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导演张艺谋在乔家大院执导拍摄了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著名影星巩俐在那里留下了倩影,曾轰动一时,乔家大院因而闻名全国。前些年,一部45集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在全国播出后,一炮走红,风靡全国,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作为一个似乎与乔家大院似乎很有缘的乔姓人,我对乔家大院由感兴趣到向往,心中蕴藏着一个美好的夙愿,那就是到乔家大院去看一看。去年冬日的一天,使我如愿以偿。
急驶的大巴在乔家大院附近刚刚停下,我在心中就萌生出一种难以明状的亲切感,周围到处都是挂着“乔家大院”牌子的饭店、店铺,这时,同游的伙伴便风趣地说:“到你家了”“你怎么招待我们?”我一边兴高采烈地回应着,一边簇拥着来到了乔家大院的正门。我不由得举目一望,它的右方挂着不太清晰的“山西AAAA级著名旅游景区”的牌子,围墙上留下了斑驳的岁月痕迹,我这个摄影爱好者,也顾不上照相,便迫不及待地随导游走进了这个神秘而又真实的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境内,是山西4A级著名旅游景区。随着导游的解说,我用数码相机拍摄了乔家大院建筑注释:“内分6个大院,20个小院,共313间房屋,布局宏大,工艺精美,观其外,如城如堡,高大雄伟;察其内,如宫如殿,富丽堂皇!所以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居民建筑的一颗明珠’”还有“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刚走近乔家大院,我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乔家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势力?建如此豪华的住宅?带着这些疑问,我便请问导游,美女导游不无感慨地介绍:乔家原是清代晋商巨族,发迹于清乾隆初年,衰微于民国末年,前后称雄包头商界200余年,故有“先有夏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誉。盛极时,统领几十个字号,横跨几百万平方公里,拥资千万两白银,可以说财大势雄!在乾隆至民国的200余年间,乔家几代东家和掌柜在北中国商界、金融界呼风唤雨,真可谓弄尽风流!
当我走进乔家大院,给我一种既清新秀丽又古朴典雅之感,院内青砖灰瓦,雕梁画柱,十分的雍容华贵。标准的清代四合院建筑,错落有致,井然有序,整个设计呈“双喜字”形状;屋顶排瓦煌煌,美不胜收;门楼斗拱翘然,妙不可言;院墙壁垒巍巍,高不可攀。
再沿着用青砖铺就的甬道走进乔家北院,更是另一番景象,两座主楼坐北朝南,名曰明楼,巍然矗立,傲然俯视,其高大之形,如山如岳;其雄霸之气,如君如王。远望明楼,卓然、蔚然、超然,雄大雄伟;近看明楼,砖雕、木刻、彩绘,精湛精美;上悬“光前裕后”匾额,彰显出主人雄视千古的大气。走进楼内,古朴典雅的装饰映入眼帘,特别是后墙东西两侧的两挂门帘,更加引人注目。导游特意地介绍着:这两挂门帘后面并没有门,它后面只是主人设计装修了像门一样的两面镜子,这样既显得室内空间比较大,又使来客以为还有两间卧室,真是构思巧妙,独具匠心。最后,导游卖关子似地说:这就是我们当地的一句成语叫“墙上挂门帘—没门。”
走进乔家南院,布局宏大,结构精妙,如园林之优美,如宫殿之辉煌。特别是屋顶护栏和墙壁门头上的雕刻,更是引人入胜,美轮美奂,欣赏价值极高。砖雕葡萄,枝壮、叶茂、葡萄繁,鲜美鲜活,真乃砖雕之神品。砖雕兽头像,其状特异,非常兽之形;其态特异,非常兽之神。其天兽耶?其仙兽耶?砖雕小门,雕饰精美,颇为雅气;冠名“洞达”更见雅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还有两幅书法极品:一幅乃赵铁山书法,此公乃乔“在中堂”主人乔致庸孙婿、近代著名书法家,文章美,书法美,砖雕也美。另一幅就是百寿图。是乔“在中堂”的孙婿、近代著名学者、篆书家常赞春用篆字书写,能工巧匠雕刻于墙壁上,百寿图还配了副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横批“履和”。相传是清廷陕甘总督、军机大臣左宗棠来乔家时撰写。
后来因为战乱,乔家的主人走了,盛极一时的乔家万贯家产不见了,但人们徜徉于这座富丽堂皇的大院里,仍可遥想见当年乔家主人的富贵气象。值得一提的是,我在这里遇见了一个乔姓人,只是在那里摆着摊位卖《乔家大院》游览系列书籍,与当年红极一时的乔致庸形成了鲜明的落差,似乎也看到了乔家大院从兴盛到败落的现实故事。
走出乔家大院,察今思古,触景生情,感到此行不虚,受益匪浅。
乔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