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门,就是“到别人家闲坐聊天”。对于在农村住了一辈子的老年人来说,串门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动迁到小区里的东宅张伯伯、西宅陆婶婶,几乎天天回到老宅上白相。这不,他们又来了,坐在我家门口,和老妻、阿哥阿嫂他们讲张,诉说住在小区里的不开心——难得看见个熟人;一个楼面的人家,黄牛角,水牛角,各管各。“唉~~”陆嫂嫂叹了口气,说,“住勒十楼,像勒辣鸽笼里。吃饱仔饭,唔没多少家务要做。多看电视,眼睛吃勿消;下得楼去,脚脚踏生地,眼眼陌生人”。
是啊,老早住勒乡下头,宅上的人个个认得,开出门来就碰着熟人。打个招呼,总是问:“老妈妈,早饭吃了哇?”“黄伯伯,迪能早,啥地方去?”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小时候,我在早晨端着滚烫的粥碗,就着两条萝卜干,走东家串西家,老妈妈看见了讲:“啊呀小弟的粥哪能薄来像面镜子!来,吃块摊面饼。”我说句“谢谢老妈妈”,接过来就吃。
槿树园里人家大多没土地 ,生活全靠撩鱼摸虾。男人们天天吃早饭都要到大场地上 ,一手端着里粥外菜两只碗,蹲着吃。谁的小菜不够了,就到别人的菜碗里搛一筷。他们边吃边商量,哪条野浜头里螺蛳多、河蚌多、鱼虾多,哪个菜场野河鲜好卖……然后,三五一群,背着竹簏,掮着撩网、挟网和螺蛳网,到四处的野河浜和通落水港里“寻饭吃”。
有时,雨后的田里活儿不好做,娘就拿着铺好的鞋底、几根鞋底线,一路“嘶~嘶~”地扎,到西新宅老妈妈家去,一边扎鞋底,一边说些无关紧要的事 。张家阿大到了结婚的年纪 ,拜托娘寻个家境差不多的姑娘家 ;李家姆妈的侄囡廿六岁了,伊拉娘急来要死(xǐ)。几次串门,姑娘小伙的婚事有了着落。
北宅上的杨嫂嫂嘴巴碎 ,时常会传播乱七八糟的事——看见某某人,早晨头在谁家竹园里垦竹笋;南宅上某某人家媳妇,刚刚上了一个陌生人个车子……说得有花有朵,还关照不要讲出去。不久,闲话传遍了全村,有的还传到了当事人的耳朵里。闹得妯娌淘里、婆媳之间、隔壁邻舍起了口角闹了矛盾,甚至打开头。浦江人称这种女人“破蒲扇”。沪谚云:“宅上(lang)出把破蒲扇,搅得满宅不太平;宅上出个好嫂嫂,满宅姑娘侪学好”。从此,一看见“破蒲扇”来串门,大家赶紧关门。所以,男人反对女人串门。但反对归反对,女人们照样串门。不久,“破蒲扇”也不再煽风点火,她也怕人家戳脊梁骨。
串门,是老早乡村里最基本的社交形式,有喜事好事大家分享,有难事急事得到缓解,有苦恼郁闷得到释然。怨不得张伯伯陆婶婶初进小区不习惯 。
现在,乡下人的生活节奏也快起来了。年轻人一早像打仗,白天上班忙,晚上手机要上网。老年人的生活大环境也变了 ,不能串门了。社会进步有得也有失,让我们尽快融入崭新的生活环境吧。
作者 周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