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黑皮书”010 — 罗伯特·弗兰克:失落冷漠美国的旁观者
摄影黑皮书简介
Photo Poche是法国国家摄影中心主任Robert Delpire在1982年开始编辑的袖珍摄影丛书,因其庄严全黑的封皮而习惯被称为“摄影黑皮书”。Robert Delpire为这套书籍倾注大量心血,凭借独特专业、开放包容的眼光,他被称为“欧洲摄影界的上帝”。“黑皮书”分四大系列,分别为主系列(共159本,其中No.89、No.101未出版)、历史系列(H开头,共12本)、社会系列(S开头,共19本)、Note系列(专题类,不编号,共9本)。
罗伯特·弗兰克生平
早年经历
罗伯特·弗兰克于1924年11月9日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是犹太人,他是Rosa和Hermann Frank的儿子。尽管其家人在二战期间于瑞士相对安全,但纳粹主义的威胁影响了他对压迫的理解。1946年,他创作了第一本手工摄影书《40 Fotos》。1947年,他移居美国纽约,获得哈珀集市的时装摄影师工作,后去南美和欧洲旅行,创作了另一本手工照片书,并在秘鲁拍摄,于1950年返回美国。
重要转折
1950年,弗兰克与Edward Steichen会面后,参加了现代博物馆51位美国摄影师的联展,同年他娶了艺术家Mary Frank(née Mary Lockspeiser),并育有两个孩子Andrea和Pablo。此后他将美国视为荒凉而孤独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其后来的摄影中尤为明显。1953年他回到纽约,继续担任自由摄影记者,为McCall's、Vogue和Fortune等杂志撰稿。
《美国人》的诞生
1954年,弗兰克申请古根海姆奖金,称要制作真正的当代记录,使文字说明显得无用。1955年,他获得奖金,并在著名摄影师沃克·科文斯的帮助下,得以游历全美,行走超过1万英里,拍下28000多张照片。1955 - 1956年,他驾着破旧二手车遍游美国大地,以异邦人清醒的旁观视觉,对美国都市文明做深入观察。经过两年拍摄,从两万多张底片中选出83张照片,结集为摄影集《美国人》。该摄影集首先于1958年在法国出版,并请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杰克·凯鲁亚克撰写前言,1959年在美国出版。
后期发展
《美国人》出版后,弗兰克转向电影拍摄,其拍摄的一系列电影极具实验性质,成为当时反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72年,他拍摄了公认为最好的电影《Cocksucker Blues》,同年出版了第二部摄影作品集《我的手的诗》。1974年,他的女儿死于空难,这场悲剧刺激他重新开始摄影。2019年9月9日,他在加拿大的Inverness离世。
罗伯特·弗兰克的摄影风格与《美国人》的影响
摄影风格
弗兰克的摄影风格并非具有西方人文主义普遍价值观念的大叙事风格,而是出自于他自身的感动与主观经验。他的照片不再是新闻纪实类,而是由个人感觉出发,故意截取人们最失意的瞬间,最终呈现出一个失落、冷漠的美国。他用阴影摄影法拍摄出独特画面,传达出灵活、神秘、天分、悲伤和奇怪的秘密感。他拒绝精美的模式摄影,回避形式感和冲击力那一套,用模糊暧昧的诗意影像描绘现实。
《美国人》的影响
《美国人》被称为现代摄影的圣经,改变了现代摄影表现的潮流,改变了美国摄影乃至世界摄影的方向。它打破了统治美国摄影界的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趣味,一举改变了现代摄影的审美取向。在弗兰克的镜头里,当时繁荣的美国成了一片颓败、孤独、感伤的大地。该书刚出版时受到截然不同的评价,技术论者认为照片技术不合格,保守派认为他无视美国光明,甚至给他贴上共产主义、反美的标签。但随着时间推移,证明它是处于拜金热潮与冷战恐惧下美国人的焦虑、不安、冷漠、疏离的最好图像。它重新定义了摄影的本质,也改变了二十世纪摄影的发展,其创作观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艺术家们奉为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