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兵力对比,从来不靠谱,魏军既没有司马懿,史书也没有提到双方兵力悬殊。
街亭之战,三国志的记载分别出现在三个人的传记中:
张郃传:拒亮将马谡于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郃皆破平之。
诸葛亮传: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
马良马谡传: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
根据地理考证,街亭位于甘肃省,是关陇大地的咽喉之地,地势险要,南北有高山,山间为谷,谷中有城。马谡没有守城,而是跑到南山之上,被人断了水道,因此大败。
因此,马谡的位置,其实是蜀军的前锋,并非孤立无援的后卫,而且,街亭有城可守,只要指挥得当,在狭窄的山谷中,完全可以阻挡住魏军的进攻,静待其他部队消灭掉陇西残敌,为蜀国获得大片领土。
而且,马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行为,是典型的书呆子行为。项羽破釜沉舟和韩信的背水一战,是真正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因为,秦末时期流行暴政,经常大肆屠杀降卒,处于死地的士兵只能战斗到死。然而三国时期的政策已经完全不同了,能在战场上归降的,一般都能得到厚待,所以,马谡把士兵置于死地,士兵却并不需要战死,他们很容易就投降敌人了。三郡能投降诸葛亮,马谡的士兵就不能降魏么?
所以,马谡的指挥能力差,是无法洗白的,不要再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