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03阅读
  • 0回复

[美食文化]话说百年杏花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186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9-18
— 本帖被 chn001 执行加亮操作(2022-09-27) —
前些日子在报上读到,170岁的广式月饼“顶流”——上海杏花楼月饼与248岁的苏式月饼“顶流”——苏州稻香村月饼,宣布首次“合流”,共同推出“稻香村杏花楼”联名款月饼礼盒。杏花楼提供它最畅销的豆沙和蛋黄莲蓉月饼,稻香村则是他们历史最悠久的苏式百果和苏式枣泥月饼,出手都是两家最经典、最精华的产品。今年中秋佳节,两家百年老店玩“合流”,广大消费者有幸一饱口福了。
  
  探花楼、杏华楼到杏花楼
  
  创始于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的杏花楼,素以善治粤菜、精制月饼著称。据说,杏花楼的创始者,是一个名叫“胜仔”的广东人,在今天的福州路上开了一家单开间门面,主营广东甜品和粥类的夜宵店,店名“探花楼”。1857年,“探花楼”被广东人洪吉如、陈胜芳盘进,改名“杏华楼”,门面扩大为两开间,经营小吃、菜点,白天供应广州风味的腊味饭、鸭肉饭,晚上则是五香粥、鸭肉粥等。随着广东人来沪经营的工商者日益增多,客庄、货栈大量开设,杏华楼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但在杏花楼发展史上出现决定性转折的,应是善治粤菜的当家名厨李金海取代了欧姓经理。他一上任,就提出以操办筵席取代散吃炒菜为主营的经营模式,增加筵席业务,提高筵席档次,迅速改变经营战略,以满足日益繁华的城市生活对餐饮业的要求。


  为了把生意做大,李金海更大胆地提出组建股份公司,搞了一个“探花楼股份有限公司”,以现代化资本经营的方式筹集资金。资金有了,1927年,杏华楼被翻建成七开间门面、钢筋水泥结构的四层楼的大饭店,在当时的四马路上十分抢眼。杏华楼也改名为杏花楼 。


  说到改名,故事颇为有趣。改建后的杏华楼,生意虽好,但名气不大。这时,常来的顾客中有一位在中学任教的苏宝华先生,一天,在品尝完佳肴后,他忽然有了想法,对他的朋友李金海建议说:“换个名字如何?”接着苏宝华先生侃侃而谈,说酒楼新扩建了,生意一天天好起来,但它还需要有一个妥帖响亮的大号。他建议把“杏华楼”改为“杏花楼”。说着,苏宝华先生就朗声吟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取了一个与美酒佳肴相关,又人人感觉亲切、熟悉、雅俗共赏、老幼皆知的好名字。换了一个字,更显酒楼本色,人人喜爱。


  “好!”李金海听了无比兴奋,一锤定音:“就叫杏花楼!”但好店招更要借重有分量的人题写。李金海虽然不是文人圈内的人,但来他杏华楼酒楼的食客中不乏社会名流、文人雅士。通过名流的介绍,老板李金海终于请到了“清朝末科榜眼”朱汝珍,而且朱汝珍还是广东人,为广东菜馆题名那是最合适不过了。


  七尺许长,三尺许宽的红木匾额上,三个烫金大字“杏花楼”,写于“庚午孟冬”,落款是“朱汝珍印”和“甲辰榜眼”两枚印章,在当时的四马路上彰显身份不凡。进进出出杏花楼的吃客,以及路过的行人都禁不住要瞟上一眼。


  虽然出身厨师,但李金海却是一个十分精明的老板。不仅请了朱榜眼题写了金字招牌,而且他在店堂之内仍保留原来“探花楼”的旧有字画,其中一幅五尺见方的木刻作品《探花图》,描绘了及第的状元、榜眼、探花三人喜气洋洋骑马赏花的情景,最为李老板珍视,在他心目中,那是“杏花楼”始有今日 的吉祥之物。


  精明的李金海为了锦上添花,千方百计请来社会名流题字。大名鼎鼎的章太炎赠上“蜜汁能消公路渴,河鱼为解巨君愁”对联,苏宝华先生写了“婆娑尊俎”横批。连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也赠了“诗传画意王摩诘,船载书声米舍人”雅得可以的对联。如获至宝的李金海将这些墨宝悬挂于酒楼大堂、楼梯、贵客厅等最为显眼之处,映衬出“杏花楼”与众不同的身价与地位。


  在李金海执掌下,杏花楼家底有了,特色有了,资金有了,名气也有了,由此杏花楼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大上海无可争辩的代表性粤菜馆
  
  20世纪30年代,杏花楼已驰名中外,名声大振。1934年6月25日的《申报》就登载说:“四马路杏花楼,为著名粤菜专家,烹调适口,招待周到,内部布置,尤为富丽,以故政商各界,凡有宴会,大都选择杏花楼…… ”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李金海把杏花楼一楼铺面设小吃餐厅,专门供应广东特色小吃、广东土特产。二楼、三楼专营酒菜筵席,满足吃客不同需求。最高的四楼则修建成了“船厅”,悬挂名人字画,尤其注意采光照明和空间宽敞,步入“船厅”,舒适感油然而生。室内又用全套红木家具布置,还专门到景德镇定制了一批仿古彩釉瓷品,把“船厅”装潢得古香古色,高贵优雅,使得以广东菜肴著称,又彰显地位和身价的场所,吸引了众多巨商富豪、达官贵人。


  抗战胜利后,杏花楼成为沪上赫赫有名的大店。当时的上海市长吴铁城尤为偏爱杏花楼的粤菜,凡有请客设宴的社交活动,他非放在杏花楼不可。李宗仁、孙科、黄金荣、杜月笙等,还有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介华、外交部长黄宠惠、上海市府秘书长俞鸿钧,以及有名的银行家陈先甫也成了杏花楼的常客。这些政要名流成了杏花楼的座上客,愈发壮大了杏花楼的名声。


  在一个多世纪里,杏花楼长盛不衰的秘密,归功于它在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都拥有技艺高超的烹饪大师,以及由这些烹饪大师贡献的当家菜、特色菜。


  如胜仔亲手烹饪的腊味饭,虽然是小品种,但胜仔操作中一丝不苟,他拣的是上好的腊肉和腊鸡,切成小丁,以三比五的比例配入米中,加入适量猪油和盐、五香佐料等,加水用猛火煮开,然后文火慢慢焖上一个时辰 ,才算做好。这时揭开锅盖,腊味饭腊肉均匀地分布在雪白的米饭之内,肥肉几近透明,瘦肉红得发亮,冲出一股扑鼻的香气,装碗出售给客人时,再淋上一点上好生抽增鲜,令人食欲顿生!


  李金海更视菜点质量为生命。在他主持下的杏花楼,愈加重视质量与特色,胸怀精品意识。在菜肴的加工制作上,更是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把粤菜的特色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在原料的选用上,除了猪牛羊和鸽鸡鸭外,它出奇取胜,选用红虾、草虾、斑节虾、甲鱼、桂鱼、沙鱼、老虎鱼、河鳗、青蟹、石斑鱼、老鼠斑、东星斑、红鳟鱼、赤贝、鲜带子、蛤蜊、海龟、象鼻蚌……应有尽有。


  在烹制的工艺上,坚持传统加创新,有刺身、上汤焗、蒜笋蒸、椒盐焗、豉汁炒、古法蒸、油浸、白灼、醉酒焗、满茸开边蒸、锡纸蒜茸焗、翡翠炒、盐烧、油盐水浸、清蒸、远年陈皮蒸、酱油三蒸,等等,推出了一批杏花楼自己特有的当家菜、招牌菜、特色菜,如发菜瑶柱脯、八宝冬瓜盅、百花醺鸭掌、杏花一品鸡、高汤炖官燕、鱼翅烩蛇羹、清蒸鲜鲍鱼、鱼泡生鱼球、上汤炖龙虾、豉汁盘龙鳝、柠汁煎软鸭、淮杞炖三蛇、红枣北芪炖生鱼、清炖海狗鱼等,倍受吃客欢迎。


  上档次的饭馆,必定要有好的厨子。李金海当了经理后,他的口头禅就是:“杏花楼少不得几个好厨子!”因为他深有体会,只有有了厨艺出众的好厨子,和“一招鲜”的当家菜、特色菜、品牌菜,才能招徕顾客,擦亮杏花楼的金字招牌。所以李金海舍得在厨师身上下功夫,不惜高薪聘请,用格外高的大价钱从其他餐馆挖“名师”。对头牌厨师,逢年过节,还给他们送补贴、送红包等福利。真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受恩于老板的厨师们,投桃报李,他们舍得把真本事使出来,使得来店的顾客,都对杏花楼的美味佳肴赞不绝口,从此名声越传越远,影响越来越大。杏花楼成了上海滩无可争辩的富于代表性的粤菜馆。
  
  拳头产品月饼那是杏花楼的骄傲
  
  杏花楼不仅善治粤菜,而且精制月饼。1936年9月11日的申报载文报道杏花楼月饼上市:“杏花楼的月饼,享有盛名。选料考究,操作认真,色泽均匀,印纹清晰,皮薄馅丰,酥香可口,有百果、金腿、莲蓉、椰蓉等品种。花色月饼还冠以嫦娥奔月、西施醉月、月中丹桂、月宫宝盒、三潭印月等名称,风雅别致。”


  别具一格的杏花楼的月饼,因为选料上等,月饼皮薄馅丰,色泽金黄,形状美观,香味浓郁,甜咸适口,在上海,在国内,乃至海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每年中秋,杏花楼门前排起一条长长的买月饼长龙,成为上海市场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连广式月饼原产地的广东电视台驻沪办事处也急忙派记者前来采访,探究奥秘。从1996年起,杏花楼月饼开始向日本、美国、东南亚、澳大利亚出品。独具特色的月饼成了杏花楼酒家的拳头产品,赢利大项,一季的月饼销售额占了全年销售额的一半,而利润占到全年的三分之二 。


  “借问月饼谁家好,人人都话杏花楼”。作为拳头产品的杏花楼月饼,它的名声甚至超过了杏花楼那精致的粤菜,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杏花楼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杏花楼月饼登陆上海已经近百年。但说到月饼,不得不说杏花楼那个精明的经理李金海。


  上世纪20年代,上海已经开始生产月饼,但名气不大,无人知晓。70年前,当时上海滩生产广式月饼的,首推锦芳饼店。此后比较有名的数冠生园出品的广式月饼。另外,泰康、陶陶居、新雅、大三元等的广式月饼也相继进入市场。精明的李金海看到市场上月饼生意开始热销,得悉利润丰厚,于是盘算着杏花楼进入这个竞争剧烈的月饼市场上分一杯羹。


  李金海开始将目光瞄准坐落在四川北路上的陶陶居酒家,在中秋佳节前他特意在陶陶居酒家对面临时租了一间门面作了装潢,插满了彩旗,请了吹打乐队,聘请了几位漂亮的小姐站台宣传造声势,明摆着要在销售月饼上与陶陶居酒家唱对台戏。


  但这一次李金海老鬼失手了!虽然场面热热闹闹,但月饼销售不佳。


  然而李金海并不因为一次失利而泄气。他悄悄买了竞争对手的月饼,逐个了解,细细品尝,认真分析,弄清了所以失败的原因,即选料要精,外形要漂亮,式样要新颖,口味适合消费者。


  为了购买优质原料,每年直接与原料产地挂购,比如杏仁,必定来自新疆北山;赤豆选用粒粒饱满的海门大红袍;椰蓉从海南岛采购;玫瑰从苏州购进;琥珀桃仁来自天津……为保证饼皮既松又软,不惜高价购进优质碱;增加杏仁、榄仁等上等果料比重,减少各种肉膘用量,适应消费者的口味变化;在烘烤工艺上一丝不苟,月饼皮全部用手工搓拌,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亲自把关铲豆沙,月饼烘烤前全部涂上鸡蛋液,严格规定烘烤时间和火候……


  百年来历经几代人的不惜追求、开拓,杏花楼月饼的精细的制作工艺和它的月饼的独特配方,不仅使杏花楼后来居上,并且一跃成为“海上月饼第一家”。(陈祝义)
1条评分金币+12
chn001 金币 +12 - 2022-09-2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