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球的孩子正在多起来。
校园的操场上,周末的社会足球俱乐部里,都能感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足球的热情。近年来,校园足球秉持“教会、勤练、常赛”的思路,推动着足球进入更多孩子的生活。同时,青少年足球发展模式该如何建构,也在不断实践中引来越来越多的探索和思考。
如果说,由于对青训的忽视,过去一段时间,职业足球曾面临“无人可选”的窘境,如今,随着足球在校园和社会中的重视和推广,未来的足球人才又可能面临“上升通路”的瓶颈。由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及社会各方参与,建立起多层次、多元化的青少年足球发展平台和通路,应当是构建中国足球“金字塔”结构的重要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兼容并蓄的思路和办法必不可少。
选拔有天赋的足球人才进入青训体系,成为职业俱乐部后备人才,这是足球世界通行的做法。职业足球在我国发展已有20多年,联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系和规模,但青训体系始终不够完备。搭建完备的青训体系是校园中的足球人才通向更高赛场的阶梯,现有的体校系统、俱乐部梯队、足协青训中心以及校园足球的高水平队伍等如何汇聚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青训的模式、质量和效率。
高校足球的发展提升,则可以在更广的层面为足球夯实基础。目前,招收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普通高校数量不断增加,辐射到中小学层面,为喜欢足球的孩子们打开了又一扇成长之门。踢球和念书两不误,对很多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现实中非常重要的选项,也是扩大足球人口理应具备的条件。
挖掘和培养更多有天赋的孩子,让他们进入足球世界,中国足球的“家底”自然会一点点厚实起来。在此之外,也不应忽视足球为更多孩子成长带来的多元价值。换言之,充分重视并开掘足球的育人功能,可以被看做为中国足球更长远的未来提供养分。对青少年来说,足球不仅是竞技,还可以增强体格、培养品格、健全人格。当越来越多的孩子将足球、将体育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体育文化的熏陶,也会在竞技之外的更多层面为社会发展提供正能量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