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爷今年65岁,前几天下午跟老伴一起在小区里散步,突然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嘴上说着“我好像什么都听不见”,随即便晕倒在地。
老伴见状赶紧打120急救电话,将陈大爷送往医院。
经过磁共振等检查后,陈大爷被诊断为小脑梗塞,也就是常说的脑梗。幸运的是送院及时,进行紧急静脉溶栓治疗后,目前陈大爷已经醒过来,而且手脚也活动自如。
医生表示,陈大爷之所以会突发脑梗,正是因为长期的脑供血不足引发的。
原来陈大爷有饮酒和吸烟的习惯,两年前就开始反复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但每次隔几天就会有所好转,也就没有重视。
就算后来症状变得严重,偶尔会身体乏力、手脚发麻,他也只是躺下休息而已,更不用说去看医生做检查了。
为什么好好的人突然就晕倒了呢?什么是脑供血不足?
一、脑供血不足,常高发于老年人
脑供血不足,其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疾病,而是一系列症状的统称,指的是脑部某个区域没有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而引起脑部功能发生障碍。
脑供血不足,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体。据统计,60岁以上老人脑供血不足的患病率为70%,到了80岁后患病率更高达80%。
这是因为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体大脑也会逐渐衰退,脑组织对于缺血的耐受性会变低,脑血管的自我调节机能也会变差。
一旦供血发生变化,即使很轻微,脑血流量也会受到显著的影响,进而引发脑供血不足。但目前也越来越多年轻人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星提醒,脑供血不足出现时,常有以下这些症状:突然感到晕眩、头痛;耳鸣、听力下降;肢体出现自发性疼痛、痉挛或跳动;面部、舌头、嘴唇和一侧肢体出现发麻或者异物感;视物不清,出现短暂失明;变得话多、急躁,部分患者还会短暂丧失意识;突然嘴巴歪斜、流口水、词不达意或者失语;一侧肢体出现无力,拿东西会跌落;走路不稳,经常会突然跌倒。
二、脑供血不足出现,或暗示这5种病
如果发现自己或者家人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就要高度警惕以下这几种疾病。
1、脑血管粥样硬化
颅外颈动脉、脑基底动脉等脑血管一旦形成粥样硬化,造成脑血管变窄、血流量减少,就会引发脑供血不足。
2、低血压
当血压偏低时,心脏的射血功能会下降,进而导致全身循环血量不足,脑供血也会受到影响。
3、心血管疾病
心衰、心梗、中风等心血管疾病同样也会影响到心脏的射血功能,导致血液循环变差,进而引发脑供血不足。
4、颈椎疾病
部分颈椎疾病,例如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等,有可能会压迫到给脑部供血的血管,导致血管变窄,血流量减少,进而引发脑供血不足。
5、血管狭窄、血流缓慢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原因,会造成血液变得粘稠,进而使得与脑供血相关的血管出现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变慢等情况,都容易引发脑供血不足。
三、不想脑梗或痴呆,4件事很关键
脑供血不足若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引起脑梗死,甚至痴呆。
目前,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法主要有4种。
一是去除危险因素,例如禁止饮酒过量、戒烟和治疗高血压等;
二是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阻止血小板凝聚成块并加快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脑部血液供应;
三是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血药,促进血液通畅,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从而减少发生脑供血不足;
四是手术治疗,例如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或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严重狭窄,进而改善脑供血不足。
不想发生脑梗或痴呆,日常做好这4件事很关键:
1、调整饮食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食物以粗粮、蔬菜、水果、豆类、豆制品和植物油为主,可适量食用牛奶、瘦肉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每餐要减少摄入糖、盐和油,特别是动物油。
2、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引发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还会加速心脏功能恶化,进而引发脑供血不足。
因此,日常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烟酒、睡眠充足、不要过于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脑供血不足。
3、积极治疗原发病
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往往会有心血管疾病等原发病。
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病,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剂量地服药,并各种治疗和干预措施,这样不仅能控制好原发病病情,也能改善脑供血不足的情况。
4、定期锻炼
养成定期锻炼的好习惯,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建议可选快走、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以中等强度为宜,即感觉心跳稍稍加快但仍能轻松说话。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要量力而为,等身体适应后再慢慢增加强度。
脑供血不足会引发头晕、头痛、健忘等症状,严重时更会引发脑中风、脑组织缺血坏死等,因此一旦发现脑供血不足相关症状时,应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