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82阅读
  • 0回复

[疾病治疗]伴随诊断助力肺癌个体化治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186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5-22
— 本帖被 疾风-劲草 执行加亮操作(2017-05-28) —
       同样的疾病,同样的治疗方案,这种传统的方法已经被个体化医疗时代所诟病。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伴随诊断”正越来越多地用于癌症的治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复旦大学病理研究所所长杜祥教授指出,由于个体遗传基因差异性的存在,针对癌症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也因人而异。作为一种与靶向治疗相关联的体外诊断技术,伴随诊断主要通过检测人体内蛋白、变异基因的表达水平,帮助识别患者间的差异,为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最大程度优化疗效,降低医疗成本,避免不当用药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随着伴随诊断技术的应用,肺癌的治疗也走入了个体化医疗时代。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后者占肺癌发病的比例高达80%,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而早期手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中晚期对放化疗治疗不敏感,死亡率高,亟须更有效的方法来支持诊断和治疗。研究人员发现,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是非小细胞肺癌的关键启动基因之一。ALK融合基因主要出现在不吸烟或少吸烟的肺腺癌患者。精确的ALK检测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筛选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成为治疗前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免疫组织化学、联合酶链、原位杂交均可作为针对ALK融合基因检测常用的方法,而高效、经济的VENTANAALK 免疫组化检测更适合大规模筛查和诊断。杜祥教授强调,只有先检测,后治疗,才可以实现精准的治疗和临床获益最大化。


[ 此帖被疾风-劲草在2017-05-28 23:32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9
疾风-劲草 金币 +9 鼓励一下 2017-05-2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