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江苏一名6岁男童浩浩(化名),被发现浑身伤痕,藏在车底过夜。该男童母亲改嫁,在家频遭生父刘某暴打,警方曾介入警告。原因是孩子没有关窗户,再次遭到毒打浑身淤青发紫跪了一夜,因惊吓过度,他已不敢回家。
尽管身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但浩浩从未跟别人说过,也没有喊疼。在常人看来,这似乎有点匪夷所思。不过,浩浩的姑姑和婶婶却一致认为:他之所以没有像正常孩子那样哭闹,主要是因为“被打多了,习惯了”。据她们称,刘某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动不动就对孩子拳脚相加,打儿子几乎成了“家常便饭”。甚至还用铁链勒、拿烟头烫……动起手来没轻没重,就在两个多月前,他还曾用绳子将浩浩捆绑起来,吊在房门上暴打。“发现的时候,孩子都背过气了,嘴里还往外吐血水。”回忆当时的情况,浩浩婶婶吕女士至今心有余悸。
家庭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温暖的摇篮,是心灵的归宿,然而暴力却在破坏着家庭的幸福和谐如果家庭暴力一直屡禁不止,那么家庭暴力就会像一朵孽生花一样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使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扭曲,从而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1、自卑
孩子在被打之后,往往会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卑。每个孩子都有自尊,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之路。
2、无助
有的家长打过孩子后,又觉得心痛后悔,反过来又去抚摸孩子挨打的痛处,甚至抱着孩子痛哭,并加倍给孩子以物质上的补偿。这种情况,在开始时孩子会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时间一久,他也就习以为常了。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
3、暴躁
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这种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长大后,孩子就会有暴力倾向。家长打孩子,其实是给孩子做了坏榜样。父母粗暴高压,会导致本来性格倔犟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难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4、孤独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更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也显得孤独。
5、撒谎
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久而久之,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则瞒,能骗就骗,因为对孩子来说,骗过了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说的谎话,往往站不住脚,很容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的态度会更加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后更会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6、懦弱
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样的孩子往往惟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这为他将来走向社会埋下了一颗“懦弱”的种子!
7、固执
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不但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无声的反抗,你要往东,他偏要往西,存心让家长生气。还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越打犟劲越大。有的孩子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孩子遭受家庭暴力怎么办
一、家庭暴力行为正在进行时:
1、其他家庭成员应当及时制止。如果不能制止,应及时寻求外界帮助:如拨打“110”电话,向有关部门如居住地家庭暴力报警点、派出所、居委会或村委会等呼救,向邻居求助等。
2、邻居目睹或听到家庭暴力行为发生,应出面劝阻,或者及时拨打“110”电话,或者向有关部门报告请求帮助。
3、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儿童如果具有自我防护的意识和部分能力,应当告知施暴者自己有免受暴力侵害的权利。如果不能有效制止暴力行为,应当在其他家庭成员的帮助下,迅速离开暴力环境,及时拨打“110”电话,或向有关部门、邻居或同学求助。儿童在脱离暴力危险后,应及时和父母、亲属联系,不应远离家庭。
4、接受求助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明确了解儿童所在地方,帮助儿童摆脱暴力威胁。
二、对于已经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儿童:
1、家庭成员或救助者应对儿童进行心灵抚慰,并及时将儿童送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必要时应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帮助下进行家庭暴力伤情鉴定。
2、家庭成员或救助者应向有关心理、法律等热线或咨询机构咨询,寻求进一步的专业帮助。
3、对于造成严重伤害后果的,家庭成员或救助者应当及时配合公安等司法机关,惩治施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