现,但随后的几场失败让他一切努力清零。而那些热衷于国外大牌的足协大员们,在关键时刻也毫不犹豫地向他挥动了下课的手术刀。
中国足球从来不缺热闹,不缺关注,不缺高举金元的老板,但缺少那些真正临危受命不忘初心的教练,缺少那些具有远见的能超越成绩的改革者、实验者。我想提请那些足协大员们注意,在习惯了惊讶、谩骂、嘲讽、落井下石之后,其他国产教练们龟缩于一团的背景下:是高洪波第一个向中国足协提交了教练推荐信,是他一改往日的低调,提请大家关注目前日渐衰微的队伍(坊间甚至流传他中国队世纪之战“不拿6分就下课的”誓言),是他提请队员们,这两场比赛是“关乎中国足球的未来而战”,是他理性地劝诫球迷们“中国足球没有救世主”,唯有做更多的基础普及,队员输送及教练培训工作。
请记住他那句,“我们正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不要再让那些实验者们,每天如战战兢兢的行走在高空索道上。因为届时坠落的,可能是整个中国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