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体检季,可体检报告上的内容,常常让人有种“看天书”的感觉。体检指标异常究竟是不是病?是需要立即“处理”,还是定期复查即可?很多人看到体检报告单上有“↑”、“↓”就担心不已,认为自己得了病。事实上,参考值并不是一条生死线,医生还需综合体检者的年龄、病史等才能做出更加科学客观的诊断,体检有项目异常既要重视,但也不必过度恐慌。
甲胎蛋白升高是肝癌?
随着肿瘤患病率的逐年上升,人们的防癌意识在增强,许多人试图借助肿瘤标志物检查的结果来排除自己患癌的可能,却往往一看到肿瘤标志物数值偏高就慌了神。以甲胎蛋白为例,它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指标,但除了原发性肝癌外,肝炎也可引起甲胎蛋白的升高,但这种情况是暂时的,待肝炎活动停止,肝功能恢复正常后,甲胎蛋白会恢复到正常范围。另外,并不是每个肝癌患者血液中的甲胎蛋白都会升高,临床上大约有40%的肝癌患者血液中的甲胎蛋白指标并不高。
所谓的“癌指标”只是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单一的肿瘤指标的轻度升高,未必一定提示肿瘤的存在。拿到异常的报告,患者应在正规医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复查、随访,如有必要则进一步行影像学或内窥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窦性心律不齐是心脏病?
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在做心电图时,常常会得到“窦性心律不齐”的诊断,是否需要治疗?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的司令部指挥。窦房结发出信号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刺激心脏跳动。一般情况下,心跳节律是规律整齐的,如果心脏激动的起源异常和或传导异常,则称其为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不齐”大多数与呼吸周期有关,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这是由于在呼吸过程中,体内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发生变化,使窦房结自律性也因之发生周期性、规律性改变。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青少年,一般无临床意义,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
体检发现肝囊肿都要手术?
据悉,有些人在体检中被查出有肝囊肿后便陷入恐慌,担心自己得了重病。肝囊肿可分为先天性、创伤性、炎症性和肿瘤性肝囊肿。临床常见的是先天性肝囊肿,又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
先天性囊肿生长缓慢,多无症状,等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可因压迫邻近脏器出现食后饱胀、恶心、呕吐、右上腹隐痛、胃部不适等症状。小囊肿若无症状,不必处理。如果囊肿大且伴有症状时,可行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术或腹腔镜囊肿去顶减压术。对于在肝脏边缘部位、带蒂突向腹腔的囊肿,可考虑囊肿切除术。多发性肝囊肿一般不主张手术治疗,伴有明显症状的大型多发囊肿,或者肝组织破坏严重、肝功能受损的,可根据情况考虑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
肝癌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健康杀手”,很多人发现患肝癌之后一年内就会死亡。对人们的威胁特别大,生活中积极预防肝癌就显得特别的重要,饮食防癌症是不错的方法,遵循饮食中的原则就能抵抗肝癌袭击。
一、预防肝癌“两吃”
1、吃胡萝卜柑橘
蔬菜和水果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是由其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绿叶蔬菜、胡萝卜、土豆和柑橘类水果的预防作用最强。建议,每天应吃五种或五种以上的蔬菜水果,包括早晨喝一杯果汁,上、下午各吃一片水果,正餐时再吃两份以上蔬菜,这样一天总摄入量约400-800克,可使你患肝癌的危险性降低20%。
2、多吃“三笋”
三笋,即竹笋、莴笋和芦笋。专家提示日常多吃这三种食物,可降低肝癌的发生率,而且还美味可口。
二、预防肝癌“两不吃”
1、不吃发霉食物
夏季食物易发霉,而发霉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为致肝癌物质,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仅为24周,因此食物应妥为存放,一旦发霉就应立即丢弃,尤其是黄豆、花生、红薯、甘蔗等,切不可再食用。此外,花生油同样不宜久贮,如果发现产生哈喇味就不宜食用。否则不仅味道不好,更重要的是会导致癌症。
2、不吃或少吃腌菜
天气热,食欲不好,许多人更喜欢以腌菜下饭。但腌菜中含有较多量的亚硝胺,实验证明与肝癌的发生有关,最好不吃或少吃。而且切记,一定要腌透之后才能吃[ 此帖被疾风-劲草在2016-10-08 11:4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