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采集各种野菜尝鲜的黄金时期。野菜,作为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绿色食品,营养丰富且口味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美食文化丰富的广东,人们对野菜也情有独钟。我为大家介绍广东人春天常吃的6种野菜,它们鲜嫩脆爽,季节性极强,错过了可就得再等一年。
第1种、蕨菜:
蕨菜是一种古老的野菜,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关于采摘蕨菜的诗句。蕨菜外观独特,尚未舒展的嫩叶呈蜷曲状,故而又叫龙头菜。其口感脆嫩爽滑,略带有黏液,营养价值颇高。蕨菜中的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还有提神、去油腻、助消化的作用。烹制蕨菜时,最好先进行焯水处理,这样既能去除苦涩口感,又能去除部分有害物质。
第2种、马齿苋:
马齿苋也是广东人喜爱的野菜之一,有些人易将其与马兰头混淆,实则它们是不同的野菜。马齿苋生命力顽强,在水边、田野路边等向阳处常见。它具有清热解毒和祛湿的作用,新鲜马齿苋口感脆嫩,略有些酸。常见的烹饪方式有凉拌马齿苋、马齿苋粥、马齿苋猪肝汤,还可用于涮火锅。不过要注意,食用马齿苋后不宜在日光下暴晒,否则容易诱发日光性皮炎。
第3种、荠菜:
民间有俗语云:“三月三,荠菜做灵丹。” 荠菜属十字花科植物,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其身影,是备受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荠菜富含维生素 C 和钙,具有明目、养胃、消食化积的功效。其吃法多样,可凉拌,清爽可口;可炒菜,香味四溢;可炖汤,汤汁鲜美;用来包饺子,更是鲜香无比,煮鸡蛋也是不少人的养生首选。
第4种、艾叶:
艾叶多野生于路旁、菜园旁、山坡等地,生命力极为顽强。从古至今,民间就有食用艾叶的传统,艾叶不仅能入膳,还具有药用价值。其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散发着独特的香气,有调经止血、散寒除湿之效,能增强人体抵抗力。广东人常将其制作成 “艾叶茶”“艾叶糍粑”“艾叶汤”“艾叶粥” 等美食,品尝后齿颊留香,深受百姓追捧。
第5种、灰灰菜:
灰灰菜,别名野灰菜、灰蓼头草等,生于田间、地头、坡上、小水沟旁边,其茎和叶均可食用,可炒可凉拌,口感柔嫩鲜美,营养价值高,钙含量高达 200mg 左右,被称为 “天然钙菜”,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虽然灰灰菜无毒,但和马齿苋一样,食用后不要在日光下暴晒,以免引起日光性皮炎。
第6种、马兰头:
马兰头又名 “红梗菜”“马菜”“鸡儿肠”,这种野菜通常生长在路边、田野、山坡上,色泽葱翠,是药食两用的食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一般可凉拌、做汤、包馄饨等,食用前需先用水焯一下,再用清水洗去苦味,这样能更好地展现其清新爽口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