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腰痛患者门诊看病,医生会建议先拍个片,部分患者就很疑惑:“是不是必须拍片啊?”同时,很多患者比较疑惑:“同样是腰痛,为什么别人拍个X片就可以了,而我却把X片/CT/MRI做了个遍。”
其实,这个情况根本原因是患者个体差异造成的,就是疾病相同,但是症状不同,也决定最后检查不同。如:患者得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出现腰痛,但是腰痛不一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
所以,大家要明白医生在建议患者选择哪种检查时,不是因为知道了结果而去选择检查方式,而是通过检查去排除及验证自己的结果。
普通腰痛不用太过担心
84%的人一生中有过腰背痛历史,多数腰背痛属于自限性疾病,无需特殊治疗。在多数情况下,经过适当的卧床休息或者辅以一些抗炎止痛药物、针灸、推拿按摩、物理治疗等治疗就可以得到缓解,只有少数病人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所以临床医生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合适的病人身上。
腰痛需要拍片吗?
美国医师协会和美国疼痛协会联合临床指南建议:
① 初始腰痛4-6周内拍片并没有必要,除非有外伤史且合并有进行性的神经根症状(下肢疼痛、麻木、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等)或高度怀疑感染性疾病(如脊柱结核、肿瘤等感染疾病)。
② 腰痛4-6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一般建议先做个腰椎正侧位X线片。
③ 对于怀疑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及脊柱结核、肿瘤等感染疾病,可在12周后仍有持续性腰背痛时选择CT和核磁共振(MRI)。
腰痛如何选择拍片呢?
01 关于X线片
腰椎X线片是最基础的影像检查,快捷、直观、价格低廉,往往会作为初步检查的首选。
但是,腰椎X线片主要呈现腰椎骨质和结构等大体观,而对椎体内部结构和周围肌肉韧带组织是看不清楚的。例如看一栋房子,X线片只能看出房子的外观、框架结构,而房子的内部结构及家具摆设是看不清楚的,于是该项检查便有了局限性。
因此,你拿到的诊断报告往往会出现“建议进一步检查”的字眼,同时临床医生也会要求你去做CT或MRI检查。
02 关于CT
腰椎CT相较于X线片密度分辨力高,可直接显示X线片无法显示的器官和病变。通过观察腰椎的横断面,来了解腰椎的骨质情况、椎间盘突出情况、椎管情况、椎间关节之间的情况等。同时,腰椎三维重建可重现腰椎的3D图像,更直观地观察病变部位。
03 关于MRI
腰椎MRI可清晰的得出腰椎间盘退变情况、椎间盘突出位置、程度、对椎管内神经压迫等情况,更胜于腰椎CT,同时可排除椎管内肿瘤性病变。
总的来说,腰椎X线片、CT、MRI检查都是各有所用,相辅相成的,并没有一种技术可以适用于所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同检查,不同观察侧重,就诊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初步怀疑的方向,选择一种或多种结合的检查手段,以达到准确诊断的目的。
哪些腰痛需要拍片子呢?
虽然并不是所有腰痛都需要拍片,但当发生以下情况,一定要拍片:
1. 腰部有外伤史
2. 腰痛且伴有神经症状(双下肢疼痛、麻木、肌力减弱、肌肉萎缩等)
3. 夜间疼痛尤为明显
4. 疼痛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减轻
5. 专科查体呈阳性体征
6. 疼痛持续且反复发作
7. 腰痛伴随明显发热症状
8. 出现脊柱畸形
拍片子建议摆脱以下四种误区
01 贵即是好
腰椎CT和MRI价格明显贵于X线片,在病人眼里是“更好的”检查,但实际上X线片在反映脊柱序列和结构等方面反而更有优势。作为病人而言,要摆脱“贵的就是好的”误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02 有辐射不愿意做
非必要不拍片,必要时还得学会取舍才不会耽误病情。
从辐射暴露的角度来看,常规X线片的辐射剂量相当低,无需过多担心,CT检查的辐射量要高出一些,但是目前CT检查的辐射量都在安全范围内,和其他治疗、检查手段一样,做 CT检查,也是权衡利弊后做出的选择,注意拍片次数即可。
腰MRI则不存在辐射暴露,所以从尽量少的减少辐射角度来看,腰椎X线片+MRI是一个不错的组合。
03 检查越多越好
虽然患者症状都是腰痛,但是存在的个体差异,决定了腰痛的原因因人而异,因此拍片要在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专科查体后有针对性的选择,才能用最少的钱做最全面的检查,而且检查是最有价值的。
04 片子有问题很可怕
值得注意的是,影像学上检查某些时候仅是预判性诊断,提示有疾病发展的潜在性,但是患者不一定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例如影像学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南中提到,超过50%的腰椎间盘突出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中无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并不在少数。
因此,不要在CT、MRI上发现椎间盘突出,就随意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一定要结合症状、体征和专科查体方可做出诊断。
拍片对于诊断腰痛病因非常重要,但仍然要在必要性、费用和放射性损害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一般情况下,腰痛患者经过医生的问诊、查体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必要时,再做X线片、CT及MRI辅助诊断。
总之,各种检查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疾病需要特定方法才能诊断,具体需要做什么检查可和医生交流并听从医生的建议,让这些医疗检查“侦察兵”发挥真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