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载体,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城市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时代选择;“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打造城市的“眼(感知)、脑(中枢)、手(应用)、脉(网络)、血液(数据)”,让城市像人一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的更替演进,有应激性、自适应的调节反应;通过共筑城市智能体的手段,让城市生命体更聪明、更智慧,是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方案和目标。如何打造城市智能体,抓住提升城市生命体能力的关键。
首先,以“人工智能”筑基,“一城一智(中心/平台)”建设城市智能体底座,培育城市生命体的自适应能力。
人工智能注入城市,可统盘城市各方信息的联动学习,使城市从低级生命体成为高级生命体。城市不断主动感知人的需求、环境变化,快速反应,自我修正。
深圳市龙岗区构建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已覆盖城管、消防、交通等6大领域,有64类人工智能应用落地,还在大运人工智能小镇打造“算法训练基地”,龙岗人工智能计算平台与基地光纤直连、数据互通,面向区内企业提供“数据+算力+平台”一体化服务,目前区内3家人工智能企业累计完成智慧后厨、智慧小区、垃圾分类监管等51项算法研发成果,平均准确度超过90%,比企业以往算法训练周期压缩80%。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国内首家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定位为武汉市高新区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围绕“政产学研用”,实现产业商业闭环,推动武汉乃至华中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成为武汉城市发展新名片。
其次,以“三项全能”视野,统筹规划和系统推进城市智能体建设,促进城市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
第一,聚合“端网云安用”全要素,健全机能;通过感知系统拥有视觉、嗅觉和触觉,以物联网和IPv6+技术搭建城市骨骼和脉络,以强大算力和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神经中枢分析和研判。第二,打造“政企民”全场景,丰富技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应急指挥“一网调度”、社会管理“一网治理”,“数字政府”让城市治理有精度;发展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能建造等现代产业,“数字经济”让城市企业创新有热度;建设智慧体育场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数字社会”让城市市民服务有温度。第三,拉通“采纳,规划、建设、优化、维护、运营”全周期,提升潜能。
深圳市通过数字政府建设牵引,推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实现三位一体的数字深圳,建设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自进化智能体。以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为重点工作,形成市-区-街道三级联动的指挥体系;市级,建设鹏城云脑,每秒百亿亿次算力,为城市提供“智”治力;区级,构建“鲲鹏+昇腾”政务大数据生态,实现龙岗区873个区级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申办,100%“一次办理”;街道级,坪山区马峦街道坪环社区实现一半民生诉求案件一天办结,未来将实现社区从“管治”到“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最后,以“韧性城市”目标,深耕城市智能体“一网统管”应用,增强城市生命体的应激反应能力。
城市智能体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以智能和协同为宗旨,借助数字化管理手段,通过数据支撑和分析、理顺处理流程、驱动线上线下协同,助推“一网统管”,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一网统管”将城市运行“全场景”信息连成一体,可“全天候”积累流程中每一个信息,打破单个体系,打通行业界别,通过人工智能的分析判断,产生全新认知,创建“全价值”。城市面临台风、洪涝、疫情、燃气、聚集、高坠等主要风险,提高城市的韧性,核心是让各类建筑物、能源设施、生态系统等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全域感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通过城市智能体融通政府各个部门的数据和分析,对风险和灾害做到事前速效预测控制、事中有效应对、事后高效救援。
广州市白云区围绕“指挥、监控、管理、服务、安全”的定位,高标准建设了“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汇聚1680类60亿条业务数据、20万个物联网设备,针对跨部门、跨领域的应用场景,初步实现“一屏观白云、一键连指挥、一门办业务、一网统管理”。
上海市黄浦区围绕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构建治理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体系,建成智慧黄浦综合运营指挥平台,接入12类物联感知设备2.6万余个,形成100余个城区数字化治理应用场景。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数字化转型要去解决基础性的、急难险重的问题,生产领域的数字化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华为愿携手各方力量共筑城市智能体,以应用、管用为导向,以人工智能为关键能力,抓住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机遇,不断创新,砥砺前行,共同迈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