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4阅读
  • 2回复

[猎奇]许家印干得最“虎”的一件事:填海造陆,豪掷1000亿搞海南海花岛 [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0684
金币
22508
道行
37009
原创
2123
奖券
4349
斑龄
130
道券
849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8438(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4-01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4-01) —



3月8日,最高检工作报告披露,检察机关已对“恒大系”案件42人审查起诉,引发舆论震动。

曾经风光无限的恒大,如今却深陷债务危机,创始人许家印及其高管团队也将面临法律的审判。

这背后,是恒大财富的爆雷,是高达2万亿的巨额债务,更是无数购房者、员工和供应商的血本无归。

许家印和他的恒大,之所以走到如今的地步,从他以往的行事风格中便可窥见一斑。

许家印曾耗费上千亿资金,想要在海南打造一个世界第一大人工岛——“海花岛”。

而这个疯狂的“填海造陆”计划,最终却成了许家印的“海花劫”。

1

海花岛的整体规划灵感来源于海南省省花“三角梅”,看上去就像盛开在海中的三朵花,因此而得名。

三个独立的离岸式岛屿,因为岛屿间互相孤立,想要连接它们打造文化旅游景区就必须要填海,想想精卫填海的故事就能知道,填海一事哪那么容易呢?



虽然预算非常高,而且困难重重,但对曾经的地产枭雄许家印来说,却是势在必得,因为他“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

一个地产项目要开工,要去发改委、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人防办、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取得相关资质,拿到各类审批才可以。

海花岛因为涉及到围海造地,所以还需要国家海洋局的审批,这么大规模样的岛屿建设,涉及的审批更是数不胜数,海花岛究竟是如何做到拿下所有审批的呢?

时间回溯到2010年10月,恒大集团与儋州市政府签订了《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填海项目投资开发框架协议》。



此后,“十二五”期间,海花岛被确定为海南省西部旅游的1号工程,在工程项目联系人上写的是,时任儋州市市长的林东。

为何一个地产项目,需要市长亲自担任工程项目的联系人呢?

这就不得不简单介绍下儋州市了。

儋州有国家级的洋浦保税港区和洋浦经济开发区,土地面积和海岸线分别占海南的十分之一和九分之一,但与海口和三亚相比,儋州的名气实在不高。

丰富的自然资源,并没有转化为儋州强大的经济动力。

2013年,恒大集团预计在海花岛项目投资额比儋州市过去一年的财政收入还多。

所以,当许家印乘坐私人飞机到儋州市考察项目投资时,当地政府部门领导预感儋州市翻身的机会终于来了。

为了保证项目顺利推进,由市长作为负责人为工程项目一路保驾护航,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于是,该项目接下来的各项审批工作都相当顺利。

2012年8月,国家海洋局组织专家完成了《儋州市白马井海花岛旅游综合体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海洋环境影响专题》的评审工作,并在当年的12月出具了审查意见函;

2012年12月14日,国家海洋局批复了《儋州市白马井海花岛旅游综合体区域建设用海规划》;

截止2013年8月,恒大集团取得了全部《海域使用权证书》,从2015年开始,公司通过公开招拍挂的方式,陆续取得了土地使用权。

至此,海花岛项目正式进入开发建设阶段。

然而,这看似辉煌的开端,却埋下了日后巨大争议的种子。

2

2021年12月16日,“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在北京举行,海花岛建筑群排名首位。

破坏海洋生态,形态怪异杂乱是它的上榜理由,曾经名噪一时的海花岛建筑群,如今却成了炫富、媚俗文旅项目的典型。

谁能想到,大名鼎鼎的海花岛,最后竟落得一个如此不堪的名声。

回顾海花岛整个项目的推进过程,不难发现,从一开始的审批工作开始,恒大的操作就是错误的。



海花岛工程项目最核心的问题,在于通过“化整为零”拆分项目、先上车后补票。

根据《海南省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办法》规定,27公顷以上的填海项目需国务院审批。

而恒大集团为了实现快速开发,将总填海783公顷的“海花岛”拆分为36个面积均小于27公顷的子项目,并利用旗下5家关联公司分别申报。

审批流程在2013年完成,但实际填海工程早在2012年就已启动。

至2015年底,项目以“全球最大文旅盘”名义开盘时,填海工程已完成近半,但尚未取得完整环评手续。

2017年,中央启动首轮海洋督察,认定海花岛存在“未批先建、造成大面积珊瑚礁和白蝶贝受损”等违规行为,要求实施“停工停售”(双暂停)。



但数月后,该项目却悄然复工,儋州市政府并没有对海花岛建设进行实质性的阻止,仅开出2.15亿元罚款和5万元环保罚单。

两年后,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指出,海花岛在第一轮整改后仍违规新建了4条涵管桥,违法围海造地369公顷。

儋州市政府虽然在2020年收回了39栋楼的预售许可,并解除了购房协议,但恒大依然试图以“酒店改造”等名义想要规避拆除。



2020年,海南省再度升级土地监管措施,针对海花岛项目采取了撤销预售许可,及终止328套房产交易的处置方案。

次年12月,儋州市相关部门作出拆除39栋违规建筑的决定,后来经重新审议后,改为没收处理。

此时,恒大集团已深陷债务危机,项目开发资金缺口达1200亿元,彻底丧失了整改能力。

很快,这场始于填海造陆的雄心壮志,最终在现实的重压下轰然倒塌。

3

2021年,海花岛部分建筑因违规被责令拆除,这一事件重创了海花岛的形象和声誉,也直接导致了其房地产市场的崩盘。

此后,该项目进入政府托管阶段,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如今,海花岛的现状可以用“萧条”二字来概括。



游客数量锐减,是海花岛面临的首要问题。

虽然会在春节期间吸引一些北方“候鸟一族”,但整体客流量与往年相比大幅下降,据项目人员透露,2024年客流量减少了近三成。

岛上商业街店铺也大量停业,即使是曾经火爆的网红餐饮店,生意也很惨淡。

此外,房地产市场更是雪上加霜。

曾经高达2万元/平方米以上的房价,如今已跌至7000元/平方米左右,别墅价格也跌至1万元/平方米左右,几乎腰斩。



二手房市场情况也不容乐观,“价跌量涨”的现象十分普遍。

虽然交易量有所上升,但主要原因是业主们低价甩卖的无奈之举。

房产中介的收入更是大幅缩水,从过去的月入10万锐减至2~3万元,很多人不得不依靠自媒体营销来维持生计。

海花岛房地产市场已陷入深度低迷,投资价值大幅缩水。

海花岛的困境并非个例,它折射出海南旅游业整体面临的挑战。

老顾客转向云南、贵州和东南亚等地旅游,而新客源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三亚等热门城市。

例如,来自俄罗斯的游客数量大幅增加,但地处海南旅游冷门路线,气候相对较冷的海花岛,依然很难吸引新客群。



就目前情况来看,海花岛的未来充满太多不确定性。

再宏大的梦想,也要脚踏实地去实现。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最终可能适得其反。

许家印的一意孤行,现在看来只不过是“政企合谋”突破生态红线和法律底线的结果。

毕竟,个人或企业的野心如果凌驾于自然规律之上,终将付出代价。
1条评分金币+14
huozm32831 金币 +14 - 03-3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5357
金币
92388
道行
20019
原创
753
奖券
4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24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0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3-29
关于许家印主导的海南海花岛项目,其被称为"最虎"的决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填海造岛的野心与违规操作
对标迪拜的超级工程
许家印受迪拜棕榈岛启发,计划打造面积达783公顷(相当于1095个足球场)的"三瓣花"形人工岛,宣称要"让全世界知道最顶级的旅游胜地在海南"。项目筹备阶段派遣300人全球调研,形成3000多份报告,甚至用3D打印技术复刻欧洲古堡。

拆分审批的灰色操作
为规避国务院对27公顷以上填海项目的审批红线,恒大将整体工程拆分为36个≤27公顷的小项目,通过"切香肠式"操作推进。这种操作直接导致后期39栋建筑被定性为违建并强制拆除。

二、资金链的致命赌博
以房养岛的高危模式
项目规划中住宅用地占比超60%,通过预售房产反哺旅游设施建设。2015年开盘首日即通过直升机看房等营销手段狂揽122亿元,但资金全部投入填海工程,形成"卖房→填海→再卖房"的循环。

债务雪球效应
截至2020年项目主体完工时,恒大负债已达2万亿元。为维持资金周转,甚至出现抵押未完工房产、工地插假棕榈树应付考察等荒诞操作2。最终被迫出售股权偿债,1600亿投入血本无归。

三、生态灾难与质量隐患
海洋生态破坏
填海工程导致儋州湾珊瑚礁大面积白化死亡,海水浑浊度超标。虽承诺年投1亿修复,但专家监测显示污染问题持续存在,预计珊瑚礁修复需20年。

建筑质量危机
业主发现地库柱子开裂,混凝土中违规使用未处理海砂(11份样本9份不合格),导致房产证无法办理。别墅价格从2万/㎡暴跌至7千/㎡仍无人问津。

四、现状:从神话到烂尾
1号岛游乐园淡季空无一人,商业街店铺大面积空置;
2号岛超4万套空置房,1.7万/㎡挂牌价难出手;
政府强拆令导致39栋违建中仅完成部分改造,剩余工程因缺钱停滞。
总结:海花岛的失败本质是资本狂飙与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对撞。许家印试图通过高杠杆+概念营销创造商业神话,却低估了海洋生态的脆弱性和政策监管力度,最终成为恒大帝国崩塌的缩影。其"虎"在于以千亿赌注挑战自然法则与市场规律,堪称中国商业史上最昂贵的生态经济实验。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3-30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39807
金币
52547
道行
1975
原创
2362
奖券
2515
斑龄
32
道券
90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289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0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3-29
  恒大集团及其创始人许家印走到如今的地步,确实与其以往的行事风格密切相关。以下是几个关键因素:

  1. 盲目扩张和高风险投资:许家印曾耗费巨资打造海花岛项目,希望通过这个世界第一大人工岛项目进一步提升恒大的影响力。然而,这个高风险的“填海造陆”计划最终成为恒大的沉重负担。

  2. 忽视法律法规和环保问题:海花岛项目在审批和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违规行为,如“未批先建”、“化整为零”拆分项目等,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中央环保督察多次指出问题,但整改不力。

  3. 政企合谋突破生态红线:为了推动海花岛项目,恒大与地方政府深度绑定,市长亲自担任项目联系人,为项目一路开绿灯。这种政企合谋突破了生态保护的红线。

  4. 债务危机爆发:恒大集团债务规模高达2万亿,财富爆雷导致无数购房者、员工和供应商血本无归。债务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恒大的困境。

  5. 房地产市场低迷:海花岛房地产市场陷入深度低迷,房价几乎腰斩,二手房市场价跌量涨。客流量锐减,商业街大量停业,房地产市场崩盘。

  6. 海南旅游业整体挑战:海花岛的困境也折射出海南旅游业面临的挑战。老顾客转向其他地区旅游,新客源增长有限。海花岛地处冷门路线,气候相对较冷,难以吸引新客群。

  7. 个人野心凌驾于自然规律之上:许家印的一意孤行,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最终适得其反。个人或企业的野心如果凌驾于自然规律之上,终将付出代价。

  总的来说,恒大集团走到如今的地步,是其盲目扩张、忽视法规、政企合谋、债务危机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给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再宏大的梦想也要脚踏实地去实现,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3-30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