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95阅读
  • 0回复

[数码讨论]路名规划的数字赋能与文化内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031
金币
9240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433
斑龄
192
道券
1053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48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1-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7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3-02-10) —
“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也许,你也曾为这样雷同的地名而苦恼。路名雷同、高度相似等问题不仅对居民和游客出行造成不便,也会引发城市交通管理、文化建设、卫星定位和国防安全等方面的延伸性问题。

  在城市发展智慧化时代,语言文字问题已超越语言本身,兼具城市规划的政策性、数据管理的技术性和文化传承的人文性等多重属性。城市大型开发区建设过程中的行政撤并、重组往往更容易引发类似的问题。陕西省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规划范围882平方公里,是西安城市发展的关键引擎。为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的指示,西咸新区依照“全面授权、不留空白”的原则,由西安市全面管理,逐步实现管理格局一体化。西咸一体化进程中所引发的语言文字问题,是我国城市路名规划的典型案例,也是城市语言治理的共有问题。

路名之困

  道路是城市发展的经络。路网延展交错是现代化城市的一大特征,如何规划及优化庞大的路名系统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命题。西咸新区辖区广泛,包含2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的590条道路,不仅涵盖由西安市管辖的部分区域(未央区、长安区、鄠邑区),还涉及咸阳市辖区的秦都区、渭城区、泾阳县和兴平市。综合分析西安市七区的1992条道路名称发现,路名雷同和路名高度相似等问题在城市管理一体化进程中逐步凸显。

  调查数据显示,西咸新区与西安市城区雷同的路名有15个。其中4个属于“指位雷同路名”,即两个区域使用相同的方位命名方式。如西安市碑林区以钟楼为中心辐射产生“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和“北大街”四条主干道路,是西安的城市空间标识。而西咸新区也存在四条同名道路,其中“西大街”和“东大街”在泾河新城,原属咸阳市泾阳县,“北大街”和“南大街”在沣西新城,原属西安市长安区(原长安县)。另有9个“文化雷同路名”,即两地均选取相同的文化代表字,如“文化路”“明德路”“中兴路”“永和街”。此外存在同音雷同路名,其中“泾五路”因靠近泾河而得名,原属咸阳市泾阳县,与西安市雁塔区的“经五路”同音;西咸新区的“上林路”,原属咸阳市秦都区,与西安市未央区“尚林路”亦同音。

  “高度相似路名”是文化雷同路名的降级版,路名文化代表字相同,通名相异。“朝阳”“文化”“兴隆”“太平”等均为常用字,其后冠以“路”“街”“巷”“大道”“大街”“坊”等通名。西咸合并后将产生7组高度相似路名,数量较多,极易混淆。数据分析可见,由于跨城开发区建设涉及面广,发展速度快,若缺乏前瞻性规划,短期内就会产生相当数量的路名问题,给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造成信息误导。

路名之问

  跨城建区引发的路名问题是城市管理格局一体化的附带问题,既受语言政策的影响,也与城市文化建设密切相关。西咸一体化将路名管理通盘纳入西安城市总体规划,行政区划与命名主体的同步重组是引发路名问题的政策原因。根据省市两级道路命名规定,一体化前的西咸新区道路命名主体达7个,分别是西咸管委会、西安市(城六区)、长安区、鄠邑区、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和泾阳县。西咸新区2014年设立后,开发建设速度快,新增路名数量多。仅2018、2019两年间,辖区新命名道路590条,其中439条由西咸管委会命名,占比74.4%。这些路名在西咸一体化中与西安市七区的原有路名格局发生“兼容”问题,成为西咸新区问题路名的主要来源。

  此外,西咸新区由咸阳市和西安市命名的道路各有20余条,主要涉及秦都区、渭城区和未央区的边缘地带,这些路名多数在划归西咸新区之前就已经形成。鄠邑区、长安区至今在道路命名上尚未统筹,各自为政;兴平市和泾阳县辖区内道路亦自成体系。上述7个道路命名主体分属不同城区和县区管辖,因为城市规划与路名规划不同步,导致道路命名主体各自为政,引发诸多路名问题。

  我国城市长久以来存在的趋同性命名文化,也提高了多主体路名政策框架下重名的概率。路名是社会文化的载体,这种社会文化既包括城市独特的人文历史,也涵盖了共同承袭的民族情感与文化心理。前者强调个性,使路名成为独特的文化标识;后者则以共性为主,易产生跨区域甚至同区域的雷同、类似路名。“弘德”“康乐”等具有深厚文化涵义的词汇往往成为城市道路命名的常用词,如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有一半以上的道路都采用了“文化代表字”命名法,导致区内与西安市城区雷同或高度相似的路名有6条之多。趋同性文化词汇的选择,是路名千城一面的深层文化因素。

  在数字化城市治理视角下,路名是重要的语言数据,各自为政的命名机制以及千城一面的路名词汇选择,说明不同城市管理中不同区域的数据整合度和共享度偏低,路名的数据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不管是作为指路功能的路名,还是作为文化表征的路名,均应纳入城市管理的通盘规划中。

路名之治

  城市空间的延展和管理格局的变化使得路名问题呈现动态性和复杂性特征。而当前指导城市道路命名的法规通常只能解决基础政策问题。在大数据时代,运用智慧管理理念和数据思维审视和处理城市语言文字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路名规划纳入城市智慧管理范畴。城市路名规划应向数据化、动态化方向发展。建立省一级的路名信息档案及动态共享数据库将有效打破多元命名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在更大范围和更高格局上统筹各市区(县)及跨区域新区的路名管理。同时,开发数据库智能测算功能,在单项和组合的形式下,对库内专名、通名的读音(包括声调)、汉字(音近、形近)均进行相似度标记,确保未来命名过程中路名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此外,开发电子地图精准化语音提示功能,将区域内既有雷同或类似路名进行标记,在导航过程中进行精准化区域提示,将有效规避信息误导。

  让城市文化成为路名规划的内驱力。路名不仅是指向工具,还是城市美学符号。因此,挖掘提炼城市文化内涵也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路名问题的重要路径。城市路名既可映衬自然人文,又能反映城市古今变迁。道路命名过程中若能够深度结合城市独特文化形态,不仅能在文化层面有效避免趋同问题,还能利用路名讲好城市故事,打造城市名片。

  西咸一体化引发的路名问题是我国城市发展中语言文字问题的一个缩影,其深层原因是城市治理中路名数据整合度、共享度低,缺乏通盘规划。因此,在城市管理中,盘活跨库路名数据,其数据价值才能充分发挥,才能实现城市语言治理精准化,城市路名服务高效化,才能在新时代城市发展中缓解既有问题,规避未来问题,使城市路名系统既能动态顺应城市发展,又能构建独特的城市文化形象。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