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最近很烦恼,原因是她3岁半的儿子近来老出汗,特别是在晚上入睡后,全身出汗多以致湿枕、湿衣。她先后几次带儿子到县人民医院看病,做微量元素检查结果正常,头发化验也不缺钙,在家也服过不少民间偏方,都不见效。她想知道孩子多汗要紧吗?该怎么办?
在正常情况下,出汗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机体通过排出汗液来散发热量,从而维持正常体温的过程。
出汗过多称为多汗,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绝大多数婴幼儿为生理性多汗,这是因为孩子皮肤含水量大,微血管丰富,因此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也相对较多,加上婴幼儿活泼好动,出汗自然多于成人。生理性可见于天气炎热、室温过高、穿衣盖被过多、体内产热增多(如剧烈运动)等,此外快速进热食和辛辣之品或使用退热药均会增加出汗。通常小儿刚入睡时出汗多是由于积存体内多余的能量需要释放造成的,属于生理性多汗。
病理性多汗往往出现在孩子安静状态下如静坐、平卧或睡眠时以及室温不高时,有全身冒汗或半身出汗过多以致湿衣、湿枕的表现。临床上,病理性多汗又分为自汗(白天多汗)和盗汗(入睡出汗、醒后汗止)两大类。一般说来,身体虚弱和低血糖患儿以自汗多见;佝偻病活动期患儿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而表现出汗不止,维生素D缺乏所致的病理性多汗多数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常见的有小儿夜啼、易惊、枕秃、乳牙萌出迟、头颅和胸廓畸形等;而盗汗则是小儿结核病的重要体征之一。
一般来说,生理性多汗对小儿是有益的,家长不必担心。病理性多汗(大量出汗)可造成机体脱水及缺钠,影响小儿健康,家长应引起高度重视。如果除多汗外还伴有其他症状,则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出汗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人体调节体温的一种方式。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由精气所化,不可过泄,过泄则耗伤人之正气,导致体质虚弱,疾病缠身。汗出过多的原因不外乎“肺气不足”、“营卫不和”、“气阴亏虚”、“湿热迫蒸”。根据“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中医学对上述四种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肺气不足 主要表现为汗出怕风,动则多汗,易感冒咳嗽,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脉细弱,苔薄白。治宜补益肺气,固表止汗,拟玉屏风散加味。处方:黄芪、防风、白术、太子参、山药、煅牡蛎、糯稻根、浮小麦、大枣、五味子煎服。
营卫不和 多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后,正气未复,致营卫失和,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汗出遍身而抚之不温,半身或面部汗多,食欲不振,苔薄白,脉缓。治宜调和营卫,以桂枝汤加味。处方: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龙骨、煅牡蛎、黄芪煎服。
气阴亏虚 以盗汗为主,或有自汗,身体消瘦、心烦少寐,寐后多汗,或伴低热、口干、手足心灼热,舌质淡,苔少,脉细数。治宜益气养阴止汗,拟生脉散加味。处方:党参、麦冬、五味子、酸枣仁、茯苓、黄芪、碧桃干煎服。
湿热迫蒸 本证多见于内有积滞患儿,以额、胸部汗出明显,汗出肤热,汗渍色黄,口臭,口渴不欲饮,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拟泻黄散加味。处方:石膏、栀子、防风、藿香、麻黄根、浮小麦、甘草煎服。
辛、甘、苦、酸、咸是饮食的五种味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味,五味平衡,人才会健康。但是,现在宝宝摄取的咸、甜之味过多,与此同时也引发许多疾病,造成宝宝体质不佳,抵抗力下降。为了不改变五味失衡,应给宝宝吃些苦味食品。
苦味食品可以促进宝宝食欲。苦味以其清新、爽口而能刺激舌头的味蕾,激活味觉神经;刺激唾液腺,增进唾液分泌;刺激胃液和胆汁的分泌,加强消化功能。这一系列作用结合起来,便会增进宝宝的食欲,对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益。
苦味食品可清心健脑。苦味可去心中烦热,具有清心作用,使头脑清醒。也可以促进造血功能,苦味可使肠道内的细菌保持正常的平衡状态。这种抑制有害菌、帮助有益菌的功能,有益于肠道功能的发挥,尤其对肠道和骨髓的造血功能有帮助,这样可以改善宝宝的贫血状态。
苦味食品还可以泄热、排毒;苦味属阴,有疏泄作用,可疏泄内热过盛引发的烦躁不安,还可以通便,把体内毒素排出,使宝宝不生疮疖,少患疾病。
苦味食品以蔬菜和野菜居多,如莴苣叶、莴笋、生菜、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萝卜叶、蔓菁、苜蓿、曲菜、苔菜等;在干鲜果品中,有苹果、杏、荸荠、杏仁、黑枣、薄荷叶等;此外,还有荞麦、莜麦等;更有食药兼用的五味子、莲子芯等,用沸水浸泡后饮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