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工作年龄人群的第一位致盲性眼病。有数据表明,2013年我国2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为9800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年人中可预防性失明的最常见原因,在我国,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的患病率在40%左右,由糖尿病引发的失明日益引发关注。
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指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典型病变,是一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进行性眼病。
糖尿病可引起两种类型的视网膜病变,非增生型和增生型。非增生型患者视网膜出现动脉瘤、出血斑、棉绒斑、静脉串珠样改变。非增生型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向增生型转变。增生型患者以视网膜或视乳头新生血管为标志,玻璃体积血、纤维膜、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部分患者合并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出现视力障碍,最终可完全失明。
病变的三大危险因素
血糖、血压和血脂是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三个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是重要的发生因素,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患病率越高,病情也越严重。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5、10、15年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5%、60%和80%。2型糖尿病5年以内者,使用胰岛素与不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比例为24%和40%。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的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另外,抽烟和饮酒也会增加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其他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妊娠、肥胖、蛋白尿等。
治疗:首要的是控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首要的是控制血糖,眼科治疗包括激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皮质激素和手术治疗。
非增生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根据病情程度以及是否合并黄斑水肿,决定是否予以激光治疗。未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不建议行全视网膜光凝。若合并临床有意义的黄斑水肿,进行光凝可以减少视力严重下降的风险,一般先行黄斑局部光凝及推迟的全视网膜光凝,即在发生重度的非增生型视网膜病变或者增生型视网膜病变时再行全视网膜光凝。
增生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处于早期并且不合并黄斑水肿,可以考虑延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如果合并黄斑水肿,需要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增生期进展性的患者,出现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玻璃体纤维增生膜等情况,则需要行玻璃体切割术。
易引发白内障和青光眼
糖尿病患者发生白内障的年龄常常会提前,患有视网膜病变是发生白内障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视网膜手术也会加速白内障的形成。此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到了晚期,视网膜缺血诱发虹膜新生血管,累及前房角,导致眼压升高,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对这两种眼病,应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
筛查与随访
糖尿病患者应在随诊过程中筛查视网膜病变。1型糖尿病在青春期前或青春期发病,可在12岁开始筛查,青春期后发病患者一旦确诊即进行筛查,以后每年一次或根据情况复诊。2型糖尿病在确诊时就要进行眼底检查,眼底正常者每年随诊一次,非增生型患者每6个月随诊一次,增生型患者每2-3个月随诊一次。糖尿病育龄妇女计划妊娠或已经妊娠者应该进行综合性眼科检查,眼科检查应该在妊娠早期进行,并在整个妊娠期和产后1年内定期密切随诊。
首次体检需要检查视力、眼压、患者随访时,需要了解视觉症状、视力、眼压和眼底情况。定期随诊尤为重要,在视网膜病变早期可以使用激光或药物干预,保住中央视力,但是到了晚期,视力显著下降,只能通过手术治疗。手术后大多患者仍处于低视力,因此在适当时期采用激光治疗,阻止病变进展至晚期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