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的住宿费能抵一名普通工人20个月的工资!”日前,上海人的共同回忆之一,入驻上海30年之久的国际五星级酒店———希尔顿酒店,发布公告称:将在2018年1月1日撤牌,引起许多市民关注。实际上,国际品牌酒店撤牌并非个例。远的有,喜来登集团从华亭宾馆撤牌,近的是,洲际酒店集团停止对上海浦西洲际酒店管理。国际品牌酒店陆续撤牌是喜还是忧?
笔者认为,从总体上说,国际品牌酒店的撤牌,体现出的是国内酒店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回眸历史,在希尔顿开张之时,上海尚无法与“魔都”一词匹配,国内的酒店业市场发展水平也较为落后,通过引进这些高端酒店品牌入驻,不仅有助于我国酒店业的发展,也有助于上海更好地服务外宾,提升影响力。须知,希尔顿也好,喜来登也罢,它们除了有令人侧目的高价房费外,其集团的国际化管理水平及标准,在国内也同样处于引领地位。
时光荏苒,如今,中国酒店业已有了长足进步,甚至得到了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依据全球酒店行业权威媒体美国《HOTELS》杂志公布2016年度“全球酒店集团325强”的最新排名:中国排名最高的是锦江酒店集团,高居第五名;如家则升至第八;华住紧随其后位居第九。
而随着国内酒店竞争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内酒店品牌有了更多“主见”,有的意图参与资本经营,有的开始向国外输出管理。因此,国外品牌与国内酒店“和平分手”,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依国家旅游局官网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游客44亿人次,入境游客1.38亿人次,其中过夜的入境游客为5927万人次。这说明,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本国消费者已逐渐取代“老外”,成为国际五星级酒店的主力人群。而如何更好地为本国消费者提供更贴心的个性化服务,或将成为更多国内酒店提升竞争力的趋势。(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