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569053 ![你的UID不是靓号,点击查看UID信息](hack/uidsell/image/dl.gif)
-
- 注册时间2012-06-21
- 最后登录2025-02-06
- 在线时间10937小时
-
- 发帖11505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8267
- 道行19880
- 原创750
- 奖券0
- 斑龄0
- 道券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569053 ![你的UID不是靓号,点击查看UID信息](hack/uidsell/image/dl.gif)
- 发帖
- 115050
- 金币
- 8267
- 道行
- 19880
- 原创
- 750
- 奖券
- 0
- 斑龄
- 0
- 道券
- 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093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06
|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0-11-25)
—
GAGALing携程旅行家,图虫资深旅行摄影师,福建画报社大海峡图片库签约摄影师,游侠客游飞侠,途牛大玩家,去哪儿试睡点评师,知乎专栏作者,新浪头条文章作者 近日放晴,自驾来到福清一都镇东关寨游玩。这里安宁惬意,是难得的“周边桃源”。车行半路,就可以看见气势雄伟的东关寨,傲然屹立于半山坡。 “东关寨”名字的由来,与一都的地理位置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都原属于永泰县辖区,它的位置相对于永泰县城而言,处于东面;其次一都是山区,出门的路要经过山岭,古时山岭上的路口称为“关”,深山里的村子叫“寨”。这就是“东关寨”的名字由来,意为东边山岭上的村子。![](http://p9.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d963f56bfb7e44e094cfc62f2d912988.jpeg) 寨门口视野开阔,一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枇杷林。 东关寨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当地何姓家族花了三十多年才兴建完成。从东向西,层层递升,盘踞山头,堪称是 “古城堡式”的建筑代表。 “堡”是福建山区独有的一种防卫性极强的民居形式。明嘉靖年间,倭患猖獗,人们普遍存在防御心理,因而沿海百姓纷纷筑堡自卫。百姓或联合各姓宗族,或同一强宗大族以土堡的形式,结成一个具有半军事性质的乡族组织,共同抵抗倭寇的侵扰,所以明代中期东南沿海“倭寇”的侵扰,是“城堡式”建筑发展的重要契机。东关寨经历数百年风雨洗礼,外观几如当初,与闽南的土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东关寨石墙有十米高,大概等同三层楼,石墙之上再筑土墙。站在古老的廊檐下,人显得特别小。![](http://p2.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baff4f1b35814b6ebfa218df3f8bd95a.png) 推开历经火烧水浸的古堡之门,墙垣的厚度达2.5米,一个人展开双臂都抱不过来,门的材质是重阳木,防腐防火,超级厚重。门后的石墙里还藏了个2米的大门闩,也是超级重,门闩中间有两个锁,相当于双重防护。![](http://p1.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1ffe9842a3ca417a909136ed183f24cd.gif) 门上有三个机关小洞,小洞上接着一个大水箱,一旦土匪用火攻大门,寨内的人们可以从上面用水浇灌,形成“水帘洞”予以灭火。 东关寨分上下两层,呈中轴线对称,三进布局,由门楼厅、正厅、后楼院等组成,两旁别院各居左右。共有99个房间,以前住着一整个大家族,两百多号人,可热闹了。![](http://p8.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acbae9d1feee4ef1997977a3b7fac8a3.jpeg) 寨内的第二层楼,设有近2米宽的哨廊,环寨一圈共260多米,寨民可以在里面跑马巡逻,抵御外敌。![](http://p2.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f881fda0955340b799c46752f63f0a3d.jpeg) 墙垣上设有瞭望孔,旁边挖通着枪孔,从瞭望孔向外展望,寨外风景一目了然。而枪孔又分为炮孔与枪箭孔两种,大小不一,一共有79个,真可谓易守难攻。 来到寨内的前厅,两层变为一层,有7、8米高,非常宽敞,通透。两边的木门都是“加长版”,有3米高。![](http://p5.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8274f02765d8460f83dd48a32dc85b30.jpeg) 房梁上的斗拱木雕也很讲究,不是常见的浮雕,而是透雕,更为立体精致。![](http://p3.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6ca0e76bdcf7461898adc2dde62ebed4.jpeg) 前厅和正厅通过“仪门”相隔。每逢有重大婚丧庆典仪式、欢迎贵宾时,这道门才打开。 接着来到东关寨的中心点—正厅。 正厅的天井里,有一口石墩。猜猜看这是干啥的?有人猜插柱子,插旗子。 正确答案是举办活动时为免受日晒雨淋,先人们设计了这套转轴设备,活动的穹顶—“漫天布”。启用时将转轴转动,“漫天布”从屋檐下扯出挂在堂前游廊的屋檐下,为防止下垂,在天井中间以两根立柱及麻竹支撑,搭盖成“人”字形。 特别有意思的发明,去过很多古堡古寨之前都没有看到过,惊叹古人的智慧。正厅的高度有十米多,比前厅更高。以前寨内最隆重的仪式,就在这里举行。处处都是豪宅的风范,你看:门槛这么高! 正厅后的天井,藏着天然的大山。寓意是靠山吃山,有靠山。山体上是一面巨大的风火墙。这样如果一个院子着火,不会蔓延到另一个屋子。 走到后厅,天井内的蓄水池,不是那种底下井水,而是源源不断的山泉流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看这个大浴缸,其实它是放粮食的木煌。上面还有老鼠咬的窟窿。以前碰到丰收的年头,这个木煌就堆满粮食。![](http://p0.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725026f457df495a8d4f515174d5fcda.png) “路路通,随便走。”二层楼的内廊,能通到每家每户。![](http://p5.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a7024aba199d4be9b8fcef0fe69a2c7a.jpeg) 内廊过去,成年后的女生,就不能和父母同住,要住到后楼院,就是“小姐的闺房”。这边的风景就比较清幽,待嫁的闺女们在这里看书,绣花,抚琴,画画。![](http://p5.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7216a0793ec24b19b18ada06ac54dde9.jpeg) 墙上还有对应的木雕,牵上一根绳子,用于挂字画。光线透过木栏杆、窗花投射的线条,非常好看。![](http://p2.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62172ca8794f4e93bfdd021cb00834a2.jpeg) 走了一圈,累了,来美人靠休息一下。感慨这里真的就是个城堡,坚不可摧。![](http://p3.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4dd2be7a2e74425698d7fa7ba752abe1.jpeg) 屋顶也很有设计感。![](http://p5.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207383e65b59439e9a72a052d058ed3a.jpeg) ![](http://p8.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16406071d815438b9c2d245667a7023c.png) ![](http://p6.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183d463618c24e19a76715152ecf685e.png) ![](http://p8.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1b3014839e3f44289722cfcec6fc632a.jpeg) 现如今,如若进入寨内,在没有“导游”的情况下,还是宛若进入迷宫。![](http://p1.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81e32435e58a47e18efb66b0d18268ff.jpeg) ![](http://p7.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4566c5ad402a4b29881cb45899ebce72.jpeg) 从东关寨出来,踏上古道继续追逐着美景,踩着石板路,沿着路边驿道,来到了下宅畲族村。![](http://p6.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7e7257e185104bee97a99f7a664f52f6.jpeg) 很原生态的村落,不少村民居住,柴房里堆着柴火,院里晒着果干与药材。![](http://p2.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f17afe2ef7c344ceadb9aa80f64c8531.jpeg) 往山林里走,会看到这里500多年树龄的“树王”,独木成林占地15亩。![](http://p4.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14d63fcdad6a482e91cee2e6decd35a0.jpeg) 夕阳西下,虫鸣鸟叫,枇杷林沉浸在一片金黄色之中。![](http://p3.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e62757da8cea47c6b682cee38efd7c2b.jpeg) ![](http://p7.itc.cn/q_70/images03/20201121/cd0a64b15ee2495f8371b4c93651d18e.jpeg) 转载:清新福建 文旅之声编辑:娜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