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4-11-05
- 在线时间31396小时
-
- 发帖277758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14180
- 道行36950
- 原创97
- 奖券9
- 斑龄0
- 道券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77758
- 金币
- 14180
- 道行
- 36950
- 原创
- 97
- 奖券
- 9
- 斑龄
- 0
- 道券
- 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13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05
|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4-07-31)
—
林黛玉进贾府不久,因为贾母“万般怜爱”,把她放在贾宝玉的同等位置,黛玉就一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变成了“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曹雪芹用词文雅,尤其爱用四字词,像《诗经》一样,读起来节奏感和韵味感都很强。其实,“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做人很拽,拽得二五八万似的,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但是呢,当性格随和的宝钗来了,“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黛玉又心里不舒服了,“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意思是,黛玉看不起比她地位低的人,但她又因为宝钗比她人缘好而心里不舒服。《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真正有文化修养的人,有明确的道德标准,亲近底层民众,会不断要求自己成为最善良的人。至少,在“亲民”这一条上,黛玉远不如宝钗。太拽的人,因为眼睛朝上看,从来不愿意低头看路,所以容易踩坑。这不,黛玉得意忘形,就踩了“失于检点”的坑。于是,宝钗决定制一制她。聪明的宝钗,只用一招就把黛玉制服了,而且制得心服口服。这就是作者写在第四十二回的“兰言解疑癖”。宝钗的一番教导,让黛玉“心下暗服,只有答应‘是的一字”,意思是心服口服。这个结果,估计超出了很多读者的预料,毕竟,一直以来,黛玉都针对宝钗,对宝钗怀有敌意和戒心,怎么会因为宝钗的一番说教就对她心服口服呢?原因就在于,宝钗所用的这一招,有一个名字,叫做“心正意诚”。“心正意诚”同样出自《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心正,就是没有私心邪念,没有个人目的,完全是出于为对方着想。 意诚则是态度非常诚恳,没有要取笑对方看对方笑话的意思。我们来看看宝钗是如何运用“心正意诚”这个招数的。 首先,宝钗单刀直入,指出黛玉的问题:““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里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
这话听起来很严厉,像是下马威,把黛玉吓了一跳,虽然脸上还是带着笑,嘴里不肯承认,“心里也不免疑惑起来”。见黛玉想不起来,宝钗进一步挑明:“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来的。”
黛玉很聪明,一点就通,马上就想到“昨儿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于是“红了脸”,搂着宝钗撒起娇来,用撒娇的姿态央求宝钗:“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不说了。”
这也是黛玉的可爱之处,很会表现出小女儿之态。当然,宝钗的目的也不是拿黛玉的短取笑她,所以她接下来的表现非常难得:宝钗见他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问,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诉她。 这正是宝钗的宽厚之处,见好就收,不穷追猛打把人逼到墙角。当然,宝钗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让黛玉意识到自己“失于检点”,她有着更深远的目的,所以,接下来,她拿自己说事:“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极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也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偷的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偷的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
这就是宝钗的诚意,她没有生硬地指出黛玉读《西厢》《琵琶》不好,而是说自己也有过读这些书的时候。注意宝钗的这句话:“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你以为我从小就像现在一样稳重守礼吗?小时候的我,淘气着呢,也一样不喜欢读正经书,一样偷着看禁书,甚至受到了父母的打骂。这话说出来,瞬间就拉近了和黛玉的距离:我们都一样,我并不比你好多少。你看的这些书,我也都看过,没啥大不了的,不必太往心里去。这番诚意,是为黛玉去疑的:放心吧,我不会拿你怎么样,也不会去告密说给别人听,我会严守秘密的。你看,我也把我的秘密告诉了你。你有把柄在我手里,但我也授你以柄了,咱们扯平了。这就是宝钗的语言艺术,拿出足够的诚意,解除黛玉的戒心,才能继续往下说:“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份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份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至于。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前面是去疑,这里就是提点了。虽然咱们都有过沉迷杂书的经历,但这样的经历并不是什么好事。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明理,如果男人读了书不明理,还不如不读,我们女孩子更要注意。我们都有本职工作要做,读书作诗等事只能当成业余爱好。如果我们因为沉迷于这样的杂书移了本性,那就是人书两误了。宝钗是大家闺秀,黛玉也是书香女子,所以宝钗说得极为委婉,如果换成王熙凤的语言风格,就会是这样的:咱们要多干正经事,少看些下流东西。男人们如果读书读得不懂人事,那就会变成泼皮破落户,专干些偷鸡摸狗的恶心事。咱们女孩子如果不务正业,好好的针线活不做,偏要去读一些小黄书,那就是“自己不尊重,要往下流走”。 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不要读书,不要认得字,否则,不但糟蹋了书,还把自己作践了。所以呢,如果要看书,就要选一些经典好书来看,最怕专门看小黄书,看得丢失了本性,那就没救了。这才是宝钗把黛玉叫到房里单独谈话的目的,是要提醒黛玉,杂书可看,但不要沉迷,不要把业余爱好当成主业来做,否则就会沉沦堕落没救了。宝钗的目的很明确,她意识到黛玉已经站在悬崖边上而不自知,必须拉她一把,最好是拉上来之后,还要让她懂得远离悬崖,不要再置身于危险之中。这就是宝钗的心正之处,完全是为黛玉着想,一心一意为了黛玉好。心正加意诚,一番好心加上一片赤诚之意,黛玉不是冷血之人,何况她那么聪慧,马上就明白了宝钗的心意,所以“心下暗服”,对宝钗佩服得五体投地。正是因为宝钗毫无私心而且足够有诚意,不但达到了拉黛玉一把的目的,还让黛玉从此不再疑心宝钗,并且把宝钗当金兰姐妹,从此亲密无间。当然,面对宝钗的正心诚意,黛玉也以正心诚意来回报:“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
让“孤高自许”的黛玉自揭其短是不容易的,宝钗用正心诚意,换来了黛玉的掏心掏肺:你一直是好人,对人很好,但我太多心了,总把你当坏人。前天你劝我不要看杂书那些话,我太感激你了,以前都是我错了,到现在才知道我是自误了。如果换个位置,是你说了那些话,让我抓到了,我一定不会放过你。每次读到这里,深为黛玉感动,能掏心掏肺至此,可见也是个很纯粹的人”,不藏私。 所以,作者用“互剖金兰语”来形容钗黛这段对谈,彼此都掏了心,毫无隐藏。从此,黛玉的拽毛病就被宝钗制服了,不再“孤高自许、目无下尘”。这就是“正心诚意”这一招数的魔力,不需要花言巧语,不需要用心机,只需要拿出诚意,就让黛玉这样极度自负的人放下防备,改过自新,从而为大观园带来了新的风景,从此宝玉眼里再也看不到刻薄小性,只有姐姐妹妹的闺友闺情。这也是作者曹雪芹先生通过薛宝钗教给我们的生活智慧:凡事只要心正意诚,便可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