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听到锂时通常会将其和电池联系起来,但实际上锂在医学领域也有着很长的历史,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或锂盐主要用来治疗和抑制双相情感障碍,当人们患有这种疾病时通常会经历重大的情绪波动,从高点到狂躁,再到陷入抑郁的低谷。然而最近有研究人员将锂用作痴呆症的一种潜在的预防性疗法,于是有报道就提出问题,是否我们应该在饮用水中添加锂来降低人群痴呆症的发病率。但尽管早期研究将锂与机体较好的认知功能相联系,但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锂疗法可以作为一种预防痴呆症疗法。
锂的医学历史
锂是一种存在于许多水系统中的软的淡银色金属,这或许意味着人们始终会暴露于锂中,锂在水中的浓度范围从未检出到非常高的水平,尤其是在地下热水和油气田卤水中,天然泉水中较高浓度的锂或许与其治疗效应直接相关。
在19世纪,锂水被用来治疗痛风和风湿症,当然了,这似乎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客观证据,对于治疗疾病的早期尝试,比如利用高剂量的锂来治疗肾结石通常会诱发患者出现锂中毒,从而对大脑和肾脏带来不可逆的损伤;锂在医学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就是澳大利亚精神病学家JohnCade在1949年发表在Medical Journal ofAustralia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文章中,研究人员阐明锂对治疗双相情感障碍非常有益,当然了,精神病学领域的科学家们花费了很长时间来消化这项巨大研究发现,随后1970年FDA批准了锂用作治疗这种疾病。此后,锂就作为一种药物改变了精神病领域的相关研究实践,尤其是在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法和预防上,从而研究人员就开始研究探索锂在大脑中的作用机制。
锂如何影响大脑?
我们并不清楚锂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但我们知道,其能够帮助改变脑细胞的连接来重塑大脑,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突触可塑性,同时还能够通过控制多个细胞通路来保护大脑神经元,这其中就涉及了氧化性应激压力和炎症等。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锂的长期疗法或能有效改善人们记忆和学习的能力,这些观察结果就促进了研究人员开展锂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大脑神经元保护效应的研究。
在一项涵盖20多篇研究报道的综述性文章中,研究者指出,其中7项研究都检测了利用标准剂量锂治疗情绪障碍患者后患者痴呆率的改变情况,其中5项研究结果都发现,锂疗法和患者较低的痴呆症风险直接相关。这篇综述性文章同时还对4项随机临床试验进行了观察,其都检测了锂在6-15个月的时间内对大脑认知损伤或痴呆症的效应。
其中一项研究并未发现锂对认知功能改善上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却发现锂对于一些关键蛋白具有正向的效应,这种蛋白能够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生长,其它三项研究则发现了明显的差异。
饮用水中的锂
一系列的流行病学调查都追踪了人群中疾病的模式和原因,这些研究都将饮用水中锂的浓度同人们精神疾病的发病率联系了起来,在上述的综述报告中,11项研究中有9项都发现了跟踪剂量的锂(即在饮用水中处于较低浓度但却在摄入人群的血液中并未检出)和人群自杀率下降直接相关。最近,来自丹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调查,他们对50-90岁人群的医院记录进行分析来阐明锂对人群的暴露与人群痴呆症发病率之间的关联。研究者发现,痴呆症发病率较高的患者来自于水中锂平均含量较低的地区(11.5ug/L)。
丹麦人口在地理位置上是相对稳定的,而且健康记录的联系对于这样的研究也是很好的,同时丹麦健康等级系统中痴呆症诊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也非常高,但这项研究还存在很多局限性。锂的摄入是根据自来水厂的抽样来定的,而这些自来水厂仅向42%的人口供水,此外,样本仅在2009-2013年进行了采集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研究人员推测出了今后可能的结果。同时研究人员并未考虑一些潜在额外的变量,比如,锂的主要来源是饮食,而且有些瓶装水中也含有锂,而本文研究并未将此考虑进去。另外,研究人员还得出了一项比较有意思的结果,那就是,锂水平发生低剂量的增加(5.1-10ug/L)会增加个体20%的痴呆症风险,而暴露锂的水平超过15ug/L就会降低个体20%患痴呆症的风险。
观察性研究对于进行痴呆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具有相当大的意义,但有时候也会制造一些死胡同,铝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当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后他们并未阐明铝在保护痴呆症上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另研究人员担忧的是,锂的研究或许也会走上这条路。
锂曾经被广泛用作一种灵丹妙药,甚至作为一种盐替代品,但由于其缺乏一定的有效应、存在一些毒性甚至会引发个体过早死亡,所以在摄入锂时还需谨慎,在进行临床试验检测饮用水中锂对机体健康有益性之前,研究人员或许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性研究。当然了,我们也必须研究锂对机体甲状腺和肾脏的潜在害处,在锂的长期危害中这些器官首当其冲,不过目前来看,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饮用水中应该添加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