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之战尘埃落定,18支晋级的球也已经全部产生。但围绕6月11日晚进行的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36强赛最后一轮、特别是中韩之战的讨论还在继续。不少球迷、甚至个别媒体或者足坛名宿,还在对伊万的一些做法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个人认为,仅就本场比赛而言,伊万的战术思路是正确的,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换句话来说,国足最终“挤掉”泰国队而晋级,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第一、伊万的冒险精神:少输当赢的目标
要谈这场比赛伊万的战术安排,必须先弄清楚他的战术目标,或者说指导思想。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一场赛前就知道几乎没有可能取胜的比赛(原因主要有两点:双方实力上的巨大差距、韩国队必须取胜以保证其在亚洲第三的排名)。在这个基础上,确立“平局”或者“少输当赢”的目标,是客观的反映。当然,能拿分更好。所谓“以小搏大”,即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
但这需要有一种大智慧和大勇气,甚至可以说多少带有一点赌博的性质。“赌”什么?赌泰国队最后算小分处于劣势。
没有人知道赛前伊万及其团队都经受了哪些心理上的煎熬,但相信他们一定会把所有的后果都考虑到了。甚至,假如比赛没有按照自己设想的思路走,包括大分比输球或者惨败之后如何面对,所有人心中应该都“复盘”了无数遍。
这些话,现在来看更像是“马后炮”、“事后诸葛亮”。但实际上,除此之外,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幸运的是,伊万的冒险取得了成功,事情的发展应该没有太出乎国足教练组的意料或者说意愿。
第二、战术原则:立足防守,在反击中寻找机会
此前3场比赛,国足的首发阵型都是442菱形中场。虽然饱受诟病,但伊万似乎不为所动。从各种报道来看,伊万的足球理念更崇尚进攻。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进攻球员,单后腰只是其中的选项。这一点,在3月8日伊万就任国足主帅后首次与媒体的见面会上的发言得到佐证。
当时他谈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两点特别引人关注。一是从他的经验和足球哲学来说,中国队在今后的比赛要踢得更富有进攻性。因为亚洲杯没有取得进球,所以要通过训练提高传球的成功率、提高效率,在进攻上要更加积极;二是球员要学会去冒险。他以改造阿曼队球员为例,要求中国队球员“愿意冒险”、“必须值得冒险”,要求球员在场上“全力以赴去攻击对方(注:应理解为规则范围内的进攻)”。
但赛前的形势,又迫使伊万不得不对自己的足球理念做出一些改变:宏观目标是“冒险”的,具体的战术安排则必须非常谨慎。或者说,为了晋级,伊万不得不放弃了追求进攻的属性,而寻求更为稳妥的防守策略。具体来说,他走了3步棋:
1、菱形中场改为平行中场,蒋圣龙与王上源首发搭档双后腰。当首发名单公布时,外界的解读更多认为伊万会打3中卫或者其他阵型,但很少有人想到还会是442。包括有人曾猜测到蒋圣龙有可能会出任后腰,但已经是多年以前在联赛的事情,并且效果不是很理想。从比赛过程来看,这的确是伊万的一步妙棋。虽然韩国队也多次在大禁区前沿发难,包括第19分钟孙兴慜左路强行内切、横带之后的远射,第29分钟时李刚仁葫圈内的“贴地斩”等等。
但以蒋圣龙和王上源为主的中路防守,最大限度地限制了对手的发挥。特别是习惯从中路后插上进攻的黄仁范,本场比赛在国足的双后腰严密防守面前并没有太大的作为。这其中,还包括孙兴慜第22分钟时主罚的任意球,被蒋圣龙头球顶到之后高出横梁,化解了一次极有威胁的得分机会。
这一变阵,基本上消除了菱形中场所带来的对方进攻球员屡屡直面国足中卫、两个肋部经常被击穿的现象。考虑到对手是主场作战的韩国队,应该说,伊万这一步棋收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2、精心打造边路防守体系,寻找得分良机。左路的谢文能-刘洋、右路的徐皓阳-杨泽翔这两对边路组合,应该是伊万赛前苦思冥想的结果。
前者是泰山队友,相互之间更为熟悉,虽然谢文能联赛中很少出现在左路(刚开始时崔康熙好象尝试过)。并且谢文能球风硬朗、敢打敢拼,是一员猛将。用他来对付韩国队右路球风相对偏软的李刚仁,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25岁的徐皓阳,本赛季在申花已经取代了谢鹏飞成为右边前卫的首选。他的特点是攻守更为均衡,态度非常积极。更强的跑动能力,使得他与临时“客串”的右后卫杨泽翔更容易形成默契。事实上,虽然孙兴慜凭着超强的个人能力屡屡从左路成功突破、制造险情。但在徐皓阳和杨泽翔无数次包夹防守、围追堵截之下,也付出极大的代价。比赛的后半段,孙兴慜多次出现双手叉腰或者弯下腰喘大气的现象。
赛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刚仁对中国队的防守赞不绝口,直言会预计到对手会打防守反击,“但没想到会到这种程度”,“中国队踢出了他们有能力踢出的足球”、他们踢得“加倍出色”。
尽管机会不多,但国足也创造了几次得分机会。其中最有威胁的两次进攻,均由徐皓阳来策动。第35分钟,徐皓阳在大禁区右侧边线附近主罚的任意球又低又快,并且落点极佳,蒋圣龙小禁区内抢点攻门顶偏。从反复回放的电视画面来看,如果蒋圣龙顶正球门,对方守门很有可能反应不及。第43分钟,徐皓阳右路长传球转移到左路、费南多传中制造韩国队禁区内混乱,刘洋的爆射再次险些攻破赵贤佑把守的大门。
3、弃用韦世豪和谢鹏飞。实事求是地说,这是目前国足最有威胁的两名边路进攻球员。这场比赛俩人均没有获得出场机会,赛后球迷也多有议论。其实,读了上面的文字之后,所有的问号应该都拉直了。韦世豪上场,进攻上肯定会有些起色,但防守端付出的代价可能难以承受。谢鹏飞同样如此,虽然他的防守相对更好一些。从国足的几次换人来看,基本上也反映了伊万的战术意图和目标。
第一次换人,发生在第68分钟,由武磊和张玉宁替下费南多、谢文能。这个时候,比赛时间已经打了一个小时,并且国足刚刚在6分钟前丢球。把拜合拉木回撤左路顶替谢文能,防守质量不会有太大的下降。而武磊和张玉宁在前场冲击对方防线,力求扳回一球。这次换人思路是正确的,但由于带伤上场,两人的表现不如预期,那是另一个话题。
第二次换人,是第78分钟,方昊和黄政宇分别替下徐皓阳、王上源,是对位调整。相对来说,冲击力更强的方昊虽然防守不如徐皓阳,但他边路突破更犀利、也更有特点。事实上,方昊上场之后,对孙兴慜的抑制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至少韩国队的左路进攻明显减弱了。当然,这与对手的体能、心态等等因素也有非常大的关系。
国足最后一个换人名额,是第82分钟李磊换下体能透支的拜合拉木。很显然,伊万是通过不断补充有生力量继续加强防守、确保不再失球。除了张玉宁和黄政宇,其他3名均是既有对抗又有速度的球员,防守反击的意图非常清晰。这几次换人,也确保了球队整体比赛节奏的连贯性。
综上分析,国足这场比赛整个防守体系都做得非常好、甚至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尽管这是一定程度上付出了牺牲进攻的代价。但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生死之战,国足已经将失球控制到最小。事实也证明,伊万的策略和战术安排是成功的,配得上对手的称赞。
这么多年,中韩之间的较量,包括一些获胜的场次,国足能够在赛后让对手发出由衷感慨的,这似乎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