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生长在身体内的多余的“组织”,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肿瘤、癌症!似乎我们都将肿瘤和癌症直接划上了等号,认为只要是查出了肿瘤,就是癌症到来的表现。但事实上,癌症仅仅只是恶性肿瘤的其中一种,临床上将其称为“恶性肿瘤”。既然有恶性肿瘤存在,那就有相反的“良性肿瘤”,比如息肉就是典型的良性肿瘤!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34903F15B0E0EA5A7F79057EA82842176F3DF98A_size753_w4000_h2698.jpeg)
息肉,用最通俗的话理解,它就是人体空腔器官黏膜上赘生出多余的“肉”,只要有黏膜覆盖的空腔器官,都可能会生长出息肉。虽然它是良性肿瘤,但部分息肉也具有恶变的可能。而且,良性 息肉持续发展,也容易给身体造成种种不适!在临床看来,以下四个部位生长出息肉,尽早切除就是正确做法:1、肠道息肉这种息肉在临床上可笼统地划分为两大类,也就是非腺瘤和腺瘤性 息肉。一般情况下,非腺瘤性 息肉直径在低于1cm以下,不需要特殊治疗,勤于观察即可。而如果息肉的直径生长过大、出现明显症状时,就应当切除治疗。而腺瘤性 息肉,无论其直径大小如何、具体是哪一种病理类型、是否为多发,都具有恶变的可能性,需要及时切除。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F4B0435BB09E794F7BD9728138D8E7313AFF5D83_size40_w800_h640.jpeg)
2、胆囊息肉胆囊息肉的隐匿性极强,绝大部分患者几乎都没有明显症状。在临床看来,出现在胆囊上的腺瘤息肉尤为少见,且绝大部分都是单发存在。如果是出现了胆囊腺瘤性 息肉,由于其具有恶变的可能,且直径越大癌变的可能也就会越大,需要进行切除治疗。而如果是胆固醇性 息肉,在其没有造成胆囊功能异常、出现明显症状时,可以选择保守观察。但如果胆固醇息肉合并了胆囊功能障碍,这种情况也需要及时切除。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6DC148068A6438A72AC7892B3C4C38DD890CA52D_size46_w800_h640.jpeg)
3、胃息肉在临床看来,胃息肉存在癌变的潜能,原则上需要进行切除治疗。不过,在切除之前患者需要进行活检病理检查,确定是增生还是腺瘤性 息肉。如果是腺瘤性 息肉,无论其直径大小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只不过是选择的手术方式有所差异。比如直径小于0.5cm的息肉,在小于2个以下时,可直接活检钳摘除。而如果直径超过了0.5cm,但是在2cm之间,就需要切除后进行病理分型,如果直径大于了2cm以上,则手术的创面更大。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86140953F9E0FF4E49EAC09ADDC17E0329CEFBC3_size32_w800_h640.jpeg)
4、鼻息肉这是所有息肉种类中,症状最为明显的存在,患者常常会出现鼻塞症状,如果鼻息肉持续增长,鼻塞感还会更严重。一旦息肉堵塞咽鼓管,还会造成患者耳鸣、听力减退、鼻窦炎或慢性咽炎等并发症出现,且具有一定的恶变可能。因此,在临床看来如果患者鼻息肉生长较大、症状较为严重,手术治疗很有必要。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3247CE1CA289FE4F08FC9AED1E2008687C63D3BE_size106_w800_h640.jpeg)
总的来说,息肉虽然是良性肿瘤,但多发性 息肉、直径较大的息肉、腺瘤息肉却有恶变的可能。而当息肉生长过大时,患者还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和并发症,在这种情况下,切除治疗就是最佳方式。不过需注意的是,由于息肉存在复发可能,所以即便是手术过后,定期进行复查也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