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环青海湖骑行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带着年轻的激情和梦想,满怀着骑行爱好者的热情,为了实现多年前的夙愿(三十岁以前环青海湖骑行一次),我踏上了到青海省西海镇骑行环青海湖骑行的旅途。从大连坐动车到北京,然后从北京做火车到西宁,最后再由西宁坐汽车到西海镇——环青海湖骑行的出发点,亦是终点。年轻是用来折腾的,再不折腾,养着养着,人就老了。年轻有时轻狂,有时迷茫,有时喜悦,有时也会悲伤,对于年轻人来说,人生存在很多可能,因为我们有很多选择。美国NASA有句名言叫“只要人类能够梦想的,就一定能够实现”,梦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梦想和心的距离不是很遥远,也许迈出那艰难的第一步,激流勇进,筚路蓝缕,我们会迎来梦想的曙光,将梦想变成现实。毕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为我们都还年轻,一直在路上。
“用车轮丈量梦想的距离。”
写到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玩户外的初衷:一是,锻炼身体,磨砺意志;二是,经常到户外看看,寻找生命之本真,呼吸大自然的空气;三是,花最少的钱,品尝到天下美食,观赏到天下美景。
一直以为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同等重要。我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在阅读中体会到余秋雨为了寻求文化而走上文化的苦旅之坚定和执着,理解了伸张正义、拥有“残缺”之身的太史公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追求的史官态度,感受到战国时期一代名士卫鞅为了在秦国推行变法而遍游秦国山川之艰辛和不易,明白易中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品读三国之睿智和特立,领悟了作家柳青“人生道路很漫长,紧要处紧紧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的人生道理,领略到了于丹“独与天地之精神往来”的超凡心态。读书增长阅历、丰富知识,就像是“加油站”,为我们提供精神上的营养;旅行磨砺意志、锻炼身体,就像是“助推器”,为我们提供行动上的助力。
2015年10月4日下午,从西宁火车站乘坐汽车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到达西海镇。西海镇是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州府,典型的藏族小城市,处在牧区草原的腹地,有“原子城”的美称,是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整齐干净的道路,清雅别致的黄色小楼房,市场里小商小贩的吆喝声,超市里琳琅满目的日常生活用品,随处可见的各式小吃和穿着服饰各异的人,竞争激烈的单车俱乐部充斥着镇上的大街小巷。西海镇洋溢着民族融合和与外界经济往来的景象,以其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和吸收汉族文化,发展和壮大自己的民族。一路上可以看见穿着藏族服饰的藏民,藏族文化在这里显而易见,几乎所有路标和店名都用藏文书写,并伴有汉字的翻译。在学习、吸收汉族文化和经济融合(由传统的畜牧业转变成旅游业和饮食业)的同时,藏族文化也在沉淀、传承、发扬和发展。据了解,每年七、八月份经常会在西海镇举行环青海湖骑行大赛,大量的运动员和游客慕名而来,无疑会给西海镇带来了巨大的商机,骑行和自驾游环青海湖每年给西海镇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带来文化之间的交流,通过这些游客把青海湖带入了全国各地人的视野,对当地的发展可谓是贡献巨大啊!想到这些,高兴之余,不乏有担忧之情。高兴的是,藏族人民越来越重视教育,懂得教化,蛮荒俗气逐渐褪去,跟上时代的步伐,发展进步;担忧的是,在汉族文化的驯化下,藏族的传统是否还能得到继承和发扬,藏族人的后代会不会渐渐淡忘了生活在草原上的藏族祖先,藏族文化会不会最后只剩下那几个无人问津的藏文。
十月的西海镇着实是寒气逼人。在日上三竿的大中午,并没有感受到太阳的温度给予我多少温暖,寒风相比烈日,寒风更胜一筹。寒风裹挟着三千多米的高原冷空气席卷了整个青藏高原,时而轻柔,时而疯狂,到了晚上变为千军万马般的狂奔,猛烈地撞击着玻璃窗,发出阵阵响声。高原的空气稀薄,紫外线可以直穿云霄,倾泻大地,大强度的紫外线成了高原的一大特点。强烈的紫外线可以很容易地晒黑皮肤,所以路上随处可见把自己的脸部防护地严严实实的藏民,很容易认出当地居民。
在兄弟连单车俱乐部安顿下来,并租下一辆捷安特ATX750自行车,在街上饱饱地吃上一顿大餐,回到宾馆美美地睡上一觉,为次日的骑行做体力和精力上的准备。
10月5日,第一天,天微微亮,我们就起来了,和路上遇到的两个长沙人一起,整齐装备,带上充足的水和食品,在包子店吃了包子喝完稀饭后,开启环青海湖之旅。刚上环湖东路,就来到了达玉部落,映入眼帘的是广阔的草原牧区和远远望去高耸入云的山坡。尽管道路两侧的草都已枯黄,看上去并不那么好看,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没有动摇我们继续前进的决心和勇气。骑了大概半小时,来到了租车老板一再给我们强调的事故多发地段——一个大约2KM的长坡。过了长坡,就是一段下坡路,自行车的速度一下就变快了。在骑行的过程中,享受公路两侧风景,更要保证自己人身安全,不要左顾右盼,尽量不要转头,视线一直保持在你的前方。过了下坡,又迎来了一个大约1KM的缓坡,然后来到青海湖的入口。遥远望去,青海湖就像是一块巨大的蓝色宝石,散发出蓝色的光环;也像是宇宙里的大黑洞,贪婪地吸引我们的眼球,把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她。走近青海湖,细细品味,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湛蓝色的湖水更像是一个衣着朴实的藏家姑娘,无需华丽的外表装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她的美丽,她的纯洁。难怪王洛宾会在青海湖写出那首脍炙人口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青海湖的美衬托出藏家姑娘的洁白无瑕,藏家姑娘的美。我相信,凡是懂得欣赏美的人不会放过这美丽的画面,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定格在那美丽的瞬间。
公里两旁,尽是牧场。牧场里的牧草已变得枯黄低矮,随着寒风摇摆,呈现出一副慵懒的姿态。即便是到了秋天,已经满是颓意的牧草也要用尽它最后的生命来滋养绵羊和牦牛,不辜负大自然造物主赋予它的神圣使命。“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寒风吹着枯草,低矮的枯草随风而摆动,弯下它的腰,露出正在津津有味地啃食草儿的绵羊和牦牛,浑然一体,看到此景不禁觉得牛羊和草本来就应该要在一起,这才是大自然。
金幡,在藏语中称为“隆达”,直译即为风马旗的意思。作为藏族祈福和祭天的媒介,金幡在藏区各山河路口寺庙民宅等处都可以看到,密密麻麻地印有看不懂的经文,分为红、绿、黄、白、蓝五种颜色。随风飘动,点缀大地,把从上天祈来的福传递给藏区人民,传遍四方。
朝圣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道德或灵性意义的旅途或探寻。藏民是非常有信仰的,他们大多信奉的是藏传佛教。一路上都看到虔诚的藏传佛教信教徒沿着公路进行他们的朝圣,先是拜一下,然后跪下,最后整个身体都平趴在地上,嘴里一直念念有词,或许是在念经文,走了几步又重复进行前面的动作。他们从各藏民牧区出发,背上小包,穿着很厚的藏族服饰,风餐露宿,步行到朝圣地点,路途之遥远,道路之艰辛,为的就是心灵的旅途,让自己的心灵在朝圣的旅途中得到历练,得到净化,得到升华。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让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你的追求中去,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你都能坦然面对,不气馁,不退缩。看到这种情景,让我想到了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为了寻求生命的真谛,一生都在经历磨难,尝遍了人间的疾苦,最后参悟出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我千里迢迢来到西海镇,为了完成多年前的夙愿,也是心灵的旅途,但心灵的虔诚上比藏传佛教信教徒差得很远,充其量只能算一个有理想的骑行爱好者。
关于青海湖的油菜花,相信对青海湖有点了解的人都会知道,盛开的季节是七八月份。有幸的是,十月份还能看见零星几处的油菜花。黄色的油菜花在高原阳光的照射下,金灿灿的,显得分外的妖娆鲜艳。在枯黄的草原上,油菜花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无疑是环青海湖公路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像是清晨的残梦,意犹未尽,吸引很多游客为之驻足,拍下几张照片作为青海湖旅游留念。
下午,来到了二郎剑,在109国道的路边扎帐篷,做饭。晚上十一点左右,狂风大作,下着瓢泼大雨,我们冒着冰冷的大雨把帐篷和行李迅速收拾,来到了二郎剑的加油站,在那里借宿,裹着睡袋,睡在加油站服务区的走廊里,一夜未眠,全身乏力。
第一天行程78.8公里。
10月6日,7点起床,收拾行李,开始了第二天的旅途。昨晚一夜没睡好,满满的睡意,身体略显困乏,上路了,在109国道上行驶着。今天的状态不是很好,没有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观赏风景上,大多数时候只是在机械式地踩着自行车的脚踏板,驮着沉重的行李包,朝着目的地黑马河驶去。骑车时间长了,屁股摸得厉害,开始作痛,坐在自行车坐垫上,有点如坐针毡的感觉,特别是遇到爬坡的路段,使劲踩着脚踏板,屁股受力增加,疼痛的感觉就更明显了。
高原的积雪是有生命的物质,是凝固的水,融化成涓涓细流,蜿蜒而下,在草原上流淌出生命的轨迹,滋养草原上的生命,孕育一代又一代刚毅坚强的草原人,最终流向了青海湖的怀抱。青海湖以其包容的心态接纳来自各方的溪流,成就了它的广阔无边。
下午来到了海拔3500米的黑马河镇,来到一家羊肉馆,老板是回族人,甘肃东乡族。把前一天晚上被大雨淋湿的行李和衣物拿出来晒晒后,我们沐浴着阳光,充分享受下午阳光带来的温暖,舒展身体,坐在地上小憩一会儿,或是直接躺在地上,释放一下劳累的身心。晚上,吃烤全羊,四个人饥肠辘辘的,面对色香味俱全的烤羊肉,我们四个人硬是吃完了四斤烤羊排,战斗力极高令羊肉馆老板叹为观止。以吃羊肉的方式犒劳一下自己,为自己的努力而尽情地享受烤羊肉给我们带来的味觉上的满足,更是为明天的骑行储备能量。美景,美食,美哉!快哉!
晚上,在羊肉馆的院子里扎帐篷。
第二天的行程67.5公里。
10月7日,第三天。十月的青海湖天气寒冷,伴着凛冽的寒风,拂晓,我们开始出发,离开了黑马河镇。刚出黑马河,进入S206省道,驶入一段15KM的连续上坡,坡度挺大。脸颊上的汗水在骑行中流淌,在寒风中被吹干。带着手套的手指被冻得失去了知觉,瑟瑟发抖,就连最简单的换挡动作也不能用手指完成,只能攥紧拳头砸向变速器来换挡。没有抱怨,没有叫苦,只有一颗虔诚的心去接受“朝圣”旅途的磨砺、洗礼,像信教徒一样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然后升华,凤凰浴火之后便可涅槃。旅途一旦开始了,就别让它停下来。
黑马河是观赏青海湖日出最佳的地方。在大约距黑马河10公里的位置,我们停下来,欣赏青海湖上的日出。高原上的日出因空气稀薄,省掉了漫长的升起前奏,太阳冲破水天交界线,像一团火球缓慢升起,散发出紫色的晨光,唤醒沉睡一夜的大地。在庐山看过日出,在华山上看过日出,在海边看过日出,这次在黑马河看到了不一样的日出。
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铁路,解决了许多世界级的难题。就像韩红唱的那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青藏铁路将这片神奇的土地和其他地区紧紧联系在一起,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里,来到这里。骑行刚进入G315国道,爬到一条2KM长的缓坡顶。在青海湖畔,一辆在青藏铁路上的列车,飞驰而过,卷起一阵凉风,驶入枯黄的原野,消失在天边。
后来的路途,大多时候都是在上坡,累了,停下来歇会,抽根烟,喝口水,休息一下,接着往前骑。当翻过离刚察收费站两公里的一处大坡时,能清晰地看到刚察县城,整个人就有点从绝望看到了希望的感觉,离今天的目的地已经不远了。过了刚察收费站,是一段离刚察县城有8公里的路程,对当时的我们来说,身体很疲惫,整个人都放松下来,慢慢悠悠,骑完余下来的这八公里。我们骑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下午五点才骑到了刚察县城。晚上,住在刚察的一家青年旅行社,每个屋子有好几张上下铺的床,跟学校里学生住的床很像,材质是木料的,每个床位50块,特别的实惠。屋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床单被子干净整洁,还有免费的Wifi,但是在当时室外已经达到零下温度的情况下,屋内有暖气就更完美了。简单收拾之后,到公共的洗漱间洗了个热水澡,热水的温度浸入肌肤,驱除寒气和倦意,把一天的劳累赶到九霄云外,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第三天行程125公里。
10月8日,第四天。
在刚察邮局,把睡袋和帐篷寄回了单位,减轻路途上的负担。离开刚察县,意味着我们和青海湖的距离渐行渐远,离终点越来越近,尽管有些不舍,倦鸟终究会知返。
看到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不由得为之赞美,赞美劳动,劳动光荣。就是因为他们的劳动,青稞酒、酥油茶才会代代相传,香甜四溢,香满人间。
迎来柔和的晨光,那就是我们返回的方向。离西海镇还有40KM,遇到了一段长达4KM的陡坡,从山脚一直到山顶。我把自行车调速器调为低速档,整个骑行爬坡非常吃力,中间歇了两次,才踩着到了坡顶。俯瞰上山的道路,曲折而陡峭,为自己征服了如此磅礴大山而感到自豪。一览无遗的草原,错落有致的村庄,托起了多少骑行爱好者的梦想,我们是来征服的,更是来享受的。
最后的20KM一路下坡,全速前进,全程不踩刹车,因而也错过了两侧的风景,只感觉到风猛烈地拂过脸颊,耳边响起了呼呼的风声。马上就到终点,整个人都兴奋起来,自行车的速度也提起来。下午3点,顺利返航,回到了西海镇,当天行程90KM。为此行程360KM的环青海湖骑行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来到旅馆,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本来就不白的肤色增添了石油的颜色,为我的青海湖之旅在脸上镌刻下了青海湖的印记,留下了两个被骑行眼镜遮挡显得相对白一点的眼睛,熊猫眼,汗水流淌过的熊猫眼。
颜色金黄的十月,是收获的季节。老板为我们献上金黄的哈达,一句“扎西德勒”为我们成功完成任务而祝贺,为我们收获梦想的种子而喝彩。
枯黄的草原,肥壮的绵羊和牦牛,淡蓝的苍穹,洁白的云彩,湛蓝的湖水,跌宕起伏的环湖公路,车辆穿梭不息的109国道,百花盛开的油菜地,虔诚的藏传佛教信教徒,高原雪山,低沉的天空,这是十月份青海湖真实的写照!
车轮留下痕迹,深深地记录了我们为梦前行的轨迹。流淌的大地,是我们前进的步伐。坚若磐石的理想信念,像高原的雪山一样,巍峨雄伟。前进的道路,像高原上的小河,蜿蜒曲折,流向了幸福的终点。
大爱青海湖,愿再有机会触摸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