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大旨谈情,实录其事!全文史笔,字字血泪!天书问世,何人能解?
风月两面鉴,文笔两生花!一声能两歌,一手竟两牍!故人泪尽血流干,石碑记载血泪史!神仙姐姐托梦来,仙册原是墓志铭!
作者大大的肠子十八弯,林妹妹喊我们来解九连环!关注我,不迷路!姜子说书,站在原作者的立场带你看名著!
——前言

题:自扫门前雪的贾兰,不阴骘积的李纨,真的复兴了贾府吗?
《红楼梦》故事里,贾府衰败,子孙凋零,乃至于最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贾宝玉,也只落得两个不同版本同样的悲伤结局!
第一种版本的说法,认为贾宝玉考中进士之后,看破红尘,一个人出家了;第二种版本的说法,认为贾宝玉最后进了监牢,好不容易出来以后,也是流落街头,无家可归!

然而,在这种原本彻底灭亡的结局之下,作者偏偏给出了另一种结局——兰桂齐芳,家道复初!
而说起“兰桂齐芳”,自然是指贾家的子孙后代里面,有一个唤作“贾兰”,有一个唤作“贾桂”,两个人中了进士,皇帝隆恩,念及荣宁先祖功劳,重新重用了贾府子孙。
《红楼梦》故事里,贾母有两个儿子,小儿子贾政排行第二,给贾母生了个嫡孙,唤作“贾珠”,贾珠是个出类拔萃的孩子,年纪轻轻就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却不幸早死。

而这个贾珠娶的媳妇便是贾府的寡妇李纨,生的儿子便是“兰桂齐芳”故事里的贾兰。
贾兰是个“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物!与“不受老来贫,不阴骘积”的李纨正是亲母子!
这样一个贾府子孙,这样一对母子,如何起死回生,复兴家道呢?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却是告诉世人:贾兰最后当了高官,李纨最终母凭子贵,带珠冠,披凤袄,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然而,作者说的时候,却是字字讥讽,愤恨不已!你以为“到头谁似一盘兰”是夸赞贾兰是栋梁吗?
所谓“贾兰”,未必如兰罢了,不过是白玷污了好名好姓!“枉与他人作笑谈”、“梦里功名”,才是作者的真心实语。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一句,讽刺的可不是起义者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吗?
“昏惨惨黄泉路近”与“抵不了无常性命”二句,哪里像是在夸赞一个复兴家道的好儿孙?作者恨不得抽了这母子的筋呢!
自扫门前雪的贾兰,不阴骘积的李纨,真的复兴了贾府吗?作者这反讽用的,太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