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将中国成人的高血压诊断界值由≥140/90毫米汞柱下调至≥130/80毫米汞柱。消息一出,立即冲上热搜。尽管国家没有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但人们开始认识到要尽早干预高血压。冬季对血压并不友善,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冷天血压易“飙升”
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是由于痰浊中阻、瘀血阻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虚火上扰所致。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黄琳指出,冬天发现血压飙升的例子其实不少,临床上,每到冬天,高血压门诊经常有患者来就诊时表示不知道为什么血压升高了。其实血压高低是与自己比,冬季血压比夏天高10~12毫米汞柱是很普遍的。有医学研究表明,冬季气温每下降1℃,收缩压上升1.3毫米汞柱,舒张压上升0.6毫米汞柱。同时,冬季的血压波动也明显大于夏季。
血压本身有季节性变化,夏天气温高,人体的血管扩张,因此血压会降低;到了冬天,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作用增强,机体受冷通过皮肤末梢到中枢的神经反射而使体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高,耗氧量明显增加,导致血液流动加快,血压升高;另一方面,心血管受冷后出现收缩、抵抗,此时心率和心输出量增加,呼吸加快,血压也会升高。
生活习惯差,血压受“牵连”
生活习惯不健康会影响血压。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王高岸曾介绍,过食肥腻,阴浊内生(营养过剩、血液浑浊瘀滞)是原因之一。现代人营养摄入大大超过了所需,囤积的营养物质会进入血液,血液变黏稠,心脏难以将血液送入大脑,人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会升高血压。
另外,饮食起居无规律,劳逸失常,七情所伤导致衰老、肝肾不足。饮食起居无规律,劳逸失常,导致肝肾不足,阳虚生寒。凡所瘀滞,多属于寒,寒性凝聚、收引,因寒而凝,成阴浊,包括瘀血、痰饮、水湿等都可导致血液运行瘀滞不畅,全身各脏器血液供应不足,人体只有代偿性血压增高,才能保证全身脏器的血液供应。
生活习惯、情志、药物助“稳压”
那么,冬季该如何防治高血压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马小丽在其文章中介绍,建议从生活方式、情志、药物三方面调节。
情志调节 血压对情绪特别敏感,情志调节必不可少。现代研究表明,高血压年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造成交感兴奋。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高血压患者要多接触大自然,尽量让心情舒畅,远离压力。
生活方式调节改变熬夜、抽烟、酗酒、进食肥甘厚味、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会引起血压异常,也会导致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
药物调节要辨证论治。按照中医的证型,可以分为肝火上炎证、痰湿内阻证、瘀血内阻证等类型。运用中医药可起到减轻症状、协助降压、减少减缓靶器官损伤的作用,从而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效果。但不可胡乱用药,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