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13阅读
  • 2回复

[娱乐八卦]影坛顶级尤物,也下凡了  但我不想跟风吹  [5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81849
金币
64429
道行
36950
原创
107
奖券
39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204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27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4-07-17) —
养娃,一直都是舆论热点。
  最近的《抓娃娃》,也是戳中了许多人鸡娃的焦虑。
  当然,有玩命鸡娃的父母,也有残忍弃娃的父母。
  某爽就是一例。

  年初又有人曝出她弃养孩子,并虐待施暴。
  既让人恨得咬牙切齿,也不免心疼无辜的小孩。
  
  养娃的话题,不仅是国内独有。
  最近的一部法国电影,则讲述了一个「坏母亲」的故事。
  她不仅被指控失责带娃,还被儿童福利机构强行带走了儿子。

  但她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走上了漫长的夺回抚养权的诉讼之路。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法国版的「抢娃娃」——
  《再无可失》
  Rien à Perdre
  
  
  本片女主角,是比利时演员,维尔日妮·埃菲拉
  她是近几年欧洲影坛热度飙升的性感女神。
  集美艳外表,丰盈身材和炸裂演技于一身的纯欲天花板。
  
  不过,相较很多演员年少成名,维尔日妮则是「大器晚成」。
  从影近20年,一直到2021年的《圣母》才为全世界所认识。
  
  早年,她是法国电视台当家主持,收获不俗人气和高收视率。
  直到27岁,她投入表演事业。
  33岁那年,她终于在喜剧片《美运人生》中当上了电影主角。
  自此,维尔日妮作为一个「喜剧演员」逐渐为大众了解。
  
  2016年,维尔日妮参演了《她》。
  戏份不多,却让人印象深刻。

  
  而这,也成了她事业转型的开始。
  自那之后,维尔日妮接连出演了许多风格不同的作品。
  并凭借游刃有余的演技,受到不少大奖的关注。
  如2017年的《维多利亚》,聚焦于女性欲望。
  提名第42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女主角。
  
  再比如2018年的《不可能的爱》,转向女性走上爱的不归路。
  二度提名凯撒奖最佳女主。
  
  还有2022年的《圣母》
  她用演技弥补角色年龄上的差距。
  不仅挑战了极大的裸露尺度,也成功演绎了一个内心复杂的修女角色。
  
  去年,她凭借电影《巴黎‍记忆》的精彩表现,终于拿下了第48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女演员
  
  再到这部《再无可失》,她继续挑战新角色。
  饰演了一个为生活和抚养权苦苦奔波的单亲妈妈。
  这部新片里,维尔日妮再一次大胆露胸

  但,与以往角色不同的是,她这次大部分时候反而特意掩盖了自己的美艳与性感。
  从而突出角色挣扎在生活日常下疲惫不堪的状态。
  影片在第76届戛纳电影节上映时,就收到了不少好评。
  鱼叔看完也不禁感叹,这种生活感极强的现实主义电影,还是法国人拍得生猛。

  
  
  希尔薇是(维尔日妮·埃菲拉饰)一个单身妈妈。
  她在夜店上班,独自抚养两个孩子。
  生活虽算不上优渥,但把孩子们照顾得很好。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和两个孩子的相处模式。
  半夜弟弟炸薯条不小心把厨房毁了,还被烫伤。
  母亲的反应不是批评和责备。
  反而是更多的安慰和关心。
  她会在儿子上学前叮嘱几句。
  让他不要把伤疤给别人看。
  
  回到家,她自己找人清理被烧毁的厨房。
  再买来新的炸锅。
  全程没有责备过孩子一句。
  
  轮到哥哥时,母亲也是一样的对待。
  她一直支持哥哥吹小号的爱好。
  并不断鼓励他为最后的表演做准备。
  
  等到临上场时,哥哥因为起了疹子怯了场。
  听了哥哥的一番解释,母亲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既然哥哥说不想上台,那母亲随即拉着他就出了门。
  
  直到后来,孩子们才知道母亲有抑郁症的事实。
  然而在过去的时间里,却从没察觉出她有不对劲的地方。
  她始终将自己的那些情绪藏起来,不让孩子们看到。
  所有压力和痛苦,全都自己一人默默承担。
  
  从希尔薇身上,能够看到一位单亲母亲努力生活的样子。
  她为了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几乎倾尽所有精力和情绪。
  面对这样的生活,她毫无怨言,甚至还乐在其中。
  
  但是,一场意外彻底打破了她原本宁静的生活。
  弟弟因为炸薯条被烫伤后,儿童福利机构找上了门。
  他们指出孩子之所以会受伤,是因为当时身为母亲的希尔薇不在家。
  因为她没有尽到一个母亲的照顾责任,由此判断她并没有照顾好孩子的能力。
  所以,机构要将弟弟带走。
  在他们看来,只有这样小孩子才能得到最好的照顾。
  
  平白无故就要把亲生孩子送出去,希尔薇当然不同意。
  但是,在那样的儿童福利机构面前,她并没有足够的能力与之相对抗。
  孩子受伤是事实,希尔薇疏忽大意也是事实。
  仅靠这两点,机构就能剥夺希尔薇的抚养权。
  纵有千般苦楚,也无从宣泄。
  
  不得已,她只能找来律师展开漫长的抚养权争夺。
  从一开始,就注定这是场艰难的维权之路。
  在律师看来,胜算也不大。
  她对抗的是机构, 挑战的也是整个制度
  即便被制度气得人火冒三丈,也无可奈何。
  
  希尔薇只好动用一切办法去向他们证明,自己有抚养孩子的能力。
  就比如,法院认为她原本的夜店工作不正经。
  于是,她辞掉了夜店工作,换成电话客服。
  
  机构来家中考察生活环境。
  希尔薇特意整理一番,展现出最干净整洁的样子。
  
  然而, 即便她做出种种改变,也始终无法改变他们的心意。
  甚至还一度被剥夺了探视权。
  希尔薇想硬闯法院面见法官, 却无法挣脱 保安 的阻拦。
  一怒之下,她猛地撩起上衣露出胸部。
  仿佛只有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才能守住自己的权益。
  
  
  借助希尔薇争夺抚养权的遭遇,整部电影展现出了现今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
  希尔薇作为生母,她坚信的就是「爱」。
  因为爱,她能展现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让两个孩子有更多的自信,能够自强且强大。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以儿童福利机构为代表的社会理念。
  他们认为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爱是次要的。
  物质上的充足和责任上的担当,远比虚无缥缈的爱更重要,更实在。
  机构能够提供比原生家庭更好的生长环境,在温饱冷暖上给予更好的支持。
  
  由于机构的工作人员见过太多不负责任的家长。
  在他们眼里,由血缘联结的亲子关系并不靠谱, 反而成了许多人 为所欲为的 理由。
  之前就发生过,法官动了恻隐之心,让一个三岁小孩回家探视,结果很快被不负责任的父母害死了。

  
  
  但很多时候,机构工作人员也会表现出过于理性的冷漠。
  有一回, 弟弟在机构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并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希尔薇知道了情况,立马表示她会赔。
  
  而接下来的对话,就逐渐让人无语。
  机构认为弟弟之所以会破坏,是因为有病。
  有病,就得吃药治疗。
  
  这样几句话,直接把人听懵了。
  弟弟到底为什么会这样,难道不是因为没有妈妈在身边吗?
  面对这样离谱的说法,希尔薇发出的叩问让他们哑口无言:
  「这治疗到底是为你们还是为他?」
  
  类似的冲突实在太多,让人看了忍不住去思考到底怎样的方式才是最合适孩子的。

  尽管电影的语境是西方社会,但在育儿这件事上终究是全球相通的。
  养育儿女,在哪儿都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情。
  要求父母拥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其实并没有错。
  因为,社会上也有太多因经济情况不足,最终抛弃孩子的案件。
  像日本电影《无人知晓》的原型,就是「西巢鸭弃婴事件」。
  单亲妈妈迫于生活压力,抛弃了自己4个未成年的孩子,远走高飞。

  
  而在物质条件之上,健康的精神沟通也不可或缺。
  很多时候,这二者被人们强行分开看待。
  就像电影里那样,机构永远只看到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至于在精神上的陪伴、沟通等方面,却是远远不够的。
  
  在电影《涉过愤怒的海》中也是如此。
  黄渤和周迅饰演的父亲母亲,都坚信自己供孩子上学保障生活质量,就是最大的爱。
  但实际上,两个人都缺少与孩子之间心灵上的交流。
  物质上的富裕和精神上的空洞,最终促使孩子变为缺爱的人。
  
  在养育子女的路上,父母不仅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细心,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反思。
  毕竟,我们见过太多自以为是的「为你好」式教育。
  一意孤行地把自己不科学、不合理的养育方式,用爱的名义捆绑。
  真正的爱,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南辕北辙的费尽心血。

  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需要毕生研磨的能力。

  
作为一部喜剧,电影确实包袱不断。
得益于「沈马」组合多年合作出的默契和讨喜的观众缘。
俩人单单是往那一杵,就自带笑点。

但,评论依然两极化。
原因离不开电影触及的争议性话题:

教育。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沈腾饰演的马成钢,是个富一代。

白手起家,不知吃了多少苦。

谁料如今创下大好家业,却后继无人。
与前妻生下的大儿子大俊,生活优渥却不学无术。
别说接手家族产业、看合同,看小学课本都费劲。
与现任妻子春兰(马丽 饰)生下的儿子马继业(史彭元 饰),倒是未来可期。
但眼看八个保姆的生活,又要把孩子毁了。
马成钢便决心启动继承人计划:扮穷人,穷养娃。

电影的笑点和看点,也就在这两步。
一是看富人小丑般扮穷。
比如夫妻俩给马继业打造了全景式的真实贫困成长环境。

破屋脏院、 旧衣烂鞋、缺水少电、出远门都要套驴车......

「自讨苦吃」的扮演游戏当然错漏百出。
失控造成的滑稽笑料自然也跟着来了。

再来,就是看这份计划何时露馅。
全景式的贫穷体验之外,还有对孩子成长全方位的监控。

毕竟,穷困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磨砺孩子成材才是目的。

于是,破屋之下是严整的接班人计划分析中心。
有一支专业教育团队,把马继业的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
无数个摄像头悄悄记录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一条上学路上,也有十来个便衣保镖护卫着少爷安全。

但,再严密的计划也保不准有各种小意外。
比如,看似全家读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但灯光暗下,大人的脸上竟泛起神秘蓝光。
马继业突然回家,也能在路上看到瘫痪多年的奶奶在打篮球......
总之无数「未解之谜」夹杂着笑点频频上演。

随故事发展,观众担心并期待着骗局何时破产。
以及马继业何时会发现,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甚至,还想看马继业长大后是否真的能成材。
但电影的问题与隐患,也正藏在观众的观影期待里。

先说「不适感」的问题。
很多观众对这部片子的抵触情绪,来源于体验视角。
代入马继业,觉得一切都是欺骗。

大人们打着「我为你好」的名义操控孩子的人生,属实中式恐怖。

但鱼叔觉得,让人不适的原因不在于欺骗行为本身。
而在于电影对这一行为所代表的病态中式教育态度上的前后割裂。
片子前半部分,鱼叔看得也挺乐的。
因为能从镜头中感觉到一股对「没苦硬吃」的讽刺。
像是马成钢为了让儿子给自己买双新鞋,刻意把鞋底儿撕了又撕。

来回造作,导致瞬间变身大孝子。
人物是可笑的,行为是荒谬的,笑点是舒适的。

但后半段,行为依旧可笑,但讽刺力逐渐消失,到最后全无落点。
为了马继业能一路考上清北大学,弥补自己年轻时没能上学的遗憾,马成钢必须保证儿子的路不能走偏。
身边有了女同学,别管是不是早恋,就让人转学。

有了田径梦,也在孩子腿上涂麻药,找假医生宣判梦想破灭。

重重荒谬行径,需要一股反叛力来平衡。
但当观众的情绪逐渐累积,马继业也终于发现真相时,一切竟然风平浪静地解决了。
马成钢夫妇却并无改变之意,连马继业的「成材」结果也在和稀泥。
只用眼泪和一句煽情的「回家吃饭」,硬将故事处理成了合家欢大结局。

人物没有成长只有突兀的转向,让完成度存疑。
矛盾未经处理就被放置,也让电影有了故事结构上的断裂。
「穷养vs富养」「为你好vs为我自己好」的教育话题探讨就此落空。

作为对比,很多人提到有类似情节的印度电影《起跑线》

也是聚焦教育话题,一对富人夫妻为了孩子的前程扮演穷人,力度上却赢不小。

他们同样白手起家,觉得孩子只有弥补自己的遗憾,进入最好的学校才能成材。

可惜,人人都这么想,入学资格自然紧缺。
达官显贵竞争力太大,倒是特困生渠道可以一试。
于是夫妻二人便扮演起穷人,以此通过资格审查。

但他们很快发现,「扮演穷人」是多么傲慢
真正的穷困家庭日常用度处处捉襟见,被欺压不能还手不说。
父母为了凑齐孩子的学费有时得豁出性命。
如此这般,仅有的教育资源也被富人们挤占。


再者,所谓的精英教育未必如想象般美好。
利己化的阶级教育,早早取代品质与道德培养成为孩子们的学习内容。

所有人都将教育当做生意,而非立人之本。

善意、分享、友谊,竟然全是女儿在短暂的贫民区时光里所学。
什么才是更好的教育,值得打上问号再做探讨。

矛盾的处理推动着人物的转变,铿锵的质疑又增加了电影力度。
让观众既能理解一对父母的教育焦虑,也看到教育问题的探讨。

父母与孩子确实互相影响,捆绑着彼此的人生。
但区别在于,在孩子没有选择的时候,父母有。
对比之下,国产片的懦弱与鸡贼一览无余。


当然也有不少人觉得,要求一部喜剧的现实意义和严谨逻辑太过苛责。
生活已经够累,能笑就够了。
尤其是能让人笑出来的国产电影,因为屈指可数,所以更加功德无量。

咱们暂且不说,要不要跟着内娱整体水平拉低对一部电影的评价标准。
单就在笑点这方面,也有不少人有异议。

鱼叔觉得,笑点是有,但笑的时候确实有负罪感。

表面看来,是由于这部电影里的地狱笑话超量。


可笑点因人而异,问题在于:电影叙事视角确实加剧了笑点设置上的不当问题。
电影前后可以说是两个主角,因而产生了两种叙事视角
当观众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场「楚门的世界」式的表演。
又因为两位主演的讨喜,自动被拉入他们的计划中。
但好在,笑点设置基于讽刺大人们的丑态,平视之下观众也能笑得更坦然。

但是,电影后半段,主角成了长大后的马继业。
他的世界似乎没有笑话,只有痛苦。
比如他已经因对真实世界的恍惚感到迷茫与困惑。
却仍要继续面对父母手忙脚乱地搪塞与无穷无尽的谎言。

因为误撞见瘫痪的假奶奶打篮球,相处十几年的奶奶就突然被安排去世。
灵堂里马继业哭得撕心裂肺,仍被父母阻拦不让见最后一面。
此时有不少观众会惊觉,后半部分的笑点被建立在了一个人的真实痛苦之上。
笑料里掺进残忍,嘴角扬起时便有了负担。
让人不禁开始想,马继业的成长里,伤害和磨砺到底哪个更多?
捡垃圾被同学羞辱时的伤心;

以为是自己没有买药,而导致疼爱自己的奶奶吐血时的恐惧;

又或是确认自己的人生是一场盛大欺骗时的绝望;

两种视角的对撞铺垫出观众与角色的情绪。
马继业处理这些情绪的态度,或是最后与父母的对峙,本该成为电影最有张力与深度的部分,用来完成电影主题的纵深和探讨。
但却被高高举起,轻轻放过。
电影结尾,表达权再次回到马成钢手中。
面对儿子的不解,他一样委屈,大声诉苦。

倒是对面的马继业久久无言,只有一句无力的「我想做自己」。
到这里, 两种视角的转变因松散而浪费。
没有在叙事上完成一个故事的闭环和主题上的统一。
确实左右逢源,父母孩子都不得罪。
但也让电影失去了纵深,主题牵强模糊起来。

相比于被频繁提及用来比较的《楚门的世界》。
类型有差,但想达到的效果却是类似的。

从节目造物主、到观众看客、再到楚门本人、以及他身边的各类角色。
一样是视角的多次转移,来揭示一场闹剧。
但种种目光交织,主题却贯穿如一。
那就是一同见证楚门平静却笃定的反抗,一种不自主毋宁死的选择。
反而让震撼与讽刺一同拉满。


聊到这,只能说电影虽是爆款但两极化的评论里确实暗藏着不少问题。
当然,指出问题不等于否定一切。


[ 此帖被天人地在2024-07-17 09:48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36
huozm32831 金币 +36 - 07-1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smen
京师四门提督神爷

UID: 309051

精华: 39
级别: 天外仙宗

发帖
386204
金币
98
道行
12540
原创
906
奖券
1369
斑龄
0
道券
1231
获奖
0
座驾
C200L
设备
 摄影级
高级认证
在线时间: 26052(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7
最后登录: 2024-11-2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17
法国电影 另出一类
1条评分金币+4
huozm32831 金币 +4 - 07-1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03987
金币
1106390
道行
1951
原创
2169
奖券
2128
斑龄
28
道券
5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506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11-2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7-17
每个人对于影视作品和个人喜好的看法都是不同的。维尔日妮·埃菲拉作为一位演员,她在多部电影中的表现都得到了观众和评论家的认可。她在电影《再无可失》中的表演被认为是非常真实和感人的,她通过自己的演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为生活和抚养权苦苦挣扎的母亲形象。

无论我们对某个演员或电影有何种看法,重要的是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艺术创作。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偏好选择观看或支持不同的影视作品,但同时也可以欣赏和尊重其他人的选择和观点。

维尔日妮·埃菲拉在电影《再无可失》中扮演的角色名叫卡罗尔,是一个生活陷入困境的单亲母亲。她的儿子因她被指控疏忽照顾而被儿童保护服务部门带走。面对这样的打击,卡罗尔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决定采取法律行动,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赢回自己儿子的抚养权。

在这场斗争中,卡罗尔不仅要应对来自社会服务机构的压力,还要克服个人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包括经济问题和人们对她的偏见。电影展现了她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坚韧和勇气,以及她为重新获得儿子信任和恢复家庭关系所做的努力。

该电影在第76届戛纳电影节上展映,受到了观众和评论家的关注。维尔日妮·埃菲拉的表演再次证明了她作为一位演员的多样性和深度,她能够将一个处于极端困境中的母亲的情感复杂性和内心斗争生动地呈现给观众。通过这个角色,她展示了母亲的本能、对家庭的执着以及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力量。
1条评分金币+14
huozm32831 金币 +14 - 07-1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