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作为五脏之一,主怒,对应五行中木,与四时之春想通,与六腑之胆互为表里。肝主疏泄,调节人的情志;肝主藏血,血养魂,肝有“血海”之称,其具储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
哪些是肝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1、容易出现红鼻头
如果肝脏能能衰退、体内荷尔蒙处于紊乱状态时,容易导致鼻头处毛细血管发生扩张,造成鼻头发红。
2、脸色发黑
正常情况下,肝脏中具有一定铁质储存量。但肝脏细胞受到损坏时,铁质就会从肝脏流到血管当中,造成脸色发黑,男性比较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3、黄褐斑
中医认为黄褐斑是因为肾气不足、肝郁气滞,血瘀,脾虚气滞,不能润泽颜面而造成的。
肝本身藏血,并清洁、温暖血液。如果气血在肝内得不到温暖,血中的气生发不出来,气血就失去了欢畅流动的能力,就会向下陷,凝结成瘀血。有血淤特性的女性,多是皮肤粗糙、脸色灰暗,容易色素沉着,出现色斑。
4、容易疲倦
肝脏出问题最明显感觉就是疲惫,但是这种疲惫睡觉也无法解决,让人找不到原因。肝功能不好的人主要原因是肝细胞受了损害,可致血清转氨酶等酶类增高,而胆碱脂酶降低,表现为乏力、易倦、思睡等。
5、月经紊乱
女性月经会出现紊乱,肝血不足造成月经量减小,严重者出现闭经,子宫卵巢萎缩症状。
6、看指甲
指甲表面有凸起的棱线,或是向下凹陷。中医认为“肝主筋”,指甲是“筋”的一部分,所以毒素在肝脏蓄积时,指甲上会有明显的信号。如果指甲过白或是慢性贫血或肝、肾有问题。指甲凹凸不平,若还有出现一条条的条纹,可能是肝不好。
7、乳腺出现增生
经前乳腺的胀痛明显增加。乳腺属于肝经循行路线上的要塞,一旦肝经中有“毒”存在,乳腺增生随即产生,尤其在经血即将排出时,会因气血的充盛而变得胀痛明显。
8、偏头痛,长痘
偏头痛、脸部的两侧长痘痘,还会出现痛经。脸部两侧以及小腹,是肝经和它的搭档胆经的“一亩三分地”,一旦肝的排毒不畅快,自己的后院就会先着火。
9、厌油腻、小便经常发黄
肝脏分泌和产生胆汁的功能减弱,不能正常地消化脂肪,因此会出现厌油腻。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过多的胆红素通过肾脏排泄,病人就会出现小便发黄。
10、粉刺增多
人体内黄体荷尔蒙起着促进分泌皮脂的作用。而肝脏则能破坏黄体荷尔蒙,调整荷尔蒙平衡。因此肝脏功能降低会使皮脂分泌增多,最终导致粉刺丛生。
11、伤口容易化脓感染
肝脏对人体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肝脏功能受损的话,皮肤再生就会受到阻碍。另外,肝脏的解毒功能下降容易引起伤口感染细菌。
12、肝掌蜘蛛痣
很多慢性肝病会出现肝掌、蜘蛛痣、肝病面容,尤其肝硬化病人比较多见。但是肝掌和蜘蛛痣没有特异性,在正常人中同样可以见到,因此不能人有蜘蛛痣或肝掌就说是肝病症状。
13、肝腹水
肝腹水一般在肝病晚期或病情极为严重时才会出现,如肝硬化出现肝腹水表示已经进入肝硬化晚期。
14、出血倾向
肝病出血现象体现在肝功能减退,使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所致。容易引起肝病患者牙龈出血、痔疮出血、胃肠道出血等,且出血时难以止住。
如何护肝?
1、多膳食营养
肝脏喜欢蛋白质
鸡蛋、豆腐、牛奶、鱼、鸡肉、芝麻、松子等“高蛋白、低热量”的食物,是肝脏的最爱。这些食物中丰富的蛋白质就像肝脏的“维修工”,能起到修复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对于肝功能受到损害以及减弱的人来说,适当多吃高蛋白的食物更有利于肝脏恢复健康,防止它进一步受到伤害。
肝脏喜欢清凉
春季肝主令,负担重,肝火大,要选择合适的食物来去肝火,保持肝脏清爽,减轻肝脏负担。金蒲菊茶——蒲公英+金银花+胎菊花,俗称下火三剑客,消炎去火功效更近一层,可防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疮等,常喝更可降火,有宁神静思之效。
肝脏喜欢苦
肝脏喜欢“苦味”,用婆婆丁苦苣根一起泡水喝,有益肝脏健康,婆婆丁入肝经,具有卓越的肝脏洁净和增强效力,对肝脏和胆囊有补益,可排肝毒,预防肝损伤;苦苣根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可加速磷脂合成胆碱存在,进而加速细胞修复速度,保肝护肝效果显著。
2、多增加户外运动
增加户外运动,能够增加身体血液循环,帮助快速排毒,减少体内毒素,并且还能有效增强身体抵抗力,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3、多让心情保持愉快
中医认为脾气大易引起肝气郁结,情绪波动,导致肝火旺盛,故保持心情愉快也能很好的帮助养肝护肝。
4、多按摩
生活难免会出现怨气,如果长期怨气堆结则容易导致肝脏受损,这时按摩身上的7大“撒气穴位”,即能缓解情绪波动,又能达到舒肝养肝的养生保健作用。
5、少饮酒
饮酒伤肝,相信这已经成了生活的常识,虽然知道饮酒伤肝,还有时却不能避免。切记尽量少喝酒,如果喝酒再吃感冒药,更加容易引起药物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