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稔苹
过年,说到这个词似乎总能触动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它让我们心里涌起“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淡淡乡愁,承载着我们对“世间何物催人老”那逝去时光的追忆,也让我们“不待扬鞭自奋蹄”绷紧一年的神经得以放松,同时提醒我们不要重蹈“子欲养而亲不在”的覆辙。
生活的责任
周末见到一个学妹,还带着些学生模样。今年刚毕业,开始走上工作岗位。她说在家庭的微信群里,妈妈发了家里炸萝卜丝圆子的视频。
往年这个时候她会和家人一起备年货,把萝卜切成细丝和新鲜的猪肉末混在一起,配上调料和香料,捏成一个个圆子,一一放进油锅里,圆子在热油里发出滋滋的声响……
今年得到大年三十才能回家,看着家人备年货的视频,心里莫名伤感,觉得陪伴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但想着今年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资,给爸爸买了新手机,给妈妈买了保险,给家里买了年货,又觉得在外勤奋工作是值得的。
“过年”其实就是,我们一天天长大,在这生命的年轮中慢慢懂得陪伴的意义,也渐渐承担起生活的责任。
家人在,就是团圆
一个在海外工作的朋友,他说今年不能回家过年了。因为他们是按照国外的假期来放假,新年只有一天假,而且手头上的项目时间也很紧迫。
在海外的这一年,他只回过家两次,一次回家看望父母,一次看妻子和孩子。自从去了海外,春节就没有回过家。孩子如今一岁多了,今年春节妻子和孩子订好了机票,都去海外陪他过年。
可能还是会有些许乡愁吧,但有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心灵的故乡。
“过年”其实就是,不管你这一年经历了多少风雨,只要有家人的支持,来年就有了前行的力量。不管你身处何地,只要有家人在身边就是团圆。
带上父母去远游
一位同事今年想带父母去外面走走。
以前每年过年的时候,他们的年夜饭都是到外婆家去吃。外婆总会将豆子磨成豆腐,用米浆做成凉粉。水煮豆腐和拌凉粉是他们每年年夜饭的最爱。她和父母每年大年三十都会早早来到外婆家,帮外婆洗菜、做饭。然后一家人就在院子里聊天、晒太阳。外婆家那只老黑猫总是躺在院子中间那棵桂花树下打盹,有时嫌他们太吵,便斜着眼瞟一眼他们,又接着睡去……
今年秋天外婆去世了,妈妈一直很伤心,常常眼睛都是红肿的,额头上的皱纹也更加明显了。
今年的大年三十没有了去处,她想带着爸爸妈妈出去散心。想在他们还有精力出去旅行的年纪,带着他们去一同感受这个世界的广大和精彩。
“过年”意味着,父母在一天天地衰老,我们与他们团聚的日子会越来越少,就是提醒我们要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天。
很多人说如今年味越来越淡了,在火红的灯笼、在一副副对联里、在一声声爆竹声里也找不到以前那种过年的氛围。
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的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小时候我们期待在过年时买上一身漂亮的衣服、吃上美味的食物,现在这些都唾手可得。因而少了对“物质意义上的年”的期待。但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离家工作的人越来越多,能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工作上的压力、生活上的孤单、对家人的思念,让我们多了对“精神意义上的年”的期待。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过年”已经变成了我们心灵的栖息之所,是灵魂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