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1 作者:吴兴人
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葬。寂寞身后事,人人如此。因此,老年人在生前也不必讳言身后事。身后事的内容之一,就是葬在哪里?作为一个大政治家的曹操,他有独到的考虑。
近读曹操遗嘱,即《遗令》,曹操对古时丧葬之礼提出了挑战。他生前恐丧事奢靡不禁,预先准备了送终的衣服 ,分春夏秋冬,装在四个箱子里,并作《遗令》:"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就是说,到了下葬之日,身着普通的、适合时令的衣服就可以了,并强烈反对用金玉珍宝陪葬。安排完最后几件事,曹操溘然逝去。
正是由于曹操墓葬隐蔽 ,且世人皆知墓中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几代之后,曹操的陵墓便湮没在历史的陈迹之中 。曹操墓在哪里,逐渐成为了历史之谜,直到最近才解开。但我以为,曹操反对厚葬和奢葬,很有见地。他是帝王中推行薄葬的第一人 ,对身后事的安排,很了不起。
人死如灯灭,灭了就灭了,入土为安,节俭为上,何必大操大办,大轰大嗡。曹操《遗令》中的薄葬主张,值得今人研究。厚葬和奢葬要占用许多土地,东汉末年,全国人口有6500万,如筑6500万个坟,要占多少耕地?
再以今日之情势视之,2016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3.85亿左右,比东汉时增加了20倍。如果人死后都用墓葬,死人所占活人的耕地,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总有一天,国人将"死无葬身之地"。如今,虽然提倡火葬,但若骨灰入坟墓,至少要占一平方米的土地,也让许多人"死不起"。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许多地方,原先的小土堆式的坟墓逐渐被水泥、砖瓦的坟墓所替代,经济条件好的地方,甚至不惜花几十万重金建造家族坟墓 、豪华坟墓。因此,进一步改革殡葬,改用其他方式下葬,也是势在必行。
比如海葬、树葬,就值得提倡。自1991年3月19日首次举办骨灰海葬以来,上海已成功举办了335次骨灰撒海活动。26年来,这座城市共有3万7千多人举行海葬。波涛滚滚,魂归大海,不亦妥乎?上海殡葬服务中心在奉贤滨海古园建起了"海葬纪念苑",将历次海葬者的姓名刻在碑上,供亲人凭吊。
重温《遗令》,像曹操一样,做一个殡葬改革的先行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