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茶卡风景区,一条蜿蜒宽阔的大道展现在你的眼前。令你惊奇的是,筑路使用的材料,不是水泥,不是柏油,也不是泥土,而是盐粒。走在路上,脚下有一种涩涩的感觉,感觉别样的奇妙。路的两旁站立着一个又一个的大型“盐雕”,大到像小山一样,造型各式各样,全是用盐体雕成的。盐雕下,多得数不过来的小商小贩们,买的也全是用盐体铸成的各种小玩意。这时,你会感慨,真是走入了一个关于盐的童话世界。
“茶卡”是藏语,意思就是“盐湖”。现在有人称之为“茶卡盐湖”,其实是不确的,那岂不成了“盐湖的盐湖”了?茶卡坐落在青海省乌兰县境内,夹在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是柴达木盆地的一部分。现在的地貌形成之前,这里是汪洋大海,现在的地貌形成之时,部分海水没有流出去,便形成了现在的盐湖。
盐湖实际上就是露天的盐矿,其盐的储存量全部开采出来,够全国人民食用85年的。在物质不发达的年代,这儿的价值主要是在于“实用”。这个盐矿的发现和开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沿袭中,茶卡人民用辛苦开采出盐粒来,一方面自己食用,另一方面拿去换取其他物品以提高生活质量。随着人类技术的提高,开采的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走完盐粒铺成的马路之后,展现在眼前的是两道废弃的钢轨,留待人们沿路观光,钢轨两边是一望无际的盐池,水波闪着银光。显然,以前这里的开采已经用上了小火车。极目远眺,目光可及之处,有大型机械在作业,告诉游客,今天的茶卡依然在开采。
天下的盐湖并稀罕,光柴达木盆地就有四个,茶卡还是最小的一个,天下的盐矿更多。茶卡的稀罕在它的周围是群山,绵延在目光的远处,那是祁连山或者昆仑山的余脉。山峰高处,在骄阳似火的7月,依然白雪皑皑,与山顶的白云交织在一起,让你不知道那是雪还是云,如果不是白云飘动,你还真以为那白雪就是云朵呢。蓝天、白云、远山、雪峰、雾气,人置其间,那该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啊!
茶卡的稀罕还在于它的周围不是荒芜的戈壁滩而是茵茵的绿草毯。草尖上顶着各色各样的小花,牧群漫山遍野,白的是羊,黑的是牛,红的是马。藏民的帐篷星布在其间,牧民手持牧鞭,牧羊犬紧跟在后边,跑前跑后的。这种“牧歌式”的生活大概是很多读过古诗的人的梦想或幻想,于是从四面八方地涌来,体会一下“吃不上猪肉也要看看猪走”的感觉。
茶卡的稀罕还在于它是一个固液同在的矿体。表面是盐水,也称为卤水,水下有盐石,最厚处厚度可达近10米。表层的盐水,在阳光下,水面如镜一般,蓝天、白云、远山、雪峰、雾气、羊群、绿草、帐篷,倒映于其间,让你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哪里是真,哪里是假,于是人们就称它为“天空之境”。身置其间,如梦如幻,人便有了一种羽化入仙的感觉。日常生活在繁杂俗务、为凡俗所累的人们,真的很需要这种感觉。
在社会不发达、物质不繁盛的年代里,茶卡为人们提供的是舌尖上的感觉。如今,社会发展到“舌尖感觉”不再是人们的第一需要的年代了,茶卡摇身一变,变成了人们的“目光感觉”了。“目光感觉”中的茶卡依然是观赏中的上乘之品。
当人们舌尖上的感觉匮乏之时,人们是顾不上“目光感觉”的。今天,茶卡人头攒动,来的都不是为了买盐的,都是为了买眼的。
如何评价当今的社会,不需要什么空头理论,看看茶卡的人头攒动景象,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