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569053
-
- 注册时间2012-06-21
- 最后登录2025-01-08
- 在线时间10718小时
-
- 发帖114282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37148
- 道行18937
- 原创750
- 奖券354
- 斑龄0
- 道券27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569053
- 发帖
- 114282
- 金币
- 37148
- 道行
- 18937
- 原创
- 750
- 奖券
- 354
- 斑龄
- 0
- 道券
- 27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071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1-08
|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2-06-14)
—
我承认,自己险些走宝。毕竟,国产影视剧有多久,没出现一部《亮剑》那样的抗战神作了?这些年,就算提到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大家的第一反应,大概也应该是吴京易烊千玺的《长津湖》系列,抗美援朝题材+当下国产电影工业的顶级制作,创造出国产电影的一个票房奇迹。相比之下,曾经在荧幕上收视所向披靡的抗战题材影视剧,反倒相对沉寂下来,卖情怀的爆款,有。实打实的硬货,太少。想念那份热血沸腾的感觉的观众,只能一遍遍刷《亮剑》解馋。难道,抗战题材,就真没一部硬货了?看到这张脸,我有点拿不定主意——王挺,抗战影视剧老脸,矢野浩二,“鬼子专业户”,再看故事,再现苏村阻击战的悲壮历史。好像有点东西。但,到底是抗战神剧,还是神作?拿不准,先瞅几分钟?结果这一瞅,好家伙!十分钟过去,我全神贯注,半小时过去,我热血沸腾,90分钟过去,我一拍大腿:差点错过好东西!国产战争片,就得这么拍!再一看,像我一样捡到宝的观众竟然不少,这部电影,彻底点燃平台评论区。原因?“妈耶,给我看破防了”;“这电影,咱老家拍的,得劲儿”;“看战士们牺牲我心老疼了”;“英雄们永垂不朽”……还有观众提问:这质量,是一部网络电影?还真是。但,不声不响上线3小时,拿下平台飙升榜第一。算上这响当当的口碑,谁还敢说抗战影视剧没东西?八小时,全网热度第二。我敢断言,王挺这部抗战大片,将是一副火向全国的战争片王炸。凭啥?就凭它拍出了特三营铁血忠魂,拍出了咱当年保家卫国的纯爷们,胸口那股子血气!一、 入戏:绝地之战有多难打,第一场戏就拍出来了开篇就被镇住。片名《绝地防线》,“绝地”二字就已经点明了故事主题。一开场,“绝地”就被拍出来了。苏村外围阵地保卫战,日军第一次冲锋。本来气氛还算缓和。王韬饰演的战士猫着头在工事里送子弹,小号手捡起满是灰尘的号,虽然战事紧密,战士们还不忘调侃两句:“瞅准了打,看好了”“废话”。小战士低头套近乎:哥,给我俩呗。“等鬼子靠近了再丢。”子弹送到了,还有战士斗志昂扬立flag,“等这仗打下来,绝对能立个二等功。”到了王挺饰演的特务3营在营长钟大炮这边,“你过来干啥子?”“营长,子弹干掉一半了!”营长听完急得立马捣他的头,“啥子,这么快,你为啥不给我省着点。”说完立马向战士们喊话——“稳住”。最后一句是:“打完这一仗,回家吃饺子喽!”但不到1分钟,急转直下。抬眼一看,日军跟着大家伙——坦克车一步步摸上来了。怎么办,立马扯一嗓子——“迫击炮——”炮字拉出一个长音。看出来没?这片子,规模比不得大荧幕战争大片,场面,不算小,但也不大。我军一个营,战场集中在一个地方:苏村。小场面怎么打得精彩?一个镜头你就明白。螺蛳壳里做道场。动作戏,惊险戏,不缺;惊险段落,满上。就说眼前这场狙击坦克之战。日军借着坦克掩护,“暴雨”降临我军战壕。炮火一响,镜头如地震般狂抖,我军战士瞬间被翻起的泥土埋成“泥人”,被飞溅的弹药震飞。浓烟后面,满屏日军早列好了攻击阵型。怎么办?王挺一声大吼,喊出王韬和另一个战士:“你们给我想办法,把它给我搞掉!”勇士一联手,便知有没有。两个战士,一对眼,一合计,三秒内制定出整套应对方案:一个“在这边吸引火力”,另一个找机会“削它”。“干它”!哎呀妈呀,过去只觉得东北话幽默,这么一听,那是老带劲了。只见二人分头行动,吸引火力的,在战场上辗转奔跑,靠近目标了,抬出破击炮,先给你个见面礼。果然,日军纷纷转向他这边。另一头,一个战士用湿毛巾掩护,快速靠近目标。瞅准机会,一个炸药包直送坦克底部。下一秒,一声巨响,直接送敌人坦克一个四仰八叉。战士不忘立马一个眼神递过去——哥可以不?太可以了!王挺饰演的营长立马大吼:干得好。这才多久?4分钟不到。以上战争场面,放在院线大片当然不算什么。可《绝地防线》是一部网络电影。我们都曾看不起网络电影,更不用说,抗日影视作品,已经被许多观众打上神剧烙印。怎么破?往真实了拍。就说这部电影,剧组先根据查阅的大量资料及走访当地村民,最后和研究党史的专家反复论证手里掌握的资料。最后定下来,少用大场面镜头,尽量多舍弃传统的“大烟大火大爆 破”的大场面,那拍啥?拍战场细节。比如,就算小屏幕,它也能让你近距离感受什么叫死战,鏖战。接着说这场坦克阻击战,一辆坦克干掉了,赢了?然而战场是残酷的。上一秒,偷袭得手,下一秒,敌军坦克又发炮,刚才还在冲着战友“得瑟”的英勇战士,转眼中炮,整个身体被炸得四分五裂。王韬的眼睛,湿了,王挺的眼神,蒙了。生猛,直接,残酷,动容。也是这场戏,把这部电影拍明白了,论阵仗,网络电影是比不上A级大制作,但,反而促使它把好钢都用在刀刃上。没这么多钱怎么办?《绝地防线》给出了一个答案:相比于能够刺激观众的各种“大而全”。不如主动选择“小而真”。故事,切点小。就是还原1941年1月位于鲁西地区的一场阻击战。故事细节,真。为掩护鲁西军区行署机关安全转移,特三营营长钟大炮率九、十两连130多人进驻苏村,阻击疯狂扫荡的日军。在我军与敌军在1:10的绝对劣势兵力,武器装备与后勤保障上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毙敌300多人,牺牲126人,仅8人生还。听起来,神不神?太神了!但故事的内核却不是“神”,而是“绝地”。由于缺少重武器,外围阵地还是失守了,特三营退守苏村最后一道防线,小小苏村已经被数千日军包围,变成了绝地。绝地之战,与敌人狭路相逢。为掩护大部队,如何以小博大。怕了吗?咱们的战士只怕一件事:不能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至于小鬼子,我怕你不来!来了,就跟敌军主力扳手腕!在这个故事里,战士们没有神力去手撕鬼子,没有神技玩狙击枪打落飞机,唯一做到的是:是面对十倍于己的日军,凭着人手半个红薯一支步枪,从清晨打到黄昏,接连打退敌人的4次进攻,以绝地防线,见英雄本色。开战了,接下来就是:燃!燃!燃!燃够90分钟。让人入戏的电影很多,让我这么热血沸腾的,可就不多了。二、 爷们儿:谁再说王挺演技不稳我跟他急,但演得好的不止王挺影片的规模算“中小制作”,细节,却是冲着A级大制作去的。除了大型对战,片子里的几处小型遭遇战,有模有样。比如一开场,我军就趁夜偷袭,把敌人的大炮给搞走了。只是搞大炮?其实是故意向敌军暴露行踪,引诱尾随而至的日军侦查队,将敌军火力吸引至苏村方向,掩护军区机关撤离。打从故事一开始,那种战争的惨烈、压迫感一下子就扑面而来。但,电影不仅是拍故事,更是拍人。不光是拍主角,而是拍特三营这群手里要啥没啥,但却铮铮铁骨的战士们。最窝心的,还是中段一场戏:修复电话线。特务营用以命搏命的方式打退了鬼子好几次进攻,但电话线却被切断,和上级失去联系后,营长无法确认任务是否完成,只能一边继续死守阵地,一边派战士抢修。然而电话线在户外平原上,从一开始,抢修的战士,就已经一步步进入敌人视野开阔的瞄准区。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小战士们已经完全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只剩一片庄稼地能掩护自己。那他为什么还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为任务必须完成,即使粉身碎骨。但很快,敌人就给出了回应,把藏在暗处的冷枪开火,几名战士身体接连被打穿,应声倒地,鲜血染红了庄稼地。再出去,就是活靶子!对比之下,敌方的狙击手气定神闲,仿佛在玩一场猎杀游戏一般,甚至忍不住露出了得意的微笑。怎么办?陪这帮狗 日的耍到底!以身体做诱饵,利用敌军瞄准的顿挫,在电光火石之间,奋力完成最后的电话线抢修。成功了吗?没有。电影不是神片,敌我实力悬殊之下,根本不可能成功。但,透过这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群没名没姓的小战士,确把一个战士群像,塑造出来了。他们是英雄,更是人。硬汉专业户王韬在片中饰演赵永盛,前面执行炸坦克任务生还的就是他,特三营的精锐骨干,平日里,一张小嘴贫着呢,天天跟战友们叨叨。面对赖在军营四都不走的苏栓娃,像是收了个弟弟,结果苏栓娃姐姐寻过来,他眼睛一瞅,回头跟苏栓娃唠起来:要是咱真能活下来,我当你姐夫怎么样?苏栓娃呵呵一笑:大哥你啥都好,就是爱做梦。但也是这个可爱的战士,面对敌军飞机扫射,护住了新兵蛋子苏栓娃,却和他一起亲眼目睹了姐姐被乱枪射中,忍着悲痛,他把苏栓娃藏好,自己和敌人进行最后的周旋。最后时刻,他给隐藏的苏栓娃打了个暗号,是啥?不说,先提醒一句,真要看,憋住了,别哭。电影,其实是在临摹一幅抗战中的人性群像。群像中,也有最动人的画像——硬汉王挺饰演的钟大炮。人物原型——钟铭新,八路军第115师教导3旅特务3营营长,最后牺牲在苏村。王挺来演他,就对了。这角色,活。带着一股子普通人的烟火气。比如,与李参谋在弹药问题上几次“讨价还价”,想尽办法留下一些,实在留不住了,还不忘最后带上点人情,哪怕将来可能没机会用了。但最绝的,还是透过电影,能看到王挺的情感爆发力有多惊人。决战之前,王挺饰演的营长安排剩下的年轻战士带着伤员撤出阵地。意思很明白,老兵打了这么多仗,交代在这儿,赚了,新兵蛋子,得留给将来,做火种。但新兵们一个个都不走,都说不当逃兵。王挺一抬眼,眼中喷火,对着小战友怒吼:“哪个说逃跑了!说了是执行任务。”接下来,一个个问小战士的家乡,唠嗑,调侃,“你这娃,浪费老子子弹最多的就是你。”可是唠嗑唠完了,下一句,扎心了——“要是我们老兵没出息。”“要靠你们,给我打回来!”“打回来!”这话,是鼓劲,又像是对战士们最后的赠言。强大的情感力量输出下,我的心一下子被戳中了,瞬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王挺的演技牛在,他的角色总是带着一股儿劲儿,但你从来不会把“用力过猛”四个字和他的表演联系起来。而是一瞬间,就能被他代入,就仿佛身处那边绝地之中,你就是那些小战士。而无论是小战士的眼泪、王挺的怒吼还是王韬的哀嚎都让人瞬间入戏,都那么真,那么有骨有肉的。不说大话,不喊口号,就这么把人物拍出来,已经足够动人。而这份动人,又和矢野浩二饰演的反派日军指挥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必须说矢野浩二虽然戏份不多,但演技的确让人刮目相看,那股沉着与阴狠,全都演出来了。当故事讲明白了,我方和敌方的角色塑造明白了,接下来,就该打响最后一战了。三、 热血:把历史中的真英雄拍出来,足够荡气回肠苏村之战之所以叫“绝地”,最大的难题就是:战役发生地,地处平原,地势开阔,死守苏村的特三营根本没有任何迂回的空间,只能在缺枪少弹的情况下,硬碰硬和十倍于我的日军展开阻击战。战斗打到最后,三营在黎明破晓前,疏散了村里的百姓,制定了“以一挡十”的战略方针。最后的战役,打响了。飞机、大炮、坦克,敌人啥都有,咱啥都没有。这,还不是最残酷的,最残酷的是,在疯狂地进攻苏村前,敌人把俘虏的三营连长挂在坦克面前,先是捅刺刀,接着当着八路军战士的面,将连长活活烧死。这么多硬仗,王挺饰演的硬汉营长没怕过,唯有这次,眼看着战士受敌人虐待,却无法营救。刺刀捅进战士的身体,嘴里的血在汩汩朝外流。但即使心如刀绞,他依然要大声吼出:不要上敌人的当,守住阵地!接下来,屏气,凝神,背景音消失,时间凝固。忽然,敌军飞机来到,接着,开火,命中。放马过来吧!这也是我觉得《绝地防线》聪明的地方。它知道自己肯定比不上那些院线战争电影的大手笔,大特效。但。不依赖大场面,专注把小细节打磨好,成本有限,但诚意不低。虽然是一部战争片,但这部电影的精华,不只是战斗。而是片名给观众的剧透:绝地+防线!对于战争的残酷性,电影没有丝毫想掩饰的意思。片中为数不多的大场面就已经能够传达出这份震撼。布满硝烟的战场,敌人的每一次攻击,都是战友的倒地伤亡。战至最后,我方阵型已经被敌军攻破,王挺饰演的营长举起机枪,站在敌人进村的最后的防线上。举枪、射击,中弹,宛如一座雕塑。战争片,非得用这种大 尺度?别的我不知道。但这部电影,最动人的地方,恰恰就在这种残酷中。绝地之战,有死无生,如何不残酷?但越是残酷,越是呈现出咱们的战士是何等的真英雄!战斗的最后,我军战士,全部浴血倒地,天空飘起一阵白雪,战场寒冷,但从却从战士们最后浴血奋战的身影、动作和神情里,感受到了热血与激昂。“要是老兵不中用,要靠你们打回来!”打回来了吗?故事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战士们,打回来了。四、 “神片”:抗战大片像这么拍,还有谁忍心骂?无需回避,影片还是有许多瑕疵,比如,某些过度煽情的段落,几个不讨好的人物,比如那对莫名其妙的姐弟。但,瑕不掩瑜。而今日的中国电影,绝不该轻视《绝地防线》这样的“小战争片”。 因为电影把钱都花在了刀刃上。场面不大,但极为严谨,角色有限,但深入人心。电影取材真实,但最后营长 “给我打回来”是如此响彻云霄,我相信,这句呐喊当年苏村的战士们听得见,特三营的战士听得见,长眠在苏村的200多名战士听得见,81年后的我们,同样也听得见。历史会记住这些英雄,记住他们稚嫩的面庞,记住他们在绝地战役中的一声吼。电影也没有把电影拍成无脑的煽情,哄着观众哭。而是用一场场战斗,一次次减员,不断在叩问观众:值不值?被坦克重炮轰得粉身碎骨,值么?被对方的狙击手突然爆头,值么?新兵为抢修电话线,成为活靶子,值么?最后的战士们,豁出条命,只为最后拖住敌人一些时间,值么?这个问题,牺牲的老兵们回答不了,但电影的大结局,那场烈士陵园的戏,又仿佛回答了一切——如果老兵们能看到今日的中国,哪会不值呢?能把抗战片拍到这个份上,还有谁忍心骂?要我说,这才叫真正的“抗战神片”,因为它实打实拍出了,当年战士们的“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