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是目前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不仅是大人,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对手机产生了浓厚兴趣,操作手机之流畅,研究手机之深入,令很多大人都自叹不如。
有些家长对此表现得忧心重重,觉得孩子沉迷手机后果严重,因而严格禁止孩子玩手机,但玩手机真的对孩子有害无利吗?
对玩手机的行为“绝对”限制?孩子长大后的表现,和想象中不同
欣欣五岁了,在妈妈的看管下,欣欣极少接触到手机,最常做的就是安静地玩积木、画绘本。
这天妈妈带着欣欣到同学贝贝家做客。贝贝向欣欣展现起从网络上学到的舞蹈和英文歌,兴奋地说着要代表幼儿园去参加比赛。
贝贝妈妈欣慰地说:“手机里的舞蹈老师数不胜数,闺女学到了好多东西呢。”
看着欣欣羡慕的眼光,妈妈沉默了。
自己的孩子被养成了“乖乖女”而同龄的贝贝却性格活泼,乐观开朗,相比之下从无论是性格还是行为表达,自家的女儿都落人一等。
妈妈头一次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教育方式,一味古板的限制了孩子接触手机接触网络,真的是对的吗?
从不玩手机的孩子,长大后会面临哪些困境?妈妈别小瞧了风险
任何事情都存在两极化,过度玩手机会对孩子造成危害,但同样,过度限制手机等电子产品,造成的危害同样不小:
▶过度限制手机,孩子长大后“思维稚化”影响社交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大部分孩子无法避免接触手机,而在网络兴新的时代,限制孩子接触新奇世界,会导致孩子的思维发育比玩手机的孩子成长速度变缓。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不玩手机的孩子,在经常玩手机孩子的面前,就会显出“思维幼化”的行为,心理年龄比同龄人偏小,无法找到兴趣相投的话题,影响到孩子将来的社交模式。
▶过度限制手机,孩子长大后“性格劣势”古板单一
很少有家长能够做到无时无刻的陪伴,孩子的成长需要引导,在信息化时代的当下,相比于外出扩展眼界,通过网络了解世界明显有方便的多。
这就导致玩手机的孩子会接触到更多的场景,而从不玩手机的孩子,只能局限在父母的教养模式范围内,很可能因为陪伴和教育的缺失,眼界的降低,影响到孩子性格,孩子变成了父母眼中的“乖宝宝”,而和其他玩手机的小朋友比起来,或许性格就显得“特令独行”了。
家长之所以会限制孩子的手机,原因也是为了孩子好。
●担心玩手机损害孩子视力:手机蓝光可造成近视,家长担心孩子负担课业本就可能用眼多度,若是再因为玩手机而导致近视,过早戴上眼镜实属可惜。
●沉迷手机会阻碍社交能力:孩子注意力被手机吸引,对周围的人和物都失去了兴趣,变得逃离人群,畏惧交流。
合理使用手机,对孩子并无害处,找对方式也可以促进孩子成长
▲近视的元凶是视疲劳,而时长、光线、距离是导致视疲劳的因素
研究表明,每日玩半小时手机并不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影响。家长可规定孩子每日玩手机不超过30分钟,并将这30分钟合理分配至全天,提醒孩子在玩手机过程中多眨眼,眼睛距手机屏幕保持30厘米以上的距离、使房间内保持合适光亮、合理调节手机屏幕亮度等方式引导孩子合理玩手机,解决导致近视的问题。
▲科学选择可以让孩子学会更多本领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沉迷手机会导致社交水平退化,但实际上,只要科学计划时间,孩子便不会沉溺于手机,还可以从手机中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学到有趣的知识。
比如可以发现更加有趣的亲子游戏,促进孩子与家长的交流;丰富多彩的育儿app会用更为生动的方式教授孩子儿歌、算数、唐诗;制作精良的动画短片会告诉宝宝很多的生活常识等。
▲挑对内容可以让孩子更有自信
孩子正处在探索求知的阶段,手机中新奇的知识会让孩子倍感有趣,更是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的好素材,这无疑提升了孩子的自信,也拓展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一味阻止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反倒会引起麻烦
1:会引起孩子的叛逆情绪
新鲜事物对孩子有着难以言喻的吸引力,严格禁止只会导致孩子出现逆反心理。你不让干什么,他偏要干什么,“熊孩子”属性开始显露,家长苦恼不已,亲子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2:会引起孩子的自卑心理
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机,等于让孩子少了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这让孩子觉得游离于其他小朋友之外,自卑心理自然会产生。
内容永远比形式重要,孩子从手机里能学到什么要比纠结让不让孩子玩手机更有意义。只要用对方式方法,为孩子挑选适合的内容,规划合理的方式,让孩子接触手机并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