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肝病的致病因素一直潜伏在我们的身边,一些看似细小的不良习惯都有可能是肝病的导火线,因此不要觉得肝病离你很遥远。那么有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引起肝病呢?
这些习惯是肝病的导火线
1.经常喝酒
许多人都知道经常喝酒会伤身,但最伤的还是肝脏。酒精需要经过肝脏代谢才能代谢处理才能排出体外,如果经常喝酒,就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在生活中,很多职场人士常常需要出席各种应酬活动,或是与客户、同事朋友把酒言欢,时间长了很容易出现肝脏脂肪浸润、肝细胞变性及肝功能异常。研究认为,如果每天饮用高浓度酒80~150克,持续五年以上出现肝损伤的机会会大大增加,如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等。
2.经常外出就餐
经常在外面吃饭也容易对肝功能有影响。很多上班族为了省事很多时候都会选择吃快餐,首先在营养方面,许多快餐都是重油重盐,虽然吃起来很可口,但在营养方面就不敢恭维了,长期的高脂饮食对肝功能的伤害也非常大。其次在外用餐会碰到各样各样的人,如果饮食环境不佳,很容易病从口入。尤其是在这种时候更要注意甲肝与戊肝,因为在这个时候此类肝炎病毒最有可能趁虚而入,引起急性肝炎。
3.缺乏运动
经常运动的人不容易被疾病侵袭,如果长期缺乏运动,体内过剩的养分难以消耗,便会转化为脂肪囤积起来,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肥胖症,甚至引起脂肪肝。如果日常中能定时进行适量锻炼运动话,可以促使过剩营养物质的消耗,降低脂肪肝的发病机会,消除这些潜在的隐形杀手。
4.经常熬夜
熬夜加班、熬夜玩游戏、熬夜追剧是许多人的生活常态,虽然熬夜看上去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但却实实在在的伤害着肝脏健康。有研究显示,长期熬夜会损害免疫系统的功能,经常需要从事夜班工作的人群肝功能异常的比例比一般人高,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水平也比一般人高,这样会使新陈代谢压力大增,出现慢性病的几率也增加。所以为了肝脏健康着想,一定要改掉熬夜的习惯。
好肝才有好健康,以上这些对肝脏有伤害的生活习惯一定要及时改掉,这样才能有助保持肝脏的健康状态。
所谓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就是发生硬化的肝脏比例比较高,可以动用的肝脏“储备力量”已经耗竭,肝脏不能完成它应当完成的任务,会出现一些列的症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骆抗先表示,肝硬化进入失代偿后肝炎患者会有发热,腹胀等表现,需要患者注意。
肝硬化失代偿导致白蛋白下降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肝肝硬化后,肝脏不能完成它应当完成的任务,就像工厂生产能力不足一样,会出现白蛋白下降、胆红素升高,凝血功能减退等问题,表现出来的就是肝腹水、“脚肿”、身黄、眼黄等黄疸表现,出现这些情况的肝硬化病友,治疗就比较复杂。
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自感虚弱,轻微活动后易疲乏,日渐明显。食欲不振、腹胀、稀便、不消化。皮肤可有色素沉着,面色灰暗。手臂、肩部或它处淤斑多因血小板减少;自发的青肿和鼻衄常是由于凝血酶原缺欠。
肝硬化症状易误诊
有些患者以腹水或黄疸就诊。就诊前已有较长期的慢性肝病史,但也有患者以腹水为首发症状。黄疸常表示肝炎活动,也可不出现或仅出现轻微黄疸。有严重肝坏死的活动性肝硬化,可有深度黄疸和其它肝衰竭的表现。明显腹胀, 出现腹水。常同时有踝部水肿。体重减轻。四肢肌肉消耗而腹围增大。体重减轻可被水肿所掩盖。
治疗既要补充白蛋白、血浆,又要护肝、退黄治疗,更要利尿消除“脚肿”、腹水,最重要的是要终生服用抗病毒药物,还要防止出现耐药。
春夏之交,气温升高,气候干燥,很多人的脾气也跟着燥起来。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与人的“肝”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肝火“旺”相关。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肝火也有着虚与实两张“面孔”,只有认清肝火的性质,才能有针对性地扑灭它。
天热肝火旺其实有道理
为什么一到春天就容易肝火旺盛呢?从中医的角度看,春天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属木,而肝脏在五脏中也属木,因此,春天与肝相对应,也有“春气通于肝”的说法。也就是说,春季是肝气最为活跃的时候,因此,春天一到就更容易出现肝火上炎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肝火旺的人常常会出现舌质红的情况,同时伴有面红耳赤、头痛、头晕、急躁易怒、睡眠欠佳、心烦意乱等症状。日常生活中,爱吃辛辣、精神压力大、爱发脾气、肝肾阴虚的人,肝火更容易旺起来。
灭火实虚有不同
同样是肝火,要想灭火,必须找到方法。其中,灭实火主要以清肝为主。中医认为,“肝主情志”,生活中要注意调整好情绪。“怒伤肝”,三国时的周瑜大怒之下剑伤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伤肝”的典型案例。因此,当情绪不舒畅时,尽量找一个可以诉说的人,不要硬憋在心里。我们常说的“常开怀”,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多与乐观幽默的人士交往,可以有效地畅达肝经中的郁气。另一方面,日常饮食要少吃辛辣,多吃些清火的食物,比如莲子、绿豆、苦瓜、芹菜、西瓜、山楂等。
虚火以调养为主。相比实火,清虚火除了食物调养外,还要辅助强肝肾以进行“内调”。一方面,要坚持适量运动。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不妨多出去走走,既能让人气血通畅,又可怡情疏肝。另一方面,多按“保肝”穴位。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四横指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脚踝内侧突出的骨头尖上方4横指处)等穴位都有很好的清肝补肾作用,每晚睡觉前按摩这些穴位或用拳头反复敲打穴区,每次5分钟左右即可。
灭肝火也要清理“周围环境”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其实这种整体观正是现代医学所缺乏的。从整体观的角度来看灭肝火,就能体会到需要给肝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肝属木,脾属土,五行中认为木克土,肝病了也就会影响到脾。我国中医典籍《金匮要略》中也讲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实了,肝就不能把病邪传递给脾了。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因此,如果肾不好,也会影响到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髓生肝。”“肾藏精,肝藏血”肝血必须依赖于肾精的滋养;只有肾精充足,肝脏藏血和疏泄才能正常。
只有让肝的“上下游”都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才能让肝更加平和,从而更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