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傍晚,儿子一家三口上我家蹭饭。头一回见孙女穿时下流行的破洞牛仔裤,我看不顺眼,忍不住数落她,穿破洞裤并无美感,还可能留下膝关节疾病隐患。孙女根本听不进,说:“阿爷,你落伍了,穿破洞裤不光是为了好看,还表达了年轻人追求个性的审美取向。”我不懂美学,拿她没辙。
老伴倒欣赏孙女的穿着,对她说:“说起来,你阿爷几十年前就穿过破洞裤了。”孙女瞪大眼睛,一脸茫然:“不会吧?”我心领神会,对孙女说:“不错,我穿过,不过,以前的破洞裤跟现在的不一样。”“怎么不一样?”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后参加郊区的四清运动,有一天下田劳动,走在田埂上,摔了一跤,裤子膝盖处磨出一个小洞,膝盖裸露了好几天 。
工作队有个学医的女生见状,说,只要我不嫌弃,她可以帮我补。不消半小时,裤子就补好了,破洞处缝了一块颜色相近的衬布。此后好长时间,我都穿着这条补丁裤,格外珍惜。
孙女猜到这个补裤子的医学生就是她的阿娘,半信半疑地问:“阿爷不要蒙我噢,凭你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不至于买不起一条裤子吧?”我不失时机地开展教育:“那时实行计划经济,很多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粮票、油票、肉票,多啦。就说布票吧,一人一年才几尺,怎么能经常买新衣服?不像现在的年轻人,新衣服挂满了衣柜,多得来不及穿。”老伴感叹道:“是的,那时,街上穿补丁衣服的人不要太多噢。”儿子接口说:“我小时候,只有过年才穿新衣 ,平时,经常穿表哥的旧衣服 。”孙女这才相信,又俏皮地说:“哦,一代更比一代强,谁让你们早生了几十年!”
作者 沈士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