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01阅读
  • 0回复

[数码讨论]AI大数据的应用场景跟印度人杀鱼一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152
金币
1984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75
斑龄
190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018(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10-08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4-03-03) —
          印度人杀鱼,刀不动,是鱼往上撞!看起来很荒唐,但这就是信仰!为了信仰,可以自欺欺人,尽管这样看起来很滑稽,很猥琐,但是完美的解决了“吃鱼”与“不杀生”的矛盾,从小处讲,解决了吃货的口腹之欲,往大处讲解决了印度人民摄取蛋白质的一个重要来源。这是印度劳苦大众的一种大智慧!而这种大智慧跟我们发展AI大数据应用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是殊途同归!

目前我国很多科技公司的发展遭遇到巨大困难,原因众所周知。简单说就是被孤立了,但这种状况肯定是暂时的,对全球化发展趋势还是要充满信心,相信人类不会愚蠢到放弃全球化。

互联网能够在中国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尤其是在应用场景方面可以自豪的讲世界领先。抖音上很多老外制作“你以为在中国啊?”主题的视频都可以成为一个系列了,就是表现了中国的网络支付、电商、外卖等互联网平台提供的高效便捷的生活服务。

一个刚从美国回来,下了飞机就开始隔离生活的朋友。他能够切身感受到的来自祖国的极大善意之一,就是到了隔离的酒店点了一份外卖不到半小时就送到了,饭菜还是热的。在互联网发源地米国加州生活的这一年,这哥们都瘦了,就是因为米国的外卖根本没法跟中国比,差距是全方位的。



所以那些认为外卖平台号召用户多给外卖小哥5分钟8分钟送餐时间是“道德绑架”的键盘侠们!你们良心不疼吗?你们有道德让别人绑架吗?你们都没那些玩意儿,装什么“公知”瞎BB?在你们的认知中,可能世界的尽头就在铁岭或者盘锦,想知道为什么,请自行喊话李雪琴或者王建国。你们就欠走出国门锻炼一下生活自理能力,用老铁们的话,“这辈子你们都吃不上四个菜!”

互联网的发展既得益于庞大的用户群,客观上也培养了大量“自以为是”甚至“盲目自大”的用户,就是惯坏的巨婴,一边在享受着各种便利,一边还在煞有介事的主张着各种莫名其妙的权力,比如在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其实最近几年国家颁布了许多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保护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很多人还是会感觉个人信息被泄露,受到各种骚扰,甚至很多人觉得自己被“监听”了。其实这正是AI大数据的应用场景之一,也许是目前最成熟的应用场景——广告推送。



首先我还是要强调一下,目前没有哪个商家会去“监听”用户群。作为一个普通用户,别太把自己当回事,说句不中听的话,普通人平日的言行值得被“别有用心”的人监听吗?其次,如果较真一下,目前大部分APP都不同程度的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主要是在用户下载安装的时候没有充分告知用户很多功能是可以选择的,甚至有意无意剥夺了用户自主选择的权力,各种套路十分猥琐。客观的讲花样繁多的“猥琐套路”是目前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起码算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剩下那小部分互联网公司中绝大多数都是靠“龌龊套路”活着的,只有极少部分互联网公司是基本不作恶的,堪称高尚!

很多年前子超同学说,他创业的底线是“不作恶”。当时觉得子超是个有底线的人,现在看子超兄弟不仅有底线,还是个有追求的人,这么多年还在坚持“不作恶”,这在互联网行业中是一个很高尚的目标。因此,我所说的“猥琐”,词性是贬义词,但在本篇文章中形容互联网发展现状已经失去了贬损的意思,之所以用“猥琐”这个词,因为我不想降低文字展现的审美标准。不能因为阐述的事物处在一个普遍不尽如人意甚至粗鄙丑恶的发展阶段,就降低了审美标准去迎合这种现状,所以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否则我担心将来自己失去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那就真悲剧了。

不去监听用户的言行,怎么会获悉用户的潜在需求,并能够很快推送给用户相关广告信息呢?其实原理特别简单,就是印度人杀鱼的道理。

别说监听了,就是完整的收集用户言行的语句都是涉嫌违法的,这是有“红线”的,法律比宗教信仰的约束靠谱的多,所以没有哪个APP敢给用户录音,或者去收集聊天记录等动作,很容易暴露违法行径,而且无论是苹果还是安卓系统都会严禁这种动作。这就是印度人的信仰要求人不能持刀去杀鱼,那只能让鱼去撞刀,只要设计一个让鱼撞上刀的触发机制不违背信仰原则,或者在世俗容忍范围之内就行。



用户客观上还真是自己把商家感兴趣的信息主动送出去了,就是被设计了一个关键词触发机制,设计了一个“词包”,里面是商家认为有价值的关键词,这些词都是合法的,基本都是跟商品名称或者品牌有关的词。能够在电商平台合法出售的商品名称,哪怕是“安全套”这种看起来私密的商品名称也是不涉及用户隐私的词,品牌词就更没问题,从法律界定讲,这些词最多就是“脱敏信息”的碎片。脱敏信息是可以合法交易的,获得这些关键词被用户触发的次数以及时间等信息就是更合法的。

可以说,这些“词包”就是植入用户手机应用中的“刀”,“刀”本身都是合法的,“刀”就干了一件事,记录了用户什么时间触发了什么词,比如用户聊天中提及了多少次“安全套”,多少次“杜蕾斯”,就等于触发了这个关键词。这一条信息经过所谓的AI处理,其实也没什么高大上的逻辑,就是给发出这条信息的手机贴上一个AI猜测的“需求标签”,表明在某个时间段使用这个手机的用户可能产生了一个潜在的需求,在这部手机上又“碰巧”有相关的一个或者几个APP能够给用户推送一个“广告展现”,而这个“广告展现”或者转化结果又“碰巧”在某个时间段有广告主购买,那就等着用户打开相关的APP的时候就会看见这个“广告展现”,不管用户是否是通过这个“广告展现”达成购买,只要有相关的转化结果,AI会按照一套设计好的“分润”算法把广告主给的费用分配到利益相关方。



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是谁没有泄露给用户没有授权或者登录的应用,也没有其他敏感信息被泄露,都是合法的,就是这个过程看起来有些“猥琐”,对于用户而言有些不可控,不由自主的就被各种“碰巧”的套路给算计了。之所以很多用户感觉被骚扰了,根本原因其实还是AI大数据的运营商目前掌控的数据维度与体量还不够多,不够充分,算法还不够人性化,还不够丰富,展现形式还是相对简单粗暴了,说白了还是套路不够深。随着智能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的算能不断提高,带宽资源不断提升,云计算,IDC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发展迭代,当然也有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AI大数据的应用场景会变得愈加的“润物细无声”,最好的广告其实就是让用户感觉不到是条广告。

但是,如果目前的互联网公司为了“赚钱”,为了“赚快钱”,继续在“猥琐”的道路上狂奔下去,就距离“失控”不远了。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科技创新不可避免的会冲击传统价值观甚至是社会结构,为了生存不得不猥琐发育是可以理解的,用一些可控的“小恶”去换“大发展”也是值得的,一定要适可而止。其实技术只是刀,无所谓善恶,善恶只在人心,AI的发展在可见的未来还只能是人类智慧的镜像,技术越强大对掌握技术的人类素质要求越高。我们目前的互联网巨头企业有一个算一个都成了“权力性”机构,核心技术不见拿得出手,但个个都展现出“权势滔天”的样子,营销全是套路,这才是最糟糕,最令人担忧的现状。
1条评分金币+12
兵马大元帅 金币 +12 验证通过,感谢支持 2020-10-2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