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14阅读
  • 0回复

[数码讨论]面对多元“选项” 更要主动阅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178
金币
2447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75
斑龄
190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023(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4-13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锁定操作(2024-02-22) —
           在印刷时代,我们谈到阅读,想到的是青灯黄卷、白纸黑字,是人与纸、字与墨的亲密时刻。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媒介成为语言文字的新载体。我们的阅读场所从图书馆、报刊亭、书案前,慢慢转移到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各类移动阅读应用当中。网络文学、新媒体文章、音频听书这些线上阅读形式,正在成为阅读的主流渠道。

  线上阅读建立起四通八达的内容传播渠道,我们获取信息的种类和数量更多了。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很难完整读完类似《红楼梦》这样大部头的著作。微信公众号的文章经常会标明需要几分钟读完,微博、朋友圈的文字常常不过百字。我们阅读的总体时长可能在变长,但阅读时间常被切分成碎片。眼花缭乱的各类读物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降低了读者的阅读耐性。这种追求“即时满足”的浅尝辄止的阅读,有人称之为浅阅读。

  浅阅读是相对于深阅读而言的。现在所说的深阅读是印刷时代阅读方式的延续。深阅读面对的文本往往篇幅更长、难度更高,需要读者注意力高度集中,持续性投入,由此得到一种“延迟满足”。人们通过深阅读获取的不是想法,而是思想;不是脑洞,而是创造力;不是思维碎片,而是思维范式。深阅读对于传承人类的智慧,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但是,阅读的深浅是在比较中产生的,我们现在提倡的深阅读,曾经也可能是一种浅阅读。一个挑灯攻读《尚书》的读书人,可能会认为白话《水浒传》有些浅显。阅读的内容越来越通俗,但世界的信息、人类的知识也随之得到扩散。浅阅读在平等获取知识、普及文化、打破信息壁垒等方面,功不可没。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比辨析深浅阅读更重要的,是在被动阅读与主动阅读之间做出选择。在阅读资源匮乏的年代,人们倾向于积极主动的阅读。而今,阅读资源极度充裕,“能不能读到”的问题,让位于“选择读什么”的问题。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信息资源,很多读者患上了“选择恐惧症”。人们缺少时间和精力去筛选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不是,所以干脆把选择权交给阅读平台,交给智能推送这个新功能,交给强大的算法。

  算法透露了数字时代的显著特征:人的行为、性格、趣味可以被大数据量化、分析,从而变得可预测、可追踪。在“推荐”页面里,信息的选项看似增多了,但多种多样的选项不会同时出现供用户选择,而是一次只出现一个。这样一来,信息之间的横向比对、斟酌、辨别,被省略和跳过了。人们面对信息常常只有两个选择:喜欢或者不喜欢。长此以往,阅读平台会根据用户过去的行为数据与趣味模式,“精准投喂”用户想看的信息、爱读的书。困住人们的“信息茧房”,就是这样形成的。

  因此,重要的是倡导一种主动阅读的文化。一是主动筛选阅读资源,从各种算法、各种“推荐”那里,拿回自行选择信息的权利。在不被算法裹挟的同时,让算法成为阅读的助手。利用算法来明确自己阶段性的阅读需求和趣味,进而调整阅读计划。二是主动调配深阅读与浅阅读的时间。在难以整合的碎片化时间里,可以以浅阅读为主,掌握时效性更强、更务实的信息。有整块时间的时候,就切换到深阅读模式,打开书架上的纸质书或者手机里的电子书,沉浸到一个长篇故事或者投入到高强度的思维训练当中,沉下心来滋润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心智。在数字时代,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做阅读的主人,让多元的阅读形式和丰富的阅读内容“为我所用”,才能过上更充实、更有效的阅读生活。
1条评分金币+10
兵马大元帅 金币 +10 验证通过,感谢支持 2021-04-2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