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虎哥相邀前往修武西村孤山品月山庄采风。
事情的缘起还是前些日子,虎哥在《百家岩》微信公众号发起的“品月山庄”同题诗会。当时我看到别人写的,一时手痒,也投了一篇。周四下午,他又在群里发布消息,定在本周六(7月15日)下午,山庄经理恭候23位诗人光临采风。于是,便有了今天的孤山之行。路上,听说此次参加活动的还有焦作、博爱、马村的几个诗人。
品月山庄,多年前我去净影寺曾经路过,那天诗会的题目已出,就感到多少有点印象了。说真的,进山的感觉委实不错,凉风习习,满眼苍翠,再加上鸟声婉转,心情顿觉惬意许多。下午六点多,我们陆续赶到了品月山庄。
该山庄距青龙峡风景区五公里,风景优美,空气新鲜。它的布局是依山而建,底层为餐厅部,客房部在二层和三层顺势而上,山庄前面是盘山公路,交通方便。
在山庄院里,和宋词、郜希贤、杨桦等几位老师见了面,寒暄了几句。由于是第一次参加活动,彼此还不太熟悉。虎哥向我一一介绍,并郑重引荐了山庄经理赵鲁豫。鲁豫大概四十岁上下,瘦高个,短头发,一看就是一个精明人。闲着没事,我俩遂扯了几句。言语中,方知他祖籍山东单县,自打他爷爷那一辈在修武安家。据他讲,名字是他爷爷起的,鲁豫嘛,一个山东一个河南,多少有点老家的记忆了。听后,我说,我老舅家是山东曹县的,我的父亲在单县师范毕业的,曹县、单县接壤,我们算是半个老乡呢。
可以说,地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心里距离。他讲,他以前在单位上班,后来辞职经商,打理这山庄有十年了。由于平日里喜欢文学和历史,这些年结交了许多像虎哥这样的圈里人。不知何故,我们又聊到了修武的关爷庙,我前两年写过关于关爷庙的文章。感觉他对城西的关爷庙比较熟,原来他本人就是关爷庙村人,真是没有想到。由于,山庄还有别的客人,我们的谈话暂时结束。
看天色尚早,我和虎哥、山林哥、杨桦、麦萨等人出了山庄,四处看了看。一路上,我问起了孤山的来历,几个人都说不清楚。于是,我们走过仙人桥向对面的几户人家走去,想了解一下当地的风情。路边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婆婆在兜售自家的苹果梨,还有半竹篮子柴鸡蛋。
见有人来,老婆婆倒也热情,“自家种的,尝尝吧,不要钱。”同行的姚哥上前拿了一个来,用手抹了抹,咬了一口,“嗯,味道不错,怪甜的”,几个人问了问价格,与老婆婆约好明天一早再买。然后,我们就顺着坡路往上走。上来一看,发觉村子不大,也就八九户的样子,很寂静。门旁的小狗无精打采地躺在地上,也懒得叫。几只鸡在村口大摇大摆。我们走走停停,路边见到一家的门额上刻有“和为贵”和“礼仪门”的字样,估计有些年头了。还有两家门额上分别刻有“龙凤呈祥”“旭日东升”,明显带有时代痕迹。
我们看到古朴的山村风光,纷纷拿出手机拍摄。在一家院外,看到一个山民在伺弄蜂箱,便停下来驻足观看。他家的院落没有大门,院中放有十几个蜂箱。只见他戴着竹编帽子,打开蜂箱盖,仔细查看蜂箱里的蜜蜂。蜂板上密密的一层蜜蜂,院子里也是蜜蜂乱舞。姚哥便向他打听孤山的来历。他边忙碌边告诉我们,“孤山,顾名思义,也就是一个孤零零的山,这个小山头与别的山没有牵连。”哦,竟是这样,几个人恍然大悟。看他娴熟地动作,估计他养蜂不是一年两年了。杨桦问他,一年能割多少蜂蜜?他淡淡地说,“一年也就八十斤左右,山里的花多,蜂箱就在自家院子里,不用换地方,省不少事。”既然来了,几个人动了爬孤山的念头。于是,又问起有没有上山的路?他顺手一指,“呶,前面顺着台阶上去就是,不太高,不过,路不好走,要小心。”我们道了谢,继续往前走准备上山。
走了几十米,在一住家户房后,我们寻到了一条窄仄的小路,想必就是上山的路了。于是,几个人鱼贯而行。说真的,上山还真有点费劲,路窄,没有正经的台阶,实在难走。越往上,路越陡,有的地方甚至要手脚并用。况且山上灌木丛生,有野枣树、紫荆花、花椒,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山路就隐藏浓密的绿色枝条中,一个人走的话,很容易迷路。山林哥他们几个在前面探路,我和虎哥几个在后面,也就是几步之遥,听到前面的人说话,却看不到他们,真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到了半山腰,虎哥和四月姐放弃了,或许是体力不济,或许是知难而退。我和山林哥、杨桦、麦萨和姚哥,个个都是小心翼翼,好在孤山并不高,虽说如此,等我们到了山顶也都气喘吁吁了。上了山顶一看,发现山顶很平整,有几株松树,却不甚粗大。
举目四望,只见四周群山连绵,山下公路似一天灰色飘带向山下飘去。“挺身登峻岭,举目点遥空”,四下里看了看,觉得正如那个养蜂人所说,孤山果真不高。山林哥见状,笑着对我们说,“这里如果建个凉亭会更好,闲了约几个好朋友上来饮酒,晚上赏月,想着就美。”“上来赏月还行,晚上可不能饮酒,喝醉了就下不去了”,杨桦在一旁插话道。想来也是,大白天我们几个上来就费力,更别说晚上了,喝多了就更甭提了。
逗留了十几分钟,我们原路返回。途中,山林哥还险些跌倒。在半山腰的山路旁,我发现一个用石头顺势垒砌的简易山洞,估计刚才被紫荆条遮挡没有看到。走近一看,里面竟安放有一尊菩萨,想必是孤山的山神庙了。
晚上,鲁豫拿出了珍藏了十年的三家村酒招待我们,宾主相见甚欢,推杯换盏。席上,我和博爱的马东生、焦煤的麦萨、中铝的王山林、修武的牛启明、淮阳的杨桦、姚哥还有虎哥家的公子宁远在一桌,刘金忠、郜希贤、马万里、四月、太简单、平淡、宋词还有虎哥在另一桌,两大桌人格外热闹。杨桦因咽炎不能喝酒,姚哥和宁远喝啤酒,其他几个人多少喝了点十年陈酿,焦作本地的酒了。
既是山庄,当然酒桌上少不了野味,像煮柴鸡蛋、山韭菜炒鸡蛋、凉调生地黄、油炸野生小鱼,等等,令我们胃口大开。期间,我们几个去了刘金忠老师他们桌上敬酒,他们也都一一回访。印象深的是报社的马万里老师,笑容可掬,一身红裙,很火色,酒量也可以,每每是一饮而尽,真有点诗人的豪爽。
听虎哥讲,焦作的诗歌水平很高,像刘金忠老师参加过第11届青春诗会,马万里参加过第23届青春诗会,乔叶也特邀参加过。青春诗会,在诗歌界名气很大,由《诗刊》社自1980年开始主办,被誉为中国诗坛的“黄埔军校”,每年全国仅十余名知名诗人有资格受邀,而焦作就有三人参加,这在别的城市真不多见。
酒罢了,两桌人围成一个大圈,听刘金钟老师和郜希贤老师谈诗歌。金钟老师是焦作文学界的领军人物,曾当过十一年的铁道兵,后来转业到焦作日报社任编辑、副刊主编,先后在《诗刊》《星星》等发表大量诗歌。金钟老师首先代表参加诗会的文友对品月山庄表示感谢,对鲁豫近年来对诗会的支持表示赞赏和肯定,他建议品月山庄将来能发展成为焦作诗歌协会的创作基地,同时,鼓励鲁豫在经营中做好“文化+”,在山庄营造诗歌文化氛围,提高山庄的文化品位,以吸引更多的诗人们前来观光采风。
他还说他有二十年没有写诗了,现在退休在家,如今又捡起了诗歌创作的生花妙笔,用他的话说,这是“赶着牛车上高速”,一席话让大家会心一笑。这时,虎哥插话道,刘金钟老师新近的一首长诗三百多行,获了个一万多元的大奖呢。郜老师对金钟老师多年来扶植了大批诗歌新人而由衷敬佩,并指出金钟老师在推介青天河和云台山方面也是功不可没。
话题一转,他向大家扯起了他的诗作早年被人剽窃的事,虽过了三十多年,至今想起它仍是痛恨不已。他的诗歌被当时的焦作日报副刊发了头条,没多久,这首诗被他当兵的同乡抄去在《解放军报》副刊也发了头条,后来那人因此而改变了命运。
得知消息后,郜老师找到了时任报社编辑的金钟老师诉苦,想揭发那个同乡,在极力劝说下,方作罢。想想自己的心血汗水换来的作品被别人不吭声拿走,换成谁也咽不下这窝囊气。大家听了也都比较愤慨,说到这,郜老师略带惭愧,用一口博爱话说,不好意思了,跑题了。
接下来他围绕修武作协的微信公众号《百家岩》如何做大做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说云台山百家岩位于太行之阳,历史悠久,被誉为“天下之脊”。据清《修武县志》、《怀庆府志》载:百家岩东壁有天然白石形成之白鹿,天趣自然,骄健独立,令人遐想无穷。又载,此乃黄帝与蚩尤大战,寻白鹿于此,故称白鹿山。百家岩林竹繁茂,风景秀丽,山水雄奇,魏晋名士隐居栖息于此,最著名是为竹林七贤。今仍有嵇山、淬剑池、长啸台、明月泉、刘伶醒酒台、七贤堂等胜迹。
著名古刹崇明寺居群山环抱之中,梵钟塔影,绿树流泉,巨崖高壁,为佛家净地。余秋雨先生曾为此题词并撰文曰“魏晋名士,行迹所在”。题词可谓飞动流畅,洒潇秀美,道出史实精髓,真乃点睛之笔。可以说百家岩是我们文化的一个特殊的标志,谈起魏晋名士竹林七贤,绕不开百家岩,它不仅是修武的名片,也是焦作的乃至河南的名片,要好好擦亮这个牌子,与当地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包括云台山一同携手,共同把百家岩的名气打出去,《百家岩》不仅做微信平台,也要做纸媒,争取举办全国“百家岩”杯诗词大赛,当然,困难不小,我们要迎难而上,一往无前。回头我跟县作协仝小四主席再详谈。
别看郜老师年近花甲,但一旦讲起诗歌来那是谈笑风生,底气十足。不知不觉中,已晚上十一点多了,可大家仍意犹未尽,不忍散去。
本来,大家今天来山庄的主要目的不外乎品茶,喝酒,赏月,无奈天公不作美,晚上阴天,多少有点遗憾了。
不过,在寂静的品月山庄,在习习的山风的吹拂下,在明朗的灯光下,十余人围坐而谈,笑声不断,其乐融融,令人难忘。不远处,院中的那棵百年国槐树正吐着淡淡的黄花,一时间满院馨香,醉人心脾。
由于明天还要返回,见天色已晚,大家在鲁豫的安排下,纷纷回到房间。虎哥由于是活动发起者,今天很兴奋,喝得有点多,山林哥也是,他是县作协副主席,喝多也正常。我们在一个房间休息,还有启明。虎哥刚倒床上就鼾声四起。跑了大半天,我也疲惫至极。山林哥和启明精神却出奇的好,睡梦中,隐隐听到山林哥还在为启明背诗歌。真不愧为诗人呢,激情满怀,我暗暗自语道。别说,今晚上还是第一次在山里过夜,听着窗外不知名的鸟叫声,仿佛一下子脱离了纷扰的尘世,浮躁的心也安静许多,遂作打油一首:
驱车孤山行,乘兴访山庄。林静闻鸟鸣,晚风忽觉凉
落座金骏眉,举杯有佳酿。灯下共诗话,人去槐花香
呵,孤山行,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