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7阅读
  • 2回复

[猎奇]皇帝要重赏75岁郭子仪,郭老:我就要6个美人;10年后才知太高明 [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8650
金币
6900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600
斑龄
194
道券
1053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22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4-01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4-01) —

对于君王和臣子之间的关系,《淮南子·说林训》曾用“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来形容。
同这句话含义非常近的是“半君如半虎”,无论是开国还是战乱,君王对手下将领总有一个矛盾的需求,即既希望他们能够打胜仗,又担心功劳和威望过高,影响到自己的统治地位。

所以,君王们一般都会是当地帮扶手下将领,然后又对其进行打压,通过“恩威并用”的手段进行控制。当手下将领打破这一状态,建立很高的威望和功劳的时候,基本上都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被除掉,汉朝的韩信就是典型的例子。
安史之乱后,唐朝基本没有能打仗的将领,直到郭子仪出现,唐朝皇帝们才看到一丝希望。然而,郭子仪却没有仗着皇帝的喜爱而扶摇直上,倒是在一次立了大功之后,向皇帝索要6个美人。10年以后,人们才知道其中的用途。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时势造英雄
到快退休年龄的时候,郭子仪就已经拥有1妻4妾,75岁建功立业时,他依然向皇帝索要6个美女,让当时人迷惑不已。有人认为,郭老是“宝刀未老”。
其实,如果没有“安史之乱”,郭子仪应该就在退休生活中了此一生,而不是建立不世伟业。那么,他是如何遇上这么好的机遇,然后75岁向皇帝索要6个美女的?

则天顺圣皇后神功元年(697年),郭子仪在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的一个武术世家出生,受到家庭影响,他从小就练习武艺,身体壮硕异于常人。
成年后,参加武举考试中夺得“异等”成绩,被任命为左卫长(从九品下)。官虽然比九品还小,但凭借着过人的能力,他从左卫长一路做到安西副都护,天宝八年(749年)三月,成功晋升为武卫大将军(正三品,源《郭公庙碑铭》),可谓是实现人生的大逆袭。
天宝十三年(754年),刚兼任九原郡(丰州)不久,母亲便不幸病逝,57岁的他不得不辞职回老家为母亲守孝。依照传统惯例,军人差不多60岁就是暮年,已经可以退休,如果没有发生大事,他可能就此不再被录用。
然而,上天非要给他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守孝的两年里,安禄山的人发动了安史之乱,让唐朝陷入混乱之中。

当时,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个地方的节度使,手下握有包括唐兵、室韦、契丹、奚、同罗等多个民族的军队,共15万人,一路披荆斩棘地攻破唐军的各路障碍,直奔长安而去。
叛乱之初,唐玄宗便收到相关的信息,奈何认为是他人嫉妒安禄山而编造的谎言,所以没有相信。10天后,他才各路信使处坐实造反的事实。
慌乱中,唐玄宗进行一个临时的排兵布阵,由于无将可用,只能将正在守孝的郭子仪“夺情启用”,将部分军队任由他调遣,同安禄山的军队作战。
收到命令,郭子仪很快就收拾掉静边军(今山西右玉县)将叛将周万顷杀死,随后又击败在河曲的高秀岩,将丢失的云中、马邑等地收复。连连得胜,被唐玄宗封为御史大夫。

此后不久,他又带着军队与史思明的数万军队对抗,一举取得胜利,俘虏数千人,获得数万匹马和数十万头羊。
接着,同回鹘合兵收复丢失的两京(长安和洛阳),将“安史之乱”平定。
功盖千古,却只要六个美女的封赏
安史之乱结束不久,他并没有得到休息。宝应二年、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冬,吐蕃军队大举入侵唐朝,刚上位不久的唐代宗马上让郭子仪带唐军应战。
在他的冷静指挥下,成功取得安史之乱以后唐吐之间战争的第1场胜利,斩杀5万多的吐蕃军,让唐军士气大振,洗刷吐蕃军在安史之乱期间入侵长安的耻辱。

唐代宗非常高兴,想要将他升任为尚书令,但他言辞拒绝。主要原因是李世民登基之前,曾经担任过我这个职位,此后唐朝便没有人再担任。虽然是一种殊荣,但极有可能会带来政治危险。
尽管再三推迟,但唐代宗依然想要让他这么做。无奈之下,他提出了一个让唐代宗意想不到的要求,想要获得6个美女的封赏。
唐代宗满足了他的要求,将“美人卢氏等六人、从者八人”(《旧唐书》)赏给他,同时还赠送“车服、帷帐、床蓐、珍玩之具”。
其实,惊讶的不仅仅只有唐代宗,还有其他的大臣和民众表示不理解。当时,郭子仪已经是75岁的高龄老人,家中又有1妻4妾,再加上6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一定是忙不过来。

此外,郭子仪还提出一个当时人感到非常过分的要求,想要得到“良田美器,名园甲馆”(《旧唐书》)。唐代宗都满足了他的要求。
退休后,他在府里养3000多人,整日在享受中度过。作为当时少有的战将,郭子仪的系列行为令人无法理解,10年之后才知道答案。
十年之后才知道用意
对于郭子仪想要告老还乡的事,唐代宗一直不同意。尽管如此,他从唐代宗处领得美人和赏赐之后,一直过着奢华的生活,于公元781年去世,享年85岁。
从领赏到去世,10年的时间里,郭子仪一直让6个美人陪伴左右,但却没有占她们的便宜,在临死之前为她们安排了后路。

对于他在10年中的“荒唐行为”,不仅外人表示不理解,家里面的人也感到很郁闷。据他在临死之前的解释,最主要还是为了保住郭氏家族的繁荣和富贵。
当时,唐朝除了他以外,没有人能够获得更大的功劳。平定安禄山之乱,打败吐蕃军队,这是放在唐军中相当困难的问题,而却被他一一解决了,说明已经功高盖主。
在如此情况下,他只能选择同萧何一样的方式去达到“明哲保身”的目的,萧何通过贪污来保住家族的荣华富贵,而他则通过享乐来保住郭家。虽然可能会被后人骂,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结语
郭子仪虽然不是开国功臣,但却在将领和君王之间做一个很好的平衡,通过降低自己的方式来保全家族的安全。
依照当时的形势来看,他就是唐代的韩信和王剪,为唐王朝建立不世之功,没有人可以比下去。功成名就之后,应当获得皇帝的封赏。然而,如果再向前一步的话,真的是无路可走。唐代宗封尚书令看起来像是一种褒奖,其实是在进行试探。

就整个唐朝而言,自从李世民担任该职位以后,就没有人再担任过。当年,尚书令是李世民做为普通臣子的最后一个职位,在那以后不久,他就发动了史上非常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一举成为唐朝的实际掌权者,后来直接登基成为皇帝。默认了唐代宗的封赏,接下来可能就是杀头。
1条评分金币+12
wowoni 金币 +12 - 昨天 09:5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5357
金币
92388
道行
20019
原创
753
奖券
4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24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0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3-30
皇帝要重赏75岁郭子仪,郭老:我就要6个美人;10年后才知太高明
郭子仪生平与功绩
郭子仪生于大唐最辉煌的时期,自幼习武,通过武举考试以异等成绩补任左卫长上。他凭借过人的能力,仕途一路高升,担任过都督府长史、单于都护府副都护、振武军使、安西副都护等职,公元749年,升任正三品左武卫大将军。

公元754年,郭子仪母亲向氏去世,他离职守孝。次年安史之乱爆发,正在守孝的郭子仪被唐玄宗夺情启用,封权充朔方节度副大使,带着朔方军讨伐安禄山。公元756年,他与李光弼共同击破史思明数万人,平定藁城,南攻赵郡等。此后,他在与叛军的多次交战中取得胜利,提高了己方士气,大破敌军。

安史之乱结束后,公元763年,吐蕃进攻唐朝,占领长安,郭子仪率军迎战,杀敌五万人,又擒获万人,救大唐于危难之间。

皇帝重赏与郭子仪的请求
唐肃宗驾崩后,太子李豫继位,即唐代宗。身为太子的唐代宗由于深受唐玄宗压抑,对功臣一向存有戒心,久而久之,也对郭子仪产生强烈猜忌。为了试探郭子仪,唐代宗设宴,询问郭子仪想要什么赏赐。此时已75岁高龄的郭子仪沉吟片刻后,请求皇帝赐给他几个美人。唐代宗哈哈大笑,立刻派内侍选送六名国色天香的佳丽入赘郭府。郭子仪不但毫不推辞,还四处张灯结彩,操办盛大宴会以示庆贺,这一行为遭到朝野舆论诟病,大家都认为国难当头之时,郭子仪不思政事,整日沉迷风月,简直暴殄天物。

10年后方知其高明
郭子仪厚待这6位美人,但事实上却没有占她们任何便宜。临死之前他还为6人做了安排,当郭子仪的后辈问起其中缘由时,郭子仪才说,他是想要让外界尤其是皇帝以为自己无心于朝政,好消除他们的疑心,以保郭家的安全。毕竟郭子仪军功卓著,盖过天子,早先就被唐代宗整过,不可不吃一堑长一智。

在封建王朝,功高震主的臣子往往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遭遇杀身之祸。郭子仪通过索要美人、表现出沉迷于享乐的姿态,向皇帝传达出自己没有政治野心的信号,让皇帝觉得他已经满足于现状,从而放下对他的戒心。这样一来,郭子仪得以消除皇帝的猜疑,不仅保住了自己和家族的性命,还得以继续辅助大唐渡过难关,安度晚年,高寿至85岁(虚岁)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昨天 09:52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39807
金币
52547
道行
1975
原创
2362
奖券
2515
斑龄
32
道券
90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289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0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3-30
  郭子仪在唐朝历史上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将领,他在安史之乱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帮助唐朝平定了叛乱。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并没有因为功劳而骄傲自满,反而通过索要六个美女和良田美器等物质赏赐,表现出一种对权力不感兴趣的形象,以此降低自己在皇帝眼中的威胁性,从而保全自己和家族的安全。

  郭子仪的这一行为,实际上是对“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这一古训的深刻理解和应用。他明白,作为臣子,如果功劳过大,可能会引起君王的忌惮和猜疑,从而危及自身安全。因此,他选择了一种看似荒唐但实际上非常明智的方式来降低自己在政治上的影响力,通过享乐来表明自己没有政治野心,从而避免了可能的政治迫害。

  十年后,人们才明白郭子仪的真正用意。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也保全了家族的繁荣和富贵。这种做法虽然可能会被后人误解,但从政治生存的角度来看,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自保策略。郭子仪的这种行为,体现了他对于君臣关系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昨天 09:52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