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81阅读
  • 0回复

[数码讨论]科普短视频多短才适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971
金币
7936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363
斑龄
191
道券
1013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442(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1-1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4-27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锁定操作(2024-05-26) —
 院士科普“刷屏”、短视频版《十万个为什么》“圈粉”,短视频已然成为当下最受公众关注的科普形式之一。不过关于短视频究竟多短才适宜,人们的认知并不相同,对于需要完整科学内容表达的科普短视频来说,是不是越短越好?这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短”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概念。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词反映的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果,由于认知具有明显的主观性,所以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就有可能存在明显差异。“美”与“丑”、“胖”与“瘦”等概念区分,体现的就是人们对所表达对象的不同看法和评价,“短”亦如此。2014年,中国科协开展“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推介活动,短视频时长要求为30秒至20分钟。8年来,各场次大赛、不同平台先后对短视频作出“自定义”,截至目前仍未能形成完全统一的观点,这也侧面证明人们对短视频的“短”的主观认识差异之大。

  “短”还具有明显的模糊性。词义模糊性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表达交流的现实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既有“太阳”“开水”等表义明确的词,也有“黑夜”“年迈”等边界不清晰、表义相对模糊的词,这两种情况互为补充。虽然在一些场合,必须对“短视频”的上下限作出界定,但若将其置于广义范畴来看,其实很难标定一个精确的起点和终点,更无法也没必要让其成为所有人都认可的共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短视频的“短”本身潜藏着模糊性。

  当前,我们已处于“加速社会”,许多年轻人看剧听书已是“N倍速”设置。有研究指出,短视频创作有所谓“黄金6秒”原则,即90%用户停留在一个短视频上的时间约为6秒,这就需要创作者在极短的时间里抓住受众眼球,吸引受众往下看。但是,对于科普短视频来说,较短的时长和完整的科学内容表达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常规作品相比,科普短视频需要适当增加长度,以便清晰完整地传播科学内容。根据抖音平台提供的数据,9成以上科普短视频时长在30秒以内。其中,时长15秒以下的作品占比超过半数,时长15至30秒的作品占比接近38%。但从播放量看,2至5分钟的科普短视频播放最多,其次是30至45秒的作品。数据表明,过短的时长或许并不适合科普短视频。

  近年来,短视频行业经历爆发式增长,用户数量激增,然而优质短视频的产出速度和数量还是难以满足公众的消费需求。鉴于该领域阶段性爆发期已至,未来增量空间有限,市场渐趋冷静,是时候审慎思考短视频的下一步发展了。

  2019年,某短视频平台宣布向用户全面开放1分钟视频拍摄权限,短视频由15秒迈入分钟时代。此后,该平台又宣布逐步开放15分钟视频发布功能。今年年初,多家短视频平台联合发布研究报告显示,中视频处于高速增长期,在知识类题材上具有明显优势。

  去年,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强调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重点,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科普短视频在时长上的变化,可视作呼应上述要求的一种积极探索。期待科普创作者在中长视频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创作更多公众喜爱的精品佳作,满足公众对高质量科普内容的需求,助力社会科学素质整体水平的提升。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